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巍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远程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脑保护
  • 2篇脑缺血
  • 1篇诱导大鼠
  • 1篇远程医疗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学
  • 1篇鼠脑
  • 1篇偏瘫
  • 1篇缺血后
  • 1篇脑保护机制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偏瘫
  • 1篇康复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表达谱
  • 1篇基因表达谱分...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任传成
  • 7篇董文帅
  • 7篇金巍
  • 6篇陈静
  • 2篇李馨蕊
  • 1篇时芳芳
  • 1篇顾勇
  • 1篇于玲
  • 1篇金燕
  • 1篇张笑笑
  • 1篇徐威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神经再生现象在远隔预处理诱导脑保护机制中的研究
<正>目的远隔缺血预处理诱导脑保护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 1.动物分组:雄性S-D大鼠54只,鼠龄11-12周,体重280-33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对照组(ISC),远隔预处理组(RPC)。2.模型:...
董文帅金巍于玲任传成
文献传递
远隔预处理改善脑缺血后DNA损伤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研究远隔预处理与大鼠脑缺血后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1、年龄为11~12周龄的雄性SD大鼠33只,体重为275~330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ICS)组,远隔预处理(RPC)组。2、JCS组和...
金巍董文帅陈静李馨蕊任传成
文献传递
远隔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脑保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检测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内源性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常规缺血组(n=12)和远隔预处理组(n=12)。常规缺血组应用远端大脑中动脉阻塞术(d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远隔预处理组给予左侧股动脉15 min夹闭/15 min再通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后,再予以dMCAO。两组大鼠分别在缺血1、3、6和24 h后取脑,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脑缺血半暗带区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Pathway功能注释(KEGG数据库)。结果远隔缺血预处理后:①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基因出现差异表达(P<0.05且差异倍数>2),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差异基因个数逐渐增加,在缺血6 h达高峰;②GO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涉及刺激反应、生长、生物调节、细胞杀伤等多个生物过程;③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提示Jak-STA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谷氨酸突触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多条分子通路出现差异调节,差异调节通路的数目也在缺血6 h达高峰。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诱导半暗带基因差异表达,差异基因通过多条分子通路影响多个生物过程。基因表达谱芯片为远隔缺血预处理脑保护机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和信息,对各个靶点、各条通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全面、广泛的指导意义。
董文帅金巍陈静时芳芳任传成
关键词:脑保护基因表达谱
远隔预处理对抗大鼠脑缺血后氮化应激的作用研究
<正>目的研究远隔预处理与大鼠脑缺血后活性氮族水平的关系。方法1、随机分组:雄性SD大鼠33只,鼠龄11~12周,体重275~330g;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ICS)组、远隔预处理(RPC)组。...
金巍董文帅陈静李馨蕊任传成
文献传递
远隔预处理诱导AATF参与内源性神经保护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研究远隔预处理诱导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与抗凋亡因子AATF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3只,体重为275~330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ICS)组及远隔预处理(RPC)组,ICS组和RPC组再根据I...
金巍董文帅陈静任传成
文献传递
远程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远程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医学科门诊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远程康复组则在家中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和治疗结束8周后(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后,远程康复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分别为(103.95±5.49)分和(105.00±5.67)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FIM评分和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家庭康复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且其疗效与门诊康复的疗效相近。
陈静金巍金燕董文帅张笑笑乔风雷徐威任传成
关键词:脑卒中
远程神经病学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近年发展起来的远程神经病学(teleneurology)作为远程医疗的一部分,指医生和患者在空间上,甚至时间上不同步的情况下,完成神经科医疗行为。本综述主要是介绍远程神经病学研究背景、概念、主要应用的方向、技术设备和远程神经病学应用的利弊进行阐述。
陈静金巍董文帅任传成顾勇
关键词:远程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