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捷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出血
  • 1篇蛋白原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淀粉样蛋白A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机构

  • 5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陈捷
  • 3篇刘万平
  • 2篇程亚玲
  • 2篇何兴林
  • 1篇罗家明
  • 1篇匡静
  • 1篇廖科

传媒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华法林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老年患者疗效、出血风险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合并AF患者98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华法林联合双抗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出血风险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治疗后,患者的血清BNP、cTnT和CK-MB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BNP、cTnT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18.37%;观察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24%,与对照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0.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治疗老年AMI合并AF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cTnT和CK-MB水平,控制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在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面与双抗治疗无异。
程亚玲陈捷陈海燕庹田刘丁铭
关键词:心房颤动溶栓治疗出血风险不良心血管事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β2-MG和D-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A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I患者10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ACI组于入院1d、7d、14d,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采集外周静脉血,均行血清SAA、β2-MG、D-D水平的测定。ACI患者均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按病灶最大径将患者分别纳入大梗死组(>5cm)、中梗死组(3~5cm)、小梗死组(<3cm),并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对各组血清SAA、β2-MG、D-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I组血清SAA、β2-MG、D-D水平随入院时间的延长均呈降低趋势(P<0.05),但入院1d、7d、14d时血清SAA、β2-MG、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梗死面积增大,ACI患者血清SAA、β2-MG及D-D水平均逐渐增高(P<0.05)。ACI组入院1d、7d、14d时,血清SAA、β2-MG及D-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AA、β2-MG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AA、β2-MG、D-D水平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0.544~0.803)、0.984(95%CI:0.000~1.000)、0.668(95%CI:0.547~0.789)。结论SAA、β2-MG、D-D在ACI患者中表达增高,或许可作为AC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血清标志物。
陈捷程亚玲何兴林陈海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淀粉样蛋白AΒ2-微球蛋白NIHSS评分
基于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相关性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人群,根据是否诊断为IS,分为IS组与非IS组,每组各50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MnSOD9Ala16Val基因型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环境暴露因素、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与IS易感性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其他血管疾病、空腹血糖(FBG)及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58、7.250、5.005、4.006、9.458、5.005、12.14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与IS发病风险相关,且VV基因型的IS发病风险为AV或AA基因型的10.666倍[OR(95%CI)=10.666(2.557~44.502),P<0.01]。联合预测因子Y=年龄(≥65岁=1,<65岁=0)+0.63×糖尿病(是=1,否=0)+0.65×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VV=1,AV或AA=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灵敏度为0.80,特异度为0.88,最佳界值为0.83。结论MnSOD9Ala16Val基因型与IS发病风险相关,基于MnSOD9Ala16Val基因多态性的联合预测因子对IS发病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谭强廖科彭张辉陈捷官念匡静谌伦菊刘万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血浆Hcy、FIB及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对患者脑梗死程度进行评定,监测血浆Hcy、FIB、hs-CRP水平,随访1年,分析以上各指标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Hcy、FIB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与Hcy、FIB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0.43、0.39,P<0.05);复发者FIB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FIB及hs-CRP水平越高脑梗死越严重,且脑梗死复发患者FIB及hs-CRP的水平显著上升,临床应紧密检测指标,尽早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陈捷刘万平彭张辉何兴林罗家明
关键词: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复发
甘露聚糖肽治疗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静脉点滴,10mg/次,1次/天,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合并感染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1)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并发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降低脑出血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康复。
陈捷刘万平
关键词:脑出血甘露聚糖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