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红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正畸
  • 5篇支抗
  • 5篇生理性
  • 3篇控制技术
  • 3篇矫治
  • 2篇牙合
  • 2篇直丝弓
  • 2篇直丝弓技术
  • 2篇头影
  • 2篇头影测量
  • 2篇疗效
  • 2篇磨牙
  • 2篇畸形
  • 2篇矫治技术
  • 2篇骨性
  • 2篇拔牙
  • 2篇RCT
  • 1篇大样本
  • 1篇第一磨牙
  • 1篇多学科联合治...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口腔...
  • 7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邯郸市眼科医...

作者

  • 14篇苏红
  • 9篇许天民
  • 3篇姜若萍
  • 3篇王秀婧
  • 2篇韩冰
  • 2篇陈青
  • 2篇韩冰
  • 1篇戴帆帆
  • 1篇宋广瀛
  • 1篇翁金龙
  • 1篇陈贵
  • 1篇孙凤
  • 1篇刘思琦
  • 1篇张月兰
  • 1篇张晓芸
  • 1篇张晓芸
  • 1篇耿直
  • 1篇任翀
  • 1篇陈斯
  • 1篇林久祥

传媒

  • 4篇中华口腔正畸...
  • 2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不同拔牙模式的颅面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mm,拔除上4下5组:(8.9±2.1)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mm,拔除上4下5组:(3.8±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结论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苏红韩冰王秀婧许天民
关键词:深覆盖拔牙模式头影测量
正畸疗效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完成病例疗效的主观判断结果与牙牙合模型及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筛选重要的客观测量项目,并建立主、客观判断的回归模型。方法:从全国6所正畸院校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的2 383个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个病例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治疗后牙牙合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作为主、客观评价材料,由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样本的疗效水平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治疗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和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客观评分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ABO-OGS)两种方法对样本的牙牙合模型进行客观测量,采用自主研发的二维头影测量软件对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客观测量。以专家主观评价的均值作为因变量,客观测量结果作为自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牙牙合模型资料客观测量项目为ABOOGS的牙合关系,相关系数为0.655(P<0.01),其次是PAR的覆盖,相关系数为0.525(P<0.01)。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项目为下切牙的唇倾度,相关系数为0.446(P<0.01),其次是下唇的突度,相关系数为0.4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纳入回归方程的项目为ABO-OGS的排列、ABO-OGS的牙合关系、ABO-OGS的邻牙接触关系、L1/NB(°)、PAR的覆盖、SNB(°)、ABO-OGS的牙合接触、U1/SN2(°)和PAR的中线,回归方程的R2为0.72。结论:本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患者疗效水平的主观评价金标准,从而客观地评判中国正畸治疗的疗效水平。
宋广瀛姜若萍张晓芸刘思琦于潇楠陈青翁萱蓉五味子苏红任翀单儒楷耿直许天民建立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课题组
关键词:错牙合正畸学
用PAR指数对正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的一致性研究
陈青苏红单儒楷李申许天民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自然代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 探寻未经治疗状态下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UM/PP)自然代偿的最主要因素.方法 共纳入1403例患者,涉及36个变量,以UM/P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变量影响权重解释模型.结果 治疗前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回归模型纳入16个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是否双颌前突、安氏分类、垂直骨型、覆(牙合)覆盖以及部分头影测量变量等,可解释56.5%的变异.排名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NB角(Beta值0.690),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81)及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23).结论 自然发育状态UM/PP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SNB角、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和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SNB角对UM/PP影响最大,下颌越后缩,上颌第一磨牙越代偿性后倾.
苏红韩冰韩冰许天民
关键词:影响因素下颌后缩
模板分析在大样本错颌畸形疗效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采用通过聚类和判别方法对大样本分类,研究采用不同正畸矫治方法对结构相似的同一亚类样本的不同矫治结果,来分析先聚类形成亚类再研究不同矫治方法的疗效差别是否比传统的分类更具有应用价值.
韩冰苏红许天民林久祥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苏红梁奕许天民
关键词:支抗控制控制技术生理性固定矫治技术科研数据正畸技术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系统对上前牙转矩控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通过一个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比较采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al Anchorage Spee's Wire System,PASS)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完成的拔牙病例的上中切牙转矩,以比较两种不同矫正系统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对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 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拔牙矫正的病例.病例纳入标准:汉族;安氏Ⅰ类或Ⅱ类;恒牙列;设计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设计为中度或强支抗.研究收集并完成矫正病例40例,随机分组以年龄、性别作为分层依据,采用随机信封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PASS组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MBT组21例,男8例,女13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技术完成正畸矫治.采集患者治疗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测得矫正后PASS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相对于解剖[牙合]平面的转矩角度值为(8.7±5.5)°,而MBT组为(5.3±4.4)°,P=0.036.与以往研究得出的中国人正常合上中切牙转矩的均值(10.8±3.1)°相比较,PASS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MBT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二维头颅侧位片测量两组患者切牙唇面切线与眶耳平面的后下夹角,PASS组为(91.5±6.5)°,MBT组为(87.8±8.6)°,P=0.141.结论 从三维模型的测量结果来看,与MBT技术相比较,PASS技术矫正完成的病例其前牙的转矩值更接近于正常[牙合]人群.对于上颌拔牙病例而言,由于PASS技术将前牙托槽的槽沟尺寸减小为0.020英寸×0.027英寸,减小了弓丝与槽沟间的余隙,从而更利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避免其在内收过程中过于舌倾.
冯婷婷张晓芸苏红姜若萍许天民
谁来主导固定正畸的力系统——XBT颊面管被引量:4
2016年
谁来主导固定正畸的力系统?毋庸置疑,矫治力系统当然是由正畸医师来主导,但在现代正畸主流矫正器中,我们真的在主导矫治力系统吗?1经典方丝弓技术是如何控制矫治力系统的?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由正畸医师弯制各种矫治曲来控制牙齿的三维空间位置,以达到矫治目标。V字形曲是最简单的矫治曲,这个曲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位于该曲前后两颗牙的矫治力系统。
戴帆帆姜若萍苏红许天民
关键词:固定正畸颊面管方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医师方丝弓技术
阻生牙迷你直立管
本申请公开了阻生牙迷你直立管,包括:网底,用于粘贴于对应的阻生牙;一体设置的约束管体,与所述网底固定连接且内部贯穿设有一约束通道,所述约束通道供约束件穿设;在所述约束通道的延伸路径上,所述约束管体至少一端贴附于所述网底的...
苏红
生理性支抗技术在牙性前突拔牙矫治中的磨牙支抗控制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生理性支抗(PASS)技术在牙性前突拔牙矫治中的磨牙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因牙齿前突需要拔牙矫治的恒牙期安氏Ⅰ类和Ⅱ类患者共76例(年龄11~41岁),拔除4颗前磨牙,上颌强或中支抗设计。分别使用生理性支抗矫治器(PASS)组和自锁托槽矫治器(自锁组)进行拔牙矫治,每组各38例,其中自锁组有17例使用种植钉加强支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测量与磨牙支抗和前牙内收相关的骨性、牙性和牙合平面指标(共23项)。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前牙区主要骨性、牙性指标均有改善(P<0.05)。PASS组U1-NA距、U1-AP距减小量大于自锁组;PASS组U6-PP角度增加了(0.57±6.51°),自锁组减少了(-3.65±7.46°);PASS组U6c-PNS距增加量小于自锁组;PASS组OP-SN、OP-FH角度增加量大于自锁组(P均<0.05);两组其余各测量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SS技术在不采用额外支抗增强措施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上颌磨牙的强支抗控制效果。
袁建桥陈斯牛龙龙张月兰苏红陈贵张馨崔淑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