陈雅萍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田野调查的江西苏区音乐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江西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和红军的指挥中枢,江西苏区音乐是在这一特殊时期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音乐具有革命性、政治性与民族性,对于红色文化传承具有较高的价值,对江西苏区音乐文献资料的研究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田野调查法,主要对苏区音乐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传播功能与历史价值以及新时代现实意义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探索。期望对这一视角的理论探索能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我国文化自信的宣传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 陈雅萍
- 关键词:田野调查法音乐
- 多元文化背景下南昌采茶戏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南昌采茶戏是我国地方优秀戏曲种类;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戏剧艺术形式,具有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特点。在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南昌采茶戏的艺术特征、表现形式等进行相应研究,对南昌采茶戏发展路径进行相应探索,有助于为我国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
- 陈雅萍
- 关键词:南昌采茶戏戏剧民俗文化
- 兴国山歌的民俗传承与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兴国山歌是中国南方山歌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音乐来源于赣南客家的传统山歌体系。因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艺术特色,深远的社会影响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客家民俗是兴国山歌最重要的文化特色,从最具原生形态的传承方式在跳觋仪式中演唱兴国山歌,先后经历了萌发、定型与扩步的过程。兴国山歌的传承在当代文化转型时期发生着重大的变迁,形成了多样的传承方式。本文将重点针对兴国山歌多样的传承方式及文化价值进行研究,以明意蕴。
- 陈雅萍
- 关键词:兴国山歌传承方式
- 美育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舞台表演艺术传承
- 2023年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高校美育公共的实践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围绕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进行探索与分析,从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史、民族声乐艺术舞台表演的美学原则进行阐述。
- 陈雅萍
- 关键词:美育民族声乐舞台表演
- 江西苏区音乐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策略
- 2020年
- 高校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有着铸魂育人的重任。而江西苏区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的革命文化代表,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如何用苏区音乐文化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效能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的课题。
- 陈雅萍
- 关键词:音乐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 中国戏曲之唱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代表,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且蕴含丰厚文化积淀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的特征大都寓于声腔之中;因其唱腔的多变性及演唱特点,最终形成以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的表演艺术形式;我们要继承吸取戏曲的唱法,必须从声乐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 陈雅萍
- 关键词:戏曲唱腔润腔
- 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演唱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客家族群是汉族的一个支系,浙、赣、湘、川、黔、滇、闽、粤、桂、台诸省内都有客家人居住。客家人虽流离迁徙,但是他们都形成自己的客家民系,并保有原有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纂表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徒迁铜鼓,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此后,客家山歌便广为流传,成为了客家山歌之乡。2003年,铜鼓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旨在对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演唱的歌词、演唱机理、演唱风格等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铜鼓客家山歌的传统演唱特点。
- 陈雅萍
- 关键词:客家山歌衬词
- 国家级非遗兴国山歌的艺术特征与红色基因传承
- 2022年
- 兴国县是中国著名的山歌之乡,至今连续五届被国家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文化术山歌之乡”;更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红军县”“中华英烈第一县”和“苏区模范县”。2006年,文化部将兴国山歌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历史悠久,艺术形式独特;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江西作为中共中央苏区的主要所在地,发动了土地革命、扩红运动、妇女解放、反“围剿”等;为了革命宣传产生的兴国山歌唱响了这片红色大地;本文通过阐述兴国山歌的艺术特征,证明它不仅是一项珍贵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也是重要的红色基因的载体;富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陈雅萍
- 关键词:兴国山歌传承
- 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基于音乐美育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被引量:3
- 2023年
-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以音乐为媒介传达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是提升学生人文审美素养、国家认同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应当秉持建立思想与艺术相融合的公共音乐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围绕高校美育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为主导,强化课程思政与特色文化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价值。
- 陈雅萍
- 关键词:公共艺术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