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节段
  • 3篇腰椎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3篇后路
  • 3篇脊髓
  • 2篇单节段
  • 2篇单节段腰椎间...
  • 2篇融合器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髓型
  • 2篇前后路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孙建广
  • 11篇韩钰
  • 10篇皮国富
  • 7篇黄世磊
  • 4篇李峰
  • 4篇刘宏建
  • 3篇罗成汉
  • 3篇李立人
  • 2篇嵇翔
  • 1篇王卫东
  • 1篇宋瑞鹏
  • 1篇郭鑫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微小RNA-185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85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54对骨肉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性别和年龄匹配)的miR-185表达。根据miR-185的中位数(2.381),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高miR-185表达组(21)和低miR-185表达组(33)。然后分析miR-18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血清样本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份从接受手术但未接受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的患者中收集,并分析miR-185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使用Manne WhitneyU检验比较骨肉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miR-185水平的差异。对数秩检验和Kaplan-Meier方法评估骨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的miR-185表达显著降低(U=373.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85的低表达与较大的肿瘤体积(直径<5 cm比直径≥5 cm的miR-185:3.100±0.359比1.806±0.226,P<0.01),较高的TNM分期(一、二期比三、四期的miR-185:2.986±1.562比1.566±1.305,P<0.01)和远处转移(未转移比转移的miR-185:3.014±1.660比1.590±1.148,P<0.01)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和对数秩检验显示,miR-185的低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总生存率降低有关。此外,多变量分析表明,miR-185表达降低是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生物标志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iR-185可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有助于骨肉瘤患者的诊断、预后。
孙建广皮国富李峰黄世磊罗成汉韩钰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生物标志物
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切开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MIS-TLIF组共15例,PLIF组共1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下地时间,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MIS-TLIF组JOA术前评分为(13.7±4.4)分,术后评分为(24.5±1.8)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JOA术前评分为(15.5±5.6)分,术后评分为(25.0±1.8)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及JOA评分改善率,MIS-TLIF组分别为(140±23) min、(77±47) ml、(54.5 ±3.2) mm、(3.1±0.7)d、(70.9±9.5)%,PLIF组分别为(148±16) min、(319±302) ml、(90.1±6.2) mm、(47.7±6.9)d、(69.7±10.2)%.MIS-TLIF组均未放置引流管,PLIF组术后引流量为(424±253) ml.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IF比较,MIS-TLIF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方面优于PLIF.
郭鑫皮国富刘宏建王卫东韩钰李立人孙建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融合术
颈后路责任节段椎管扩大减压术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137例,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A组)64例,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组(B组)73例,根据随访结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JOA评分术前为(7.3±1.8)分,术后3个月为(9.3±1.8)分、末次随访为(13.1±1.1)分,VAS评分术前为(8.1±1.1)分、术后3个月为(6.1±0.9)分、末次随访为(3.3±0.9)分;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JOA评分术前为(7.1±1.7)分,术后3个月为(9.2±1.7)分、末次随访为(13.0±1.4)分,VAS评分术前为(8.2±1.0)分、术后3个月为(6.4±0.8)分、末次随访为(2.9±0.9)分;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分别为(21.2±9.7)%、(58.4±14.5)%、(154.2 ±61.6) ml、(115.2±21.3) min,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组分别为(20.0±16.7)%、(58.5±16.6)%、(181.5 ±70.0) ml、(135.9 ±32.6) min,两组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传统C3- C7颈后路减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C3- C7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责任节段减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中期的主观症状.
段笑宗皮国富刘宏建孙建广黄世磊韩钰嵇翔
关键词:颈椎病颈后路
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系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CC)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以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变化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例(ROI-C组21例,PCC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和吞咽困难评分等。比较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37例患者中ROI-C组手术时间较PCC组短,术中出血量较PCC组少,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改善(P<0.05),PCC组较ROI-C组JOA评分更高,VAS评分、NDI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组较ROI-C组提供更好的责任节段前柱高度变化值及颈椎曲度变化值(P<0.05),两组术后C2矢状面垂直轴及责任节段前柱高度保持在同一范围内。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4.7%,1/21),PCC组发生吞咽困难6例(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基于ROI-C及PCC系统的前后路联合手术都能有效地改善相关症状并在短期内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PCC组责任节段前柱高度改变值及颈椎曲度改变值更大,ROI-C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田凌阳孙建广黄世磊韩钰夏毕成皮国富
关键词: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矢状位参数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术治疗的41例MCS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 2~7 Cobb角、颈椎曲度(Harrison法)、T 1倾斜角(T 1S)、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责任节段前柱高度等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和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预后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4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各矢状位参数(C 2~7 Cobb角、责任节段前柱高度、颈椎曲度、T 1S、SVA)均较术前增加(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 2~7 Cobb角改变值与颈椎曲度改变值呈正相关(r=0.518,P<0.05),与SVA改变值呈负相关(r=-0.366,P<0.05);颈椎曲度改变值与SVA改变值呈负相关(r=-0.375,P<0.05);T 1S改变值与责任节段前柱高度改变值呈正相关(r=0.318,P<0.05),与SVA改变值呈正相关(r=0.463,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 2~7 Cobb角改变值是MCSM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 2~7 Cobb角改变值诊断临界值为7.98°。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MCSM具有显著的效果,术后各矢状位参数出现显著变化,且C 2~7 Cobb角改变值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评估近期预后。
李承祥皮国富孙建广黄世磊韩钰李峰陈扬扬孙星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疗效
Comparison of arthroplasty vs osteosynthesis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a meta-analysis
Background:This meta-analysis compared clinical outcomes of arthroplasty vs.osteosynthesis for displaced femor...
皮国富孙建广罗成汉韩钰
关键词:META-ANALYSISARTHROPLASTYOSTEOSYNTHESISELDERLY
微小RNA-137-3p通过靶向下调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2022年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7-3p对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KDM4A)的调控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2 mg/kg miR-137-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g/kg miR-137-3p mimic鞘内注射组。术后的第14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SC)中miR-137-3p及KDM4A的表达变化。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检测大鼠机械撤足阈值(PWT)和热撤足潜伏期(PWL)。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RG和SC中KDM4A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脊髓L4~L5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7-3p与KDM4A的靶向关系。应用GraphPad Prism 8.2.1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R-137-3p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0.363±0.130、0.490±0.099)显著低于Sham组(1.013±0.164、0.950±0.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2、8.425,P<0.05),但KDM4A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3.113±0.083、3.613±0.136)高于Sham组(1.025±0.158、0.975±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0、31.060,P<0.01)。(2)与Sham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23.220±5.262;3 d,22.790±5.764;7 d,23.220±5.262)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1.617±0.518;3 d,11.345±0.867;7 d,11.645±0.588)比较,CCI组机械撤足阈值(1 d,10.269±2.422;3 d,6.484±2.314;7 d,4.434±2.273)热撤足潜伏期(1 d,8.061±0.123;3 d,6.661±0.298;7 d,5.067±0.335)显著下降(F=7.841,P<0.05;F=162.900,P<0.01);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促进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15.302±8.044;3 d,13.891±5.894;7 d,11.006±2.284)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0.995±0.139;3 d,9.972±0.336;7 d,8.522±0.322)的上升(F=12.420,P<0.01;F=80.300,P<0.01),抑制KDM4A的表达(DRG中,1.554±0.071比2.698±0.160,t=15.672
黄世磊李立人韩钰嵇翔孙建广宋瑞鹏
关键词:微小RNA
椎间非融合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椎间非融合椎弓根动态(K-Rod)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腰椎椎间非融合K-Rod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7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龄范围为18~63岁,平均年龄40岁。手术节段:单节段59例(L 2~L 3 1例、L 3~L 4 4例、L 4~L 5 28例、L 5~S 1 26例)、双节段20例(L 4~S 1 15例、L 3~L 5 4例、L 2~L 4 1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随访期记录术前、术后所有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按手术节段、年龄、减压方式分组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并计算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采用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双侧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79例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27.1±1.3)分]、ODI评分[(8.7±2.9)分]、VAS评分[(1.3±4.8)分]都较术前JOA评分[(11.6±3.8)分]、ODI评分[(44.1±12.9)分]、VAS评分[(7.7±0.66)分]有明显改善(JOA: t=-40.540;ODI: t=23.810;VAS: t=71.420, P<0.05)。在分组研究中可见手术节段数量与减压方式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 t=1.520, P>0.05),而L 4~L 5较L 5~S 1手术效果改善更加明显( t=2.780, P<0.05),年轻患者较老年患者手术效果更满意( t=2.070, P<0.05)。 结论:椎间非融合K-Rod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针对L 4~L 5间隙的疗效更加显著。
孙建广皮国富韩钰黄世磊罗成汉李峰
关键词:非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
零切迹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因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4.15±8.60)岁(范围41~68岁)。责任节段包括C 2,3 1例,C 3,4 3例,C 4,5 9例,C 5,6 6例,C 6,7 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术(零切迹组)12例,颈前路减压钛板cage内固定术(钛板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吞咽困难Bazaz分级、植骨融合Eck等级、C 2-C 7 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随访(33.38±21.26)个月(范围12~71个月)。零切迹组手术时间为(95.83±5.47) min(范围89~105 min);较钛板组的(121.28±8.24) min(范围106~131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02, P=0.000)。零切迹组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较钛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126.000, P=0.022);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残留吞咽困难患者。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9.50±1.31)分增至术后3个月(14.00±1.21)分、末次随访时(14.33±0.78)分,钛板组由术前(9.14±1.79)分增至术后3个月(14.29±1.07)分、末次随访时(14.71±0.73)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47.343,116.448, P=0.000)。零切迹组VAS评分由术前(5.33±1.67)分降至术后3个月(1.42±0.51)分、末次随访时(0.83±0.72)分,钛板组由术前(5.43±1.55)分降至术后3个月(1.86±0.66)分、末次随访时(1.43±0.76)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6.355,88.500, P=0.000)。零切迹组NDI由术前43.62%±9.31%降至术后3个月15.38%±3.23%、末次随访时14.99%±3.26%,钛板组由术前43.76%±8.47%降至术后3个月14.35%±4.61%,末�
陈扬扬皮国富孙建广黄世磊韩钰李峰李承祥孙星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脊柱融合术
Wiltse入路微创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比较经Wiltse入路微创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方法 椎间盘髓核摘除+K-Rod后路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Wiltse入路微创组26例;传统经后正中入路开放组3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背部及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短期治疗效果.结果 开放组JOA评分术前为(10.70 ±3.40)分,术后为(27.45±1.00)分,下肢VAS评分术前为(7.79±0.63)分,术后为(1.28±0.32)分,背部VAS评分术前为(7.80±0.63)分,术后为(1.48±0.47)分;Wiltse组JOA评分术前为(11.77 ±4.36)分,术后为(27.92 ±0.97)分,下肢VAS评分术前为(7.66±0.68)分,术后为(1.19±0.25)分,背部VAS评分术前为(7.75±0.68)分,术后为(1.07±0.29)分,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JOA改善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开放组分别为(91.88±4.61)%、(98.09 ±8.52) min、(241.09 ±65.33) ml、(230.15 ±65.96) ml、(12.88 ±1.38)d,Wiltse组分别为(94.08±4.78)%、(97.54±7.19) min、(103.27 ±33.16) ml、(0.00±0.00)ml、(7.08±1.46)d,两组间比较JOA改善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背部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均低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后正中开放入路比较,经Wiltse入路K-Rod内固定对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的近期效果更为满意,其在控制出血及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K-Rod固定.
韩钰皮国富孙建广李立人段笑宗刘宏建
关键词:微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