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坡面尺度冻融循环与水热条件空间分布被引量:14
- 2015年
- 冻土的广泛分布使得青藏高原地表冻融循环与水热条件成为地球科学系统研究的关键之一.高原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导致了冻融循环与水热交换显著的空间非均一性,而坡面尺度是认识地表过程空间变化的基础.本文基于青藏高原地表冻融循环与水热交换空间非均一性研究成果的回顾,利用安多地区近期的观测、模拟成果揭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评价了探地雷达在冻融循环与土壤水热空间变化研究的适用性;其次利用多元手段,显示了冻融循环与土壤水分坡面尺度的空间非均一性.另外利用冻土水热模型的敏感性试验发现:地表升温背景下,冻融过程与土壤水分在不同时期、不同深度、不同坡面的响应均有所不同,升温引起两个坡面冻结周期和速率变化明显.而且升温幅度越大,土壤水分的响应越明显,表层土壤水分的相对变化更为剧烈;对坡面而言,北坡的响应更为显著.
- 张寅生马颖钊张艳林高海峰翟建青
- 关键词:坡面尺度冻融循环土壤水热状况探地雷达青藏高原
- 印度河上游流域冰川度日因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0年
- 当前,基于正积温的度日模型广泛应用于冰川消融研究中,该模型的核心参数是度日因子。根据印度河上游Sachen、Gharko、Barpu冰川2014-2016年的物质平衡和气温实测资料,计算得到消融期内各冰川研究区的度日因子,并分析了度日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Sachen、Gharko、Barpu冰川度日因子均值分别为2. 83 mm·d^-1·℃-1、3. 74 mm·d^-1·℃^-1、3. 91 mm·d^-1·℃^-1;各冰川度日因子皆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增,海拔递增率分别为0. 003 7 mm·d^-1·℃^-1·m^-1、0. 007 4 mm·d^-1·℃^-1·m^-1、0. 004 1 mm·d^-1·℃^-1·m^-1;对于同一观测点而言,度日因子不是一个常数,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冰川度日因子随着年际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度日因子受表碛影响显著,度日因子整体上随着表碛厚度的增加而递减。然而表碛厚度低于2 cm时,表碛的覆盖作用促进了冰川的消融,表碛覆盖区冰川度日因子大于裸露区冰川;冰川朝向的变化对度日因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向阳坡的冰川度日因子随海拔递增率大于阴坡。
- 巫建逢张寅生高海峰邹小娟Muhammad Atif Wazir
- 关键词:冰川
- 印度河上游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及与水汽来源的关系被引量:2
- 2019年
- 利用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印度河上游流域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观测结果以及当地气象资料,利用同位素示踪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HYSPLIT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大气水线以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明显,δ^(18)O与δD秋冬季偏低,春夏季偏高,且与气温变化一致,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而且发现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截距和斜率均低于全球的,反映了降水过程中云下二次蒸发作用较为强烈,因此,不同的降水形态导致该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不同。当液态降水(降雨)发生时,由于在较为干旱的气候环境下,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二次蒸发相对较强,使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偏低;而当固态降水(降雪)发生时,由于温度较低,受再循环水汽和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小,导致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高。Bagrot山谷及其周边地区,从南到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相差不大,而其截距总体上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可能与云下二次蒸发导致稳定同位素发生的不平衡分馏逐渐强烈有关。通过Bagrot山谷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结果并结合HYSPLIT模型的后向追踪,研究还发现,研究区全年主要受西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的影响。但与研究区以北的临近站点(慕士塔格、和田等)相比有所不同,由于Bagrot山谷位置更靠南,其仍然偶尔受到来自南方的海洋性水汽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对该地区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的解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王邺凡余武生张寅生张腾张腾高海峰
- 关键词:水汽来源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指数变化与地表温度的相互关系被引量:30
- 2015年
- 为了解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对升温过程的响应,利用1982-2006年国家标准地面气象站地表温度和GIMMS-NDVI数据集,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82-2006年,高寒草地NDVI、地表温度整体均呈现增加趋势,年均NDVI、生长季NDVI、年最大NDVI(NDVImax)与年均地表温度、生长季地表温度的上升趋势分别为0.007(10a)-1、0.011(10a)-1、0.007(10a)-1与0.60℃·(10a)-1、0.43℃·(10a)-1;NDVImax与地表温度显著相关的地区达70.49%.但是高原地形、气候、水文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导致高寒草地NDVI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十分复杂.NDVImax与年均地表温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在返青期和枯萎期,NDVI与地表温度均为显著正相关.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下,NDVI对地表温度的响应不同:植被覆盖差以及退化严重的地区,NDVImax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性;反之,NDVImax与地表温度主要表现为正相关.
- 周婷张寅生高海峰张腾马颖钊
-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地表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