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药理
  • 2篇血清药理学
  • 2篇血清药物
  • 2篇血清药物化学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物
  • 2篇药物化学
  • 2篇细辛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状态
  • 1篇中药
  • 1篇中药注射
  • 1篇中药注射剂
  • 1篇注射剂
  • 1篇网络药理学
  • 1篇细辛挥发油
  • 1篇细辛汤
  • 1篇麻黄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唐锋
  • 2篇谭晓梅
  • 2篇陈飞龙
  • 2篇梁少瑜
  • 1篇汤庆发
  • 1篇罗佳波
  • 1篇李汉成
  • 1篇田元新
  • 1篇吴青业
  • 1篇黄瑶
  • 1篇廖雪珍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辛挥发油0.5,1 h组(3 g·kg^(-1)生药量)、盐酸西替利嗪片1 h组(10 mg·kg^(-1))、醋酸泼尼松片1 h组(12 mg·kg^(-1))和辛芩颗粒1 h组(15 g·kg^(-1)),每组6只。灌胃后腹主动脉采血,血样3 000 r·min^(-1)离心10 min,无菌分离血清,-20℃冷冻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血清容积10%)对抗原刺激1.5 h后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细胞密度2.5×105/m L)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n=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各时间点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比较细辛挥发油、灌胃0.5,1 h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色谱图,寻找细辛挥发油的移行成分;对移行成分进行靶点预测,构建和分析其"成分-靶点"网络。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辛挥发油0.5,1 h含药血清组均能抑制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脱颗粒(P<0.05)。含药血清中检测到12个移行成分,分别为α-蒎烯,莰烯,2-β-蒎烯,δ-3-蒈烯,柠檬油精,1,8-桉叶素,优香芹酮,龙脑,3,5-二甲氧基甲苯,黄樟脑,甲基丁香酚,2,3,5-三甲氧基甲苯,它们可能通过调控环氧合酶-2,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alpha 1肾上腺素能受体,一氧化氮合酶等靶点发挥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初步揭示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
唐锋梁少瑜田元新陈飞龙黄瑶谭晓梅
关键词:细辛挥发油网络药理学过敏性鼻炎
免疫低下与正常生理状态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免疫低下Beagle犬模型,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对免疫低下、正常Beagle犬模型类过敏反应的区别。方法: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免疫低下、正常Beagle犬静脉注射肿节风注射液,观察给药前、后动物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清中组胺、Ig E、Ig G、Ig M的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变化:静注后5min免疫低下组反应强度与正常对照组一致,均为1-2;静注后15-30min,免疫低下组均为2-3,正常对照组均为1-2;组胺含量变化:免疫低下组与正常对照组组胺给药后均逐渐升高,于给药后30min开始下降,其中给药后5min、15min、30min免疫低下组组胺含量升高明显,分别为56.53μg/L、57.83μg/L、58.98μg/L,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而两组Ig E、Ig G、Ig M比较无明显规律。结论:给药后5-30min,免疫低下组类过敏反应强度大于正常对照组。
李汉成吴青业廖雪珍罗佳波霍慧灵朱钊铭唐锋
关键词:类过敏反应BEAGLE犬免疫低下中药注射剂
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物质基础被引量:40
2015年
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物质基础。通过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给药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LC-MS/MS图谱,寻找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入血成分;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抗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MTT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各成分与药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灌胃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后,从大鼠血清中发现32个成分,其中27个原型成分(10个来自麻黄,13个来自附子,4个来自细辛),其他5个未知成分。与空白血清相比,麻黄附子细辛汤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降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组胺(P<0.05);除麻黄附子细辛汤4 h含药血清外,其余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15,30 min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P<0.05)。血中移行成分的化学数据和药理指标组胺释放量、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及脾细胞增殖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推测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密切相关;伪麻黄碱、次乌头原碱、甲基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密切相关;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4-苯甲酰-10-羟基-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与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抑制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等成分可能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部分物质基础。
唐锋梁少瑜陈飞龙汤庆发谭晓梅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抗炎免疫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