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凌 作品数:8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巴中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影响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4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并统计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BP、凝血酶水平、水肿体积、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BP及凝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5 d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浓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胡冰凌 周勇 刘强 李智生关键词: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髓鞘碱性蛋白 凝血酶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环状RNA Carm1的表达情况及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中环状RNA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ircCarm1)的表达情况及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5例ACI病人为研究对象,即ACI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ACI病人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36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小梗死亚组(38例)、中梗死亚组(41例)、大梗死亚组(3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中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NIHSS评分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ircCarm1 RNA的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ACI病人大梗死亚组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高于中梗死亚组和小梗死亚组,中梗死亚组高于小梗死亚组(P<0.05);ACI病人circCarm1 RNA表达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r=0.325,P<0.05)。结论:ACI病人血清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异常增加,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胡冰凌 周勇 宋建军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脑损伤 梗死灶 慢性肾脏病与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与缺血性卒中(CIS)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患者10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血清肌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有CKD(34例,eGFR≥60 mL·min^(-1)·1.73m^(-2))组和无CKD(69例,eGFR<60mL·min^(-1)·1.73m^(-2))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62例,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41例,mRS评分>2)组,对各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进行伴发CKD和CI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和IMT≥1.3mm均为急性CIS伴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73、1.237、1.308、1.347,均P<0.05),而IMT<1.0mm则是独立保护因素(OR0.443,P<0.05)。糖尿病、糖尿病前期、CKD(eGFR<60mL·min^(-1)·1.73m^(-2))、蛋白尿均为急性CI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7、1.420、2.051、2.546,均P<0.05)。结论伴有CKD的CIS患者共存病较多,CKD是CI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与CIS的部分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对CIS短期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 刘强 胡冰凌 周勇 杨庆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慢性肾脏病 预后 自主神经症状、免疫治疗与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症状、免疫治疗与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AE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AE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自主神经症状(20.0%vs 12.5%)、意识障碍(52.5%vs 93.75%)、局灶性神经症状及体征(20.0%vs 62.50%)、发热(42.5%vs 75.00%)、免疫治疗(90.0%vs 62.50%)、抗体种类(22.5%vs 3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合并肿瘤、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头痛、急性起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治疗为AE预后的重要保护因素(P<0.05),而自主神经症状为AE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AE患者经免疫治疗或肿瘤相关治疗等对应干预后通常可取得良好预后效果,且免疫治疗为AE预后重要保护因素、自主神经症状为AE预后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针对存在自主神经症状者早期给予免疫治疗。 周勇 胡冰凌关键词:自主神经症状 免疫治疗 预后 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对比认知功能障碍组、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结果疾病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及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中晚期患者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及MoCA评分均低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均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均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联合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χ^(2)=7.413,P=0.006;χ^(2)=9.714,P=0.002;χ^(2)=8.541,P=0.003),其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Z=2.479,P=0.013;Z=2.271,P=0.023;Z=2.451,P=0.014)。结论不同分期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和认知功能存在差异,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水平均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均对帕金森 胡冰凌 李波 赵媛媛关键词:多巴胺 5-羟色胺 高香草酸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DNS)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本院CO中毒患者311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CO暴露时间、中毒原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头颅CT表现、血清血红蛋白(HG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高压氧治疗情况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筛选DNS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0岁、CO暴露时间>12h、低GCS评分苍白球低密度影与DNS的发生相关。结论老年、暴露于CO时间延长、意识障碍严重及苍白球低密度影是DN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刘强 胡冰凌 周勇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VT)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NF)康复的作用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8—2013-08入院就诊的122例ACI病患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ATV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rve function damage degree,NFDD)、IMT变化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FDS评分、颈动脉IMT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TV治疗ACI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NF康复,降低颈动脉IMT,值得临床推荐。 胡冰凌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04—2012-1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42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1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APN与血脂相关指标,并应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hsCRP均显著降低,APN显著升高(P<0.05),治疗2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治疗1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CCA)近、中、远端、至分叉处分别探测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内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2组IMT显著低于治疗1组(P<0.05),2组颈动脉内径等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hs-cRP、IMT,提升血清APN,降脂治疗安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胡冰凌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大剂量 颈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