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5篇凋亡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4篇髓系
  • 4篇急性
  • 4篇病患
  • 3篇蛋白
  • 3篇血液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免疫
  • 3篇急性髓系
  • 3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血液病

机构

  • 19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9篇王莉华
  • 17篇黄琰
  • 15篇郭燕
  • 15篇张媛
  • 14篇吴隼
  • 10篇字友梅
  • 10篇吕国庆
  • 4篇张灵秀
  • 4篇杨满
  • 3篇贺立山
  • 2篇李婷
  • 1篇秦卫玲
  • 1篇闫轶鹏
  • 1篇张青宜
  • 1篇李素霞

传媒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l.0~1.5 mg·kg^(-1),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3周;观察组患者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早晚各1次,持续服用4 d,然后停药1周,再重复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中8例因疗效欠佳、症状恶化等原因退出,观察组中4例因疗效欠佳等原因退出。分别于治疗1周时、治疗结束时、治疗后2周,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和临床表现评估临床疗效,依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显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于治疗后1、2个月,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和临床表现评估复发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5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4^(+)CD25^(+)Treg细胞亚群水平对成人IT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1周时、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2周,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40.4%(21/52)、55.8%(29/52)、71.2%(37/52),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0.7%(34/56)、76.8%(43/56)、82.1%(46/56);治疗1周时及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59、5.359,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0,P>0.05)。治疗后1、2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6.9%(14/52)、48.1%(25/52),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6.1%(9/56)、21.4%(12/56);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4,P>0.05);治疗后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502,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
王莉华张媛郭燕字友梅王秀峰刘宪凯黄琰
关键词:大剂量地塞米松调节性T细胞
大黄酸对白血病细胞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白血病细胞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表达及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白血病细胞HL60、NB4、Naml6、THP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0、20、40、80μmol·L^(-1)大黄酸组,分别用终浓度0、10、20、40、80μmol·L^(-1)的大黄酸处理后培养;于培养24、48、72 h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于培养72 h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TO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培养24、48、72 h时,各浓度大黄酸组HL60、NB4、Nalm6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大黄酸浓度增加,HL60、NB4、Nalm6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高,呈浓度依赖性(P<0.05)。10、20、40、80μmol·L^(-1)大黄酸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10、20、40、80μmol·L^(-1)大黄酸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大黄酸组HL60、NB4、Nalm6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大黄酸浓度增加,HL60、NB4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呈浓度依赖性(P<0.05);40、80μmol·L^(-1)大黄酸组Nalm6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10μmol·L^(-1)大黄酸组和20μmol·L^(-1)大黄酸组(P<0.05);对照组、10μmol·L^(-1)大黄酸组和20μmol·L^(-1)大黄酸组Nalm6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大黄酸组HL60、NB4、Nalm6细胞中FTO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大黄酸浓度增加,HL60、NB4、Nalm6细胞中FTO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呈浓度依赖性(P<0.05)。5组THP1细胞凋亡率及THP1细胞中FTO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酸可通过抑制FTO的表达,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对HL60和NB4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Naml6和THP1细胞。
张媛王莉华郭燕刘宪凯吕国庆黄琰
关键词:白血病大黄酸
脑脊液cfDN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浸润的诊断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游离DNA(cfDN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中枢神经浸润(CNSL)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APL、APL合并CNSL、结核性脑膜炎(TBM)、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患者各20例,采用cf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脑脊液cfDNA,测量cfDNA浓度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采用RT-PCR检测APL、APL合并CNSL患者脑脊液PML-RARA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APL、APL合并CNSL患者脑脊液cfDNA、白细胞(WBC)、蛋白(M-TP)、氯化物(Cl)和葡萄糖(Glu)含量。[结果]与对照组、TBM组比较,APL组和APL合并CNSL组脑脊液中cfDNA含量增加(P<0.05);对照组、TBM组cfDNA片段主带约为160 bp及其倍数,APL和APL合并CNSL组cfDNA片段主带约为140 bp,且片段大小不等。与APL组比较,APL合并CNSL组脑脊液中PML-RARA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APL组、APL合并CNSL组治疗后脑脊液中cfDNA和WBC的含量下降(P<0.05);与APL组比较,APL合并CNSL组治疗前cfDNA和WBC的含量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APL组、APL合并CNSL组治疗后脑脊液中M-TP的含量降低(P<0.05),Cl和Glu的含量升高(P<0.05);与APL组比较,APL合并CNSL组治疗前M-TP的含量增加(P<0.05),Cl和Glu的含量下降(P<0.05)。[结论]APL合并CNSL患者脑脊液中cfDNA的含量、大小与正常人群、APL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并与APL病程的改善相关,有望成为APL合并CNSL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张媛黄琰王莉华刘宪凯吕国庆吴隼
关键词:脑脊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以骨质破坏起病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PDGFRα重排髓系/淋系肿瘤1例
2024年
患者,男,46岁,因"双髋部疼痛1个月"于2023年2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完善双髋关节平扫+增强磁共振:右侧髂窝区、双侧髂骨、骶椎、双侧髋臼、右侧股骨头及小转子、双侧坐骨异常信号,疑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收入血液科。无皮肤瘙痒、咳嗽、胸闷、气喘、腹痛、腹泻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外地旅居史,无不洁饮食,未曾食用生冷海鲜。
郭燕吕国庆吕国庆王莉华张媛卢秀利王莉华吴隼
关键词:骨质破坏小转子血液科
小檗碱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选择性诱导淋巴瘤细胞的凋亡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T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正常T淋巴细胞、T淋巴瘤细胞、Jurkat细胞用BBR 0,10,20和40μmol·L^-1处理24 h,多柔比星(Dox)40μmol·L^-1为阳性对照;Jurkat p0细胞用BBR 0和40μmol·L^-1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Seahorse XF24细胞代谢分析仪和H2DCFDA活性氧探针检测细胞氧消耗率(OCR)和活性氧(ROS)水平。CellTiter-Glo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TP水平,试剂盒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Ⅳ和Ⅴ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Bcl-2、Bax、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IKKα/β(p-IKKα/β)、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p-IκBα和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BR 40 mmol·L^-1明显增加T淋巴瘤细胞和Jurkat细胞凋亡率(P<0.01),胱天蛋白酶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1),但对正常T淋巴细胞的凋亡并无影响;BBR 40 mmol·L^-1明显降低Jurkat细胞的OCR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P<0.01),增加ROS水平(P<0.01),降低ATP水平(P<0.01),但不影响线粒体缺陷型淋巴瘤Jurkat p0细胞呼吸链和凋亡;BBR 40μmol·L-1明显下调Jurkat细胞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IKKα/β/IKKα/β、p-IκBα/IκBβ和核内P65表达(P<0.01)。结论BBR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选择性诱导淋巴瘤T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有关。
字友梅黄琰张媛王莉华吕国庆郭燕吴隼
关键词:小檗碱线粒体功能淋巴瘤细胞细胞凋亡
双氢青蒿素诱导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诱导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1~30μg/ml DHA对Hut-78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Hochest 33258染色技术在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DHA对Hut-78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HA对Hut-78细胞凋亡的影响,10 mmol/L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1 h,观察ROS在DHA引起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中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Hut-78细胞凋亡过程中ROS对DH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结果:DH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5、10、20μg/ml DHA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1±2.8)%、(43.6±3.1)%、(68.9±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μg/ml DHA处理导致Hut-78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59.4±2.6)%,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之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8.4±2.1)%。DHA能够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NAC的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抑制这一过程,统计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结论:DHA能够抑制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HA促进ROS依赖的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
黄琰吴隼张媛字友梅杨满郭燕张灵秀王莉华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活性氧细胞色素C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sIL-2r、Flt3L、cTfh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循环辅助T细胞(cTfh)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并HBV感染患者为合并HBV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DLBCL未合并HBV感染患者为未合并HBV组,均在治疗前检测血清sIL-2r、Flt3L、cTfh水平.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指标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1年生存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因素COX分析各指标与DLBCL并HBV感染患者预后关系.结果DLBCL患者血清sIL-2r、Flt3L、cTfh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合并HBV组血清sIL-2r、cTfh、Flt3L水平均高于未合并HBV组(P<0.05).合并HBV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低于未合并HBV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IL-2r、Flt3L、cTfh均具有预测DLBCL并HBV患者的预后价值(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瘤分期(AnnArbor)、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IPI)评分、sIL-2r、Flt3L、cTfh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感染可影响DLBCL患者预后,DLBCL并HBV感染患者血清sIL-2r、Flt3L、cTfh高表达,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且Flt3L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张媛郭燕王莉华吕国庆张灵秀黄琰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预后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1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处于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状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6.21%),其次为血液感染;病原菌中细菌感染占93.22%,真菌感染占6.78%;对革兰阴性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对革兰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对真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细菌和真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粒细胞数目、年龄及住院时间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通过感染特点分析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王莉华吴隼黄琰郭燕武金日贺立山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王秀峰李婷字友梅王莉华刘宪凯杨满郭燕吴隼黄琰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
小剂量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小剂量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对照组采用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且未增加毒副反应。
字友梅王莉华张媛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HAG方案CAG方案地西他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