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竹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电视
  • 1篇地方电视
  • 1篇地方电视媒体
  • 1篇电视媒体
  • 1篇电视台
  • 1篇电视直播
  • 1篇电视直播节目
  • 1篇新闻
  • 1篇央视
  • 1篇议题
  • 1篇灾害性事件
  • 1篇直播
  • 1篇直播节目
  • 1篇时政
  • 1篇重大时政
  • 1篇周年
  • 1篇汶川地震
  • 1篇两会报道
  • 1篇媒体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篇毛竹
  • 1篇梁英
  • 1篇朱天

传媒

  • 1篇新闻界
  • 1篇电视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灾难性事件中地方电视媒体的报道特征与传播价值——以成都电视台“4·20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重大灾害事件中的电视新闻报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信息流通及舆论引导价值。如果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于信息公开制度、直播常态模式、社会舆论引导等信息传播层级,催发了电视媒体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突破性飞跃,则2013年"4.20雅安芦山地震"报道中的电视媒介从反应机制、报道能力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均形成了全面超越态势,体现着灾难事件中电视媒体报道整体水平的又一次提升。
梁英毛竹
关键词:灾害性事件地方电视媒体
重大时政议题报道中电视话语表达的创新观察——以央视《新闻30分》“两会”报道为例
2013年
对重大时政议题的集中化报道是中国电视媒体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与传播生态环境下,要获得更为直接的传播效应,此类报道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各级电视媒体在传播实践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本文以央视《新闻30分》栏目2013年“两会”报道为例。
朱天毛竹
关键词:《新闻30分》话语表达央视议题时政
多重元素构合下的大型电视直播节目创新观察——以四川电视台“5·12汶川地震”2009—2012周年大型直播报道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以四川电视台“5·12汶川地震”周年系列大型直播报道节目为例,以电视媒介表达话语的多重构合样态为研究切角。从直播节目的报道理念、技术运用、新旧媒介观念和技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探讨,呈现并总结其明晰的创新脉络,以期有裨于未来电视媒介大型直播报道节目的实务与理论发展。
毛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