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烁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精英与大众的两次重复对话——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迷幻系列”的文化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文章考察了文化批判理论中坚持精英立场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关怀大众文化的伯明翰学派各自的相关理论资源,结合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相关理论方法,以电影批评的理论话语对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Boyle)的两部电影作品《迷幻列车》(Trainspotting,又译猜火车,1996)与《迷幻沙滩》(The Beach,又译海滩,2000)相近的艺术形式、美学风貌、表意特征、意识形态性进行递进式分析,揭示其消费性质的艺术形态背后,隐含了提倡社会意义的精英文化形态与更注重消费意义的大众文化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呈现为一种兼顾艺术"自律"性要求与商业规律的方法与实验。
- 李烁
- 关键词:文化研究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意识形态
- 南宋山水画与日本美意识被引量:1
- 2008年
- 南宋山水画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和美学风貌,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通过文化传播给日本民族艺术带去一定程度的浸染和影响,在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与日本传统审美范畴相近的艺术特色,而在日本艺术的独特个性背后,除了自然环境、原始信仰等民族艺术自身形成要素之外,受中国文化影响长达两千余年,诸多领域中自然深深浸染了中国文艺的印迹,本文着重探讨这其中、南宋山水画艺术和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一部分源流性的联系。
- 李烁
- 关键词:南宋山水画艺术美空寂
- 中日婚恋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2013年
- 由于地域的邻近和历史文化的同根性,中、日两国的婚恋题材电视剧长期在创作和传播上相互影响渗透。近年来,中国、日本的婚恋剧创作总体延续了现实主义传统,较为真实地表现了当代青年的婚恋故事,从而引发特定群体的共鸣与思考。
- 李烁
- 关键词:婚恋题材人物形象比较电视剧现实主义传统婚恋故事当代青年
- 非常规性别电视——作为一种新型偶像剧的《士兵突击》
- 2014年
- 根据菲斯克的性别电视叙事研究,电视剧《士兵突击》选择了军旅成长的男性叙事题材,但却涵括了"多角色,多情节"、"没有叙事终结"、"亲密谈话"和"情感的过程"、"敏感"的男性角色等女性叙事特征,模糊了电视剧性别叙事的对立性,并具备了励志即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偶像剧审美心理共性,使男性观众的经验型接受定式和女性观众的情感型接受定式达成一致,从而成功实现对两种传统性别叙事的越界行为,也跨越军旅剧和偶像剧的受众局限,可被视为一种新型偶像剧。
- 李烁
- 关键词:偶像剧《士兵突击》
- 铺垫:冷观与静思——论电视剧《记忆的证明》第一集的间离效果
- 2008年
- 《记忆的证明》作为一部力图正视历史、警醒现实的民族性反思"课本",可贵地兼容了引发思考的精英文化和大众传播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文化,也融合了主旋律传达的国家意识形态和艺术家创新探索的先锋艺术创作。作品第一集释放出的"间离效果"的光芒,无疑是大胆而新鲜的电视剧艺术的尝试,对今后的电视剧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 李烁
- 关键词:电视剧间离
- 偶像剧视觉审美文化研究
- 本文主要借鉴了视觉文化的相关研究体系,结合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尝试从偶像剧视觉的审美风貌切入,分析了偶像身体、日常生活以及奇观视像这三类偶像剧中视觉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而探寻偶像剧独特的视觉审美文化。第一章主要讨...
- 李烁
- 关键词:偶像剧视觉审美文化研究
- 文献传递
- 2013年中国热播电视剧盘点
- 2014年
- 2013年的中国电视剧播出依然轰轰烈烈,就类型而言,当代题材的婚恋剧、育儿剧以及近代题材的抗战剧、古代题材的戏说剧播出数量多,市场总体表现较好,养老剧、残障剧、年代剧数量有限、收视不均,但社会影响较大。总体而言,2013年并非电视剧播出的丰收之年,甚至被称为"剧荒之年",这再次提醒我们,要充分关注电视剧播出中数量与质量的巨大反差、叫座与叫好的不尽统一、高投入与高产出的不够平衡、电视与网络的交集与分歧。
- 李烁李胜利
- 关键词:电视剧
- 2012年中国热播电视剧盘点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主要从主旋律电视剧、现实题材电视剧、历史题材电视剧三大方面对2012年的中国热播电视剧进行盘点,重点讨论主旋律、战争/谍战/军旅、家庭/都市/偶像、农村、宫斗、史诗等电视剧类型。从整体收视表现来看,2012年的中国电视剧可能是个小年,但仍有一系列或叫座或叫好的有影响的剧目推出。
- 李胜利李烁
-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
- 简析萨特独幕处境剧《隔离审讯》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 2008年
- 萨特的《隔离审讯》探讨了人际关系和存在"自由",并从中提出"他人性"。这是与"自我"一样被萨特予以存在性观照的客体,通过他人,我获得生存的依托;通过我,他人也遭受失去自由的危机。萨特在剧中通过人物抉择的自由与自甘受苦的软弱性,深刻揭示出自由的可能和无法到达自由的根源。
- 李烁
-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弱者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