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海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3篇细胞
  • 3篇二甲双胍
  • 2篇动脉
  • 2篇血糖
  • 2篇血糖控制
  • 2篇血压
  • 2篇炎症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增龄
  • 2篇增龄性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后
  • 2篇年龄
  • 2篇助理
  • 2篇离散度

机构

  • 23篇西安医学院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23篇高海燕
  • 11篇郭亚菊
  • 8篇宋书贤
  • 5篇王科峰
  • 5篇林源
  • 3篇周芳
  • 3篇柴林燕
  • 3篇赵宗霞
  • 3篇吴胜军
  • 3篇张琼
  • 2篇孙超峰
  • 1篇殷艳蓉
  • 1篇郝丽娜
  • 1篇张军波
  • 1篇于军
  • 1篇吕颖
  • 1篇孙超峰
  • 1篇何嫄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心电与循环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8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症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GDM)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这不仅能有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够为早期干预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胰岛素抵抗是普遍认同的发病机制。慢性炎症对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现从炎症因子引起GDM的可能机制以及妊娠早期炎症因子对GDM的预测进行综述。
王甜吴胜军高海燕赵宗霞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
内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2
2020年
“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目的是要打造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教育新局面,而医学教育,任务沉重而复杂,很多老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育人教育,而“立德树人是高效立身之本”,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思想政治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是每位高校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应该思考的是,教师的观念应及时改变,教师思政教育的能力如何提高,传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课如何对接。
郭亚菊高海燕宋书贤周芳张琼丁奕杨雀刘丽敏任红霞何嫄崔唯张凯丽梁赵云李巧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医学教育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56.41%(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SNCV、MNCV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林源高海燕郭亚菊宋书贤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成本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的疗效和成本差异。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超重/肥胖T2DM患者均分为2组。利拉鲁肽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司美格鲁肽组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质指数(BMI)、疗效、不良反应、成本-效益比。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4周和12周时FPG、2hPG明显下降,血HOMA-β明显升高,治疗12周时的BMI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4周比,2组治疗12周时FPG、2hPG明显下降,HOMA-β、血糖控制达标率和临床有效率均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的FPG、2hPG、HOMA-β、BMI水平血糖控制达标率和总有效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拉鲁肽组治疗12周时的FPG、2hPG、BMI明显低于司美格鲁肽组,HOMA-β和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4周和12周时的成本-效益比分别为6.68元和14.71元,低于司美利拉鲁肽组的8.02元和38.59元。结论在超重/肥胖T2DM治疗早期,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利拉鲁肽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司美格鲁肽,经济学效益更高。
任红霞杨雀高海燕郭亚菊周芳宋书贤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利拉鲁肽经济学
SIRT1对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RO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对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SRT组(30 mmol/L葡萄糖+SIRT1激活剂SRT)。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表达。【结果】高糖组、SRT组细胞存活率、SIRT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p-p38MAP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RT组细胞存活率、SIRT1水平明显高于高糖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p-p38MAPK水平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SIRT1能够拮抗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力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降低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
王科峰柴林燕张允东高海燕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高糖
珍芪降糖胶囊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珍芪降糖胶囊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格列汀片治疗,1次/d,1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珍芪降糖胶囊(3次/d,4粒/次;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含量;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血糖指标含量;检测2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指标含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FBG、2 h PG及Hb Alc含量分别为(5.72±1.14)mmol/L、(2.17±0.46)mmol/L、(2.62±0.81)mmol/L、(6.12±0.84)mmol/L、(6.72±0.49)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T-Aoc、GSH-PX、HDL-C及GLP-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珍芪降糖胶囊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糖指标。
林源高海燕郭亚菊宋书贤张琼
关键词:珍芪降糖胶囊2型糖尿病
高盐摄入对SHR血压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高盐摄入对不同周龄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周、28周、53周的雄性SHR做为3个不同的周龄组,每个周龄组再随机分为正常盐组和高盐组并进行编号,每组各7只,正常盐组给予饲料Ⅰ(含0.5%Nal),高盐组给予饲料Ⅱ(含4%Nal),共饲养3周,应用鼠尾脉搏测压法(sphgmogrnphic Method)检测各周龄组血压,并比较各周龄组中的正常盐组和高盐组收缩压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盐组相比,高盐组各周龄SHR的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盐摄入可使不同周龄组SHR的血压升高。
高海燕孙超峰
关键词:SHR高盐收缩压
工作量考核在“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技能考核中的效果评价
2023年
分析工作量考核在"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技能考核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20年4月-2023年5月,选择的研究人员是我院肾脏内分泌科接受"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共计70名,结果:在实施工作量考核后,考核质量明显提高,相关考核分值也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助理全科医师对工作量考核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师的各项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工作量考核是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重要考核手段,具有促进医师职业发展以及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作用,提高助理全科医师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杨雀高海燕郭亚菊张琼刘丽敏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9
2023年
目的:对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和甘精胰岛素(IGlar)治疗预混胰岛素(PI)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纳入PI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Glar组和IDegAsp组,各22例。IGlar组于睡前使用IGlar进行治疗,IDegAsp组患者在主餐前使用IDegAs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达标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PG、HbA1c、2 hPG水平。比较两组的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包括24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IDeAsp组患者的HbA1c、2 hPG达标率高于IGl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IGlar组和IDegAsp组患者的FPG、HbA1c、2 hPG水平均下降,其中IDegAsp组HbA1c、2 hPG水平改善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IGlar组和IDegAsp组患者的24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下降,其中IDegAsp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IGlar相比,IDegAsp治疗PI血糖控制不佳T2DM下,更有利于患者HbA1c、2 hPG、血糖波动指标的改善,且安全性好。
杨雀陈伟国高海燕郭亚菊何升林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中动脉壁AT1和AT2受体表达的增龄性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探讨动脉血管壁胶原成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AT1和AT2亚型蛋白表达的增龄性改变。方法幼年组(7周)、成年组(26周)、老年组(51周)雄性SHR各20只,正常饮食饲养1周后,测定鼠尾动脉收缩压;胸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取材后,石蜡切片,Mallory染色观察壁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ATR蛋白表达。结果 3个年龄组SHR大鼠的血压随增龄呈现明显升高[(151±26)mmHg vs.(166±9.0)mmHg vs.(180±13)mmHg,P<0.05];胸主动脉和SMA壁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沉积亦随增龄增多(IA值:主动脉416±43 vs.483±74 vs.553±83,SMA 387±46 vs.425±67 vs.468±81,P均<0.05);胸主动脉和SMA壁AT1和AT2表达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灰度值:胸主动脉AT1 159±7.0 vs.150±8.7 vs.139±8.9,AT2 187±6.9 vs.181±9.5 vs.169±10;SMA AT1 163±11 vs.112±11 vs.128±18,AT2 188±11 vs.171±15 vs.171±13;P均<0.05),AT1/AT2比值仅在老龄组增高(幼龄及老龄组胸主动脉0.86±0.01 vs.0.78±0.08;SMA 0.85±0.07 vs.0.71±0.08,P均<0.05)。结论增龄可导致SHR成纤维细胞生长、胶原纤维沉积,血管壁局部AT1、AT2表达及二者比例改变,同时AT1由单纯的介导血管收缩作用转变为介导血管壁重塑,可能是SHR大鼠血压增龄性改变的机制之一。
吕颖孙超峰张军波殷艳蓉郝丽娜高海燕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增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