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慧
-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后循环缺血(PC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研习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刀、综合疗法等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疗效显著,并总结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机理,为进一步临床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黄灵慧邓士哲贺思孟智宏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眩晕针灸
- 不同针刺手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4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手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风池1组29例,风池2组31例,风池3组30例,风池4组30例。各组均以风池为主穴,风池1组:针刺方向为对侧外眼角,行手法捻转,频率为60 r/min;风池2组:针刺方向为喉结方向,频率为60 r/min;风池3组:针刺方向为对侧外眼角,频率为120 r/min;风池4组:针刺方向为喉结方向,频率为120 r/min。每周3或4次,共14次。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评价眩晕程度,并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改善值组间比较,风池3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各组NE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风池4组GABA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PCIV患者眩晕症状,不同针刺手法间有明显差异,风池3组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E水平有关。
- 贺思赵晓峰文妍邓士哲黄灵慧孟智宏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针刺眩晕神经递质风池穴
- 风池穴治疗眩晕验案举隅被引量:11
- 2015年
-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以视物不清、眼花、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归为风、火、痰、虚、瘀。现代医学认为,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1]。笔者以风池穴为主穴,配以其他调神穴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选择典型病案3则供临证参考。病例1患者男,69岁。
- 黄灵慧孟智宏
- 关键词:针刺疗法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