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金玲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笼
  • 2篇多样性
  • 2篇诱集
  • 2篇诱集效果
  • 2篇鱼礁
  • 2篇人工鱼礁
  • 2篇网具
  • 2篇刺网
  • 1篇大型无脊椎动...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海域
  • 1篇优势度
  • 1篇优势种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组成
  • 1篇拖网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资源密度
  • 1篇贻贝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章守宇
  • 6篇梁金玲
  • 5篇汪振华
  • 4篇徐胜南
  • 1篇曾旭
  • 1篇赵静
  • 1篇周曦杰
  • 1篇赵旭
  • 1篇邓明星
  • 1篇陈玲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贻贝养殖海域表底层的鱼类组成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贻贝养殖生境表底层水体的鱼类组成差异,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采集的鱼类数据,采用多样性和相对渔获率指标结合聚类和排序方法,对表底层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密度以及群落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鲻(Mugil cephalu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为秋冬季贻贝养殖区表层水体的优势鱼类,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分别为底层水体秋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其中小黄鱼在养殖区的表底层皆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渔获率上,两季皆呈现表层高于底层的特征,除冬季的丰度渔获率外,其余皆有显著差异;鱼类在养殖区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皆高于底层;多元分析显示,无论秋冬,表底层的鱼类群落格局皆有显著差异。可见,贻贝养殖设施相当于规模庞大的浮鱼礁系统,在泥质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时,可结合类似浮体结构以增加海域立体养护能力;另一方面,可在养殖区底部增设人工鱼礁,以进一步发挥其海洋牧场效应。
汪振华梁金玲章守宇
关键词:贻贝养殖鱼类组成海洋牧场
不同网具在人工鱼礁水平方向上诱集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解东海典型软相泥地生境鱼礁投放后在水平梯度上的影响能力,于2014年8月在嵊泗人工鱼礁区采用等间距设点的方法,对不同网具(刺网、地笼网、拖网)在评价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刺网渔获组成以鱼类为主,占刺网总渔获种类的51.1%;拖网主要为节肢类,其次是鱼类,分别占拖网总渔获种类的41%和37.7%;地笼网的渔获种类分布则较为均衡。比较不同采样方法在鱼礁区水平方向上多样性的表征能力,拖网优于刺网和地笼网,3种网具组合的采样方式优于单种网具或任意两种网具相互组合。自人工鱼礁核心区向外,各站点生物资源量、多样性等指标大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从上述指标的空间差异来看,三横山鱼礁区的有效辐射距离约为200 m,而东库山鱼礁区辐射距离为200~300 m。研究结论认为,相对于单一采样方法,组合刺网、地笼网和改进型底拖网的综合采样方式可以获得更完整的现场信息,从而更好地揭示人工鱼礁投放后水平方向的资源分布和群落结构状况。
徐胜南汪振华梁金玲章守宇
关键词:大型无脊椎动物人工鱼礁刺网
基于GAM模型的马鞍列岛海域优势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海洋虾类和虾蛄等甲壳类是许多鱼类的饵料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马鞍列岛海域优势甲壳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建立了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生态模型,并对甲壳类资源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isis tenella)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因素和底质,影响口虾蛄(Squilla orarotia)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底质、经度、温度和盐度,而影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分布的显著因素是时间因素。从分布格局来看,细巧仿对虾生物量低值出现在研究海域中间区域,高值出现在东北部海域;3月口虾蛄生物量在东南海域较高,而10月在西部海域较高;葛氏长臂虾分布低值出现在研究海域中间区域,高值海域环绕低值海域周围分布。
赵静梁金玲周曦杰赵旭章守宇
关键词:甲壳类优势种
马鞍列岛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2013年7月(夏季)、10月(秋季)、2014年3月(冬季)和5月(春季)在马鞍列岛海域桁杆虾拖网的采样数据,分析了蟹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水深、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研究海域共采获蟹类22种,隶属于11科15属;夏季种类数(20种)〉秋季(16种)〉春季(9种)〉冬季(8种);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为蟹类群落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夏秋季蟹类群落次优势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43~1.01,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4~0.94,二者均值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则为春季(0.70)〉冬季〉秋季〉夏季(0.35);底层温度是影响蟹类群落组成的最重要因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蟹类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梁金玲章守宇汪振华徐胜南邓明星席晓晴曾旭
关键词:蟹类多样性群落结构
不同网具在评价人工鱼礁水平方向上诱集效果的比较研究
为了解东海典型软相泥地生境鱼礁投放后在水平梯度上的影响能力,于2014年8月在嵊泗人工鱼礁区采用等间距设点的方法,对刺网、地笼网、拖网在评价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情况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刺网渔获以...
徐胜南汪振华梁金玲章守宇
关键词:人工鱼礁刺网拖网
文献传递
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鞍列岛海域虾类资源密度变化的主要种类。虾类的群落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206.7 kg/km^2和117.4×103ind/km^2),而秋季降至最低(46.9 kg/km^2和28.7×103ind/km^2)。马鞍列岛海域虾类的丰富度指数(D)为1.12~1.55,多样性指数(H')为0.84~1.55,均匀度指数(J')为0.41~0.76,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各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梁金玲汪振华章守宇徐胜南吴程宏陈玲
关键词:虾类优势度资源密度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