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小飞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谷氨酸
  • 2篇谷氨酸诱导
  • 2篇干细胞
  • 2篇氨酸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损伤
  • 1篇多项生化指标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血性
  • 1篇脏器

机构

  • 3篇马鞍山十七冶...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十七冶医院

作者

  • 4篇姚小飞
  • 2篇管亚飞
  • 2篇余佩英
  • 2篇陈吉庆
  • 2篇陆超
  • 2篇江莉
  • 1篇吴英娆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6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入住本院儿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3例。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以足月正常体重者为主,多数有围产期窒息并伴有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过半数有宫内窘迫表现,临床表现为抽搐、兴奋、激惹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7/B超示缺氧,脑水肿,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的颅内出血等改变,多数病例经治疗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足月儿有窒息。围产期高危因素,宫内窘迫者需高度警惕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应结合临床及头颅CT/B超综合考虑作出诊断。
姚小飞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和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姚小飞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多脏器功能损害窒息程度无窒息
谷氨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损伤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谷氨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毒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四甲基氮唑蓝(MTT)法检测分别经10、30、50mmol/L的谷氨酸作用24h后的BMSCs存活率,并用PI/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算各组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显示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CD45、CD14、CD34表达阴性,符合BM-SCs的特点。谷氨酸诱导组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BMSCs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相应增加。结论谷氨酸可诱导BMSCs毒性损伤。
余佩英郑治秀蔡智玲臧竟红吴英娆姚小飞江莉陈吉庆陆超管亚飞
关键词:谷氨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谷氨酸诱导后Smac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是否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加入30mmol/L谷氨酸培养后,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用PI/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0、10、30、50mmol/L谷氨酸组)凋亡细胞的比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经30mmol/L、50mmol/L谷氨酸作用24h后Smac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CD29,CD44和CD105表达阳性,CD45,CD14和CD34表达阴性,具备BMSCs的特征;经谷氨酸培养后,可见BMSCs细胞核皱缩,边聚,双核状;谷氨酸诱导组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百分率也相应地增加(分别为14.24%、30.72%、93.31%);RT-PCR法发现经30和50mmol/L谷氨酸作用后,BMSCs Smac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Smac基因表达也相应增加。结论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存在高表达,它可能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
余佩英郑治秀蔡智玲臧竟红姚小飞江莉陈吉庆陆超管亚飞
关键词:谷氨酸骨髓间质干细胞SMAC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