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伟

作品数:52 被引量:249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动静脉
  • 13篇动脉
  • 13篇静脉
  • 13篇骨质
  • 13篇骨质疏松
  • 12篇动脉瘤
  • 12篇血管
  • 12篇栓塞
  • 11篇颅内
  • 11篇畸形
  • 10篇动静脉瘘
  • 10篇静脉瘘
  • 8篇脊髓
  • 8篇骨质疏松症
  • 6篇弹簧圈
  • 6篇血管畸形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5篇弹簧圈栓塞
  • 5篇动静脉畸形

机构

  • 3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舟山市中医骨...

作者

  • 52篇李静伟
  • 28篇张鸿祺
  • 24篇李桂林
  • 9篇凌锋
  • 9篇曾高
  • 9篇潘定权
  • 8篇史晓林
  • 7篇支兴龙
  • 7篇何川
  • 5篇叶明
  • 5篇杜世伟
  • 4篇孙力泳
  • 4篇何康宏
  • 4篇杨帆
  • 4篇陈健
  • 4篇任健
  • 4篇杜建新
  • 3篇洪韬
  • 2篇王志潮
  • 2篇阚丽君

传媒

  • 22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桂林杜世伟李静伟孙力泳张鸿祺陈健
关键词:静脉溶栓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它不仅使人们肉体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
李静伟史晓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文献传递
小儿脊柱脊髓血管畸形临床特点的研究
李静伟曾高张鸿祺杜建新支兴龙凌锋
闭塞双侧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儿男,5岁,因外伤致脑室出血继而发现基底动脉瘤5个月,于2014年7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诊治。患儿足月顺产,既往身体健康,无颅内动脉瘤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5个月前玩耍时被推倒,枕部磕撞床沿,约10 min后出现嗜睡,伴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及MRI示:脑室内积血,脑干前方占位,考虑基底动脉瘤。予以止血、降颅压等保守治疗,
赵庆顺何川李静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儿童巨大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性,59岁,主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3 d,于2015年9月20日入院。患者3 d前跑步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休息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和右侧听力下降,当地医院行头部CT和MRI检查提示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动脉瘤,右侧小脑新发梗死(图1a,1b)。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血压3级,极高危)2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 Pa),规律服用硝苯地平20 mg/d,
李静伟向思诗凌锋张鸿祺李桂林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动脉
五禽戏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探讨被引量:20
2014年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大顽疾,如何攻克这一顽疾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运动可有效地增加骨量,延缓骨量丢失,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五禽戏作为一种运动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五禽戏的来源、机理、功效、对骨代谢的影响及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探讨。
李静伟潘定权何康宏史晓林
关键词:五禽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无症状组18例和症状组4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R-MR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分别占27.8%(5例)和54.5%(24例),壁间血肿在两组中分别占22.2%(4例)和43.2%(19例),瘤壁强化在两组分别占33.3%(6例)和77.3%(34例),以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中18.2%(8例)的患者出现复发,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5.6%(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能够较好显示VBDA的病变特点。症状性VBDA中瘤壁强化和复发比例均较高,提示HR-MRI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瘤壁的稳定性并判断预后。
李静伟卞立松李桂林张鸿祺凌锋
关键词:复发
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
杜世伟李静伟陈健刘洋孙力泳李桂林张鸿祺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小儿脊柱脊髓血管畸形临床特点的研究
李静伟曾高支兴龙张鸿祺凌锋
强骨饮治疗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强骨饮对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矿密度、骨折愈合、骨转换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65例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法国Midlink公司生产),分别测腰椎正位(L1-4)和健侧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及大转子(Torch)(单位为g/cm2),并测定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TRACP5b)。随后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自拟中药强骨饮,日1剂,早晚温服;对照组则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两组共服用药物6个月。患者于治疗后每月行X线拍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生长情况;治疗6个月后再次测定腰椎正位(L1-4)和健侧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及大转子四个部位骨密度值及BALP、sTRACP5b,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药强骨饮组4个部位的BMD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Wards三角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强骨饮治疗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能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并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潘定权李静伟何康宏史晓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折愈合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强骨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