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彪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炎症
  • 4篇骨折
  • 3篇血清
  • 3篇炎症因子
  • 3篇患者血清
  • 3篇检验科
  • 2篇医院感染
  • 2篇诱骗受体
  • 2篇诱骗受体3
  • 2篇手术
  • 2篇受体
  • 2篇强直
  • 2篇强直性
  • 2篇强直性脊柱炎
  • 2篇踝关节
  • 2篇类风湿
  • 2篇脊柱
  • 2篇脊柱炎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机构

  • 17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7篇杨彪
  • 15篇王瑶
  • 11篇李卓
  • 6篇赵晓光
  • 3篇康炜
  • 3篇王磊
  • 3篇丁莹
  • 3篇徐小华
  • 1篇李艳东
  • 1篇刘凯歌
  • 1篇辛娜
  • 1篇杨超
  • 1篇叶芸
  • 1篇高婷
  • 1篇高娟

传媒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踝关节和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和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年6月—2013年5月某院踝关节和Pilon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56例踝关节和Pilon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2例、25例次,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6.18%,例次感染发病率为7.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术前行跟骨牵引、围手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3 h)是踝关节和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及OR95%CI:3.58(3.24—12.07)]、糖尿病史[OR及OR95%CI:2.75(1.54—4.75)]、手术时间[OR及OR95%CI:2.15(1.32—3.64)]及患者年龄[OR及OR95%CI:1.68(1.25—2.37)]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踝关节和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杨彪王瑶赵晓光王磊
关键词:踝关节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医院感染
DcR3联合GPI、RF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诱骗受体3(DcR3)、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RA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68例RA患者的血清标本和临床资料,以55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DcR3和GPI含量,全自动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检测RF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比较DcR3、GPI和RF单独检测或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RA患者的DcR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DcR3水平与RA分型和关节侵蚀程度分期相关(均P<0.01)。DcR3、GPI和RF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1.3%)和曲线下面积AUCROC(0.934)均比单独检测高,其特异性(90.4%)也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DcR3、GPI和RF三者联合检测对RA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王瑶李卓杨彪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诱骗受体3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类风湿因子
蜂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蜂胶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蜂胶高剂量组、蜂胶低剂量组、优降糖组,每组各10只。给药组灌胃给药4周,正常组、模型组同时灌服等剂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股动脉取血,对空腹血糖(FPG)、血脂(TG,TC)、胰岛素、CRP、IL-6、TNF-α进行检测,取胸主动脉进行病理解剖。结果通过高糖高脂饲养加链脲佐菌素诱导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组大鼠血糖、尿糖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蜂胶高、低剂量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其效果蜂胶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接近优降糖组,胸主动脉病变也有所改善;治疗组大鼠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蜂胶有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与其影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王瑶康炜李卓刘凯歌杨彪
关键词:蜂胶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
2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9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出现医院感染的23例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9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7.72%。其中切口感染占39.13%,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1.74%和17.39%。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与年龄(>60岁)、基础性疾病、骨折分型为Ⅲ型、曾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住院时间长(≥20 d)相关(P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骨折分型(P=0.006)、侵入性操作(P=0.017)、基础性疾病(P=0.023)和患者年龄(P=0.048)。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杨彪赵晓光王磊王瑶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
急性创伤患者监测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急性创伤性患者监测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 CD14-ST,presepsin)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对急性创伤性脓毒症患者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15例和非脓毒症患者4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检测其入院时血清presepsin、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根据患者入院24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各组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的高危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炎症指标对脓毒症诊断的价值。对presepsin和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脓毒症存活组46例患者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变化,进行预后监测评价。结果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者presepsin、PCT、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均<0.05),严重脓毒症患者的presepsin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年龄、presepsin升高和PCT升高是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resepsi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77,以587.50pg/ml为临界值,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5.6%。presepsin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presepsin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还可进行脓毒症预后的监测。
杨彪王瑶高婷赵晓光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或背侧入路内固定的选择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如何选择掌侧或背侧入路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对37例38侧患者,根据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类型,27例28侧采用掌侧入路,6例采用背侧入路,4例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于骨缺损较多的病例,植入入工骨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术后疗效满意,平均随访时间28.62个月,总体优良率89.47%。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或背侧入路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应采用“尽量掌侧原则”,大多数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如A型(包括陈旧性骨折)、B3型、Cl型、部分C2型及C3型骨折,都可以通过掌侧入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治疗,部分C2及C3型骨折需要背侧入路或掌背侧联合入路。陈旧性C2及C3型骨折多需背侧入路或背掌侧联合入路。
魏新锁杨彪郭书章赵晓光
关键词:桡骨骨折掌侧入路背侧入路
一种检验科用采血管帽自动清洗烘干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验科用采血管帽自动清洗烘干机,包括管帽风干组件和管帽清洗组件,所述的管帽风干组件包括圆盘、安装在圆盘下底面上的出风管、安装在圆盘上顶面上的蛇形机械手、以及与圆盘相连的用于提供热风的热风机;所述管帽清洗组...
王瑶李卓王行之杨彪丁莹徐小华徐璞
蜂胶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蜂胶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原理。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蜂胶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易善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喂食高脂乳液(1 ml/100 g)+喂食含56%酒精的酒溶液(1 ml/100 g)+腹腔注射10%的CCl_4菜籽油溶液(0.08 ml/100 g)的方法,使大鼠产生脂肪肝。所有大鼠于末次给药后禁食16 h,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肝脏器系数,做肝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利用喂食高脂乳液+喂食56%的酒溶液+腹腔注射CCl_4菜籽油溶液的方法,可使大鼠产生脂肪肝,完成实验模型建立。相对于模型组,蜂胶高剂量组的TG、AST、TC、ALT、FFA水平下降明显(P<0.05),且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易善复组接近;与模型组比较,蜂胶高剂量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IL-8、TNF-α)也明显降低(P<0.05);蜂胶高剂量组的肝脏器系数与模型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病理结果也显示肝细胞的水肿和坏死现象减轻,脂肪空泡减少。结论蜂胶对大鼠脂肪肝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
王瑶杨彪李卓
关键词:蜂胶脂肪肝炎症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活动状态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0年4月~2021年4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RA的患者10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对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CCP抗体、补体C1q和Gas6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各组结果差异及血清Gas6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RA组的血清Gas6表达水平[26.8(21.6,35.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9(17.0,2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3,P<0.01)。重度活动期组Gas6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和轻度、中度活动期组(Z=-4.82,-4.02,-2.06,均P<0.05),同时中度活动期组显著高于稳定期组(Z=-3.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as6水平在不同关节侵蚀程度分期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5,P<0.05)。血清Gas6与RF,ESR,CRP和抗CCP抗体呈正相关(r=0.250~0.401,均P<0.05)。血清Gas6单独检测对RA的诊断特异度最高(92.7%),但敏感度较低(53.4%),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六项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7.9%,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RA患者血清Gas6水平显著升高,与RA疾病活动度高度相关。
王瑶杨彪丁莹徐小华李卓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
粪便微生物系移植通过影响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结构缓解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因虽未明确,但目前认为,肠道细菌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将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粪便微生物系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后3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灌肠造模,造模2 d后分别用粪便悬液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 w。末次给药后禁食1 d,对大鼠粪便进行菌群成分分析,股动脉取血,对K+、Na+、血清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C-反应蛋白(CRP)、IL-1β、IL-10、IL-12和IL-17水平进行检测,取结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通过TNBS灌肠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与模型组比较,FMT组的K+和ALB明显升高(P<0.05),WBC、N%和CRP明显降低(P<0.05),IL-1β和IL-17明显降低(P<0.05),IL-10和IL-10/IL-12含量升高(P<0.05)。FMT能显著改善TNBS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而抑制脆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上述结果证明,FMT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其机制与其影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有关。
王瑶李卓杨超李艳东杨彪
关键词:炎症性肠炎2,4,6-三硝基苯磺酸柳氮磺胺吡啶肠道菌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