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血管
  • 4篇铅暴露
  • 3篇基因
  • 3篇病变
  • 2篇血管瘤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胚胎
  • 2篇胚胎成纤维细...
  • 2篇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 2篇周细胞
  • 2篇彗星试验
  • 2篇纤维细胞
  • 2篇小鼠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广州市越秀区...

作者

  • 14篇赵志强
  • 13篇何云
  • 8篇邢秀梅
  • 6篇孙易
  • 4篇陆垚
  • 3篇高艳芳
  • 3篇刘新霞
  • 3篇苏晓琳
  • 3篇蒋骏
  • 3篇肖琛
  • 2篇欧晓燕
  • 2篇吴赛
  • 1篇冯简青
  • 1篇翁帆
  • 1篇赖关朝
  • 1篇崔栋
  • 1篇赵和平

传媒

  • 5篇癌变.畸变....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因素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位居前列。职业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和职业应激5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情况予以归纳总结如下。1生产性粉尘粉尘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不仅包括呼吸系统,而且涉及心血管系统。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1]。
赵志强何云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低浓度环境铅暴露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特征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闭塞及血管新生。铅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化学污染物,可以促进氧化应激,破坏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早期研究提示,铅暴露可导致视觉功能...
王晓会肖琛刘洁仪赵志强何云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血管新生
文献传递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电子行业不同工种职业人群的DNA损伤情况,为确定健康危害预防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珠三角某电子厂在职工人563名作为职业接触组,其中铅暴露组(n=167),异丙醇组(n=287),噪声组(n=39),铅+高温组(n=34),异丙醇+高温组(n=36);选取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对照组(n=90)。采集人体微量外周血进行彗星试验,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彗星图片,并通过CASP彗星分析软件对彗星图片进行分析。结果:铅+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醇+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彗星全长、尾惯量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所选取的电子行业各工种工人均有明显的DNA损伤情况,尤以异丙醇+高温组工种最为严重,其次是铅+高温组工种,应引起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和厂方的特别关注。
欧晓燕刘新霞蒋骏陆垚赵志强冯简青孙易杨亚蕊崔栋陈静莉申碧羚邢秀梅何云
关键词:彗星试验血液DNA损伤
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环境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选择401名广州市某区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获取患者基本资料;采集患者生物样本(血液和尿液)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砷等指标。根据尿砷的水平将患者划分为3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组间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砷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结果:401名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的中位数为38.31μg/L,四分位距为48.25μg/L。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砷水平组间糖化血红蛋白随尿砷变化呈线性升高趋势,与低砷组相比,高砷组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间尿砷水平的增加,药物控制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Hb A1C<7.0%)人数逐渐减少,异常(Hb A1C≥7.0%)人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尿砷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与低砷组相比,高砷组OR(95%CI)为2.077(1.049,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砷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可能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
肖琛翁帆刘洁仪肖柏香王晓会柳怀湘谢易容赵志强何云
关键词:砷暴露尿砷糖化血红蛋白2型糖尿病
低剂量铅暴露经血脑屏障途径致小鼠AD样病变早期改变的机制探讨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血脑屏障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与AD疾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铅作为一种公认的神经毒物,不仅能直接损伤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吴赛刘洁仪肖琛赵志强何云
关键词:血脑屏障
文献传递
CCM3基因与低浓度铅暴露交互作用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影响
由于铅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所以铅污染依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CCM3基因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均有重要影响,尤其对维持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胚胎发育时期,低浓度...
苏晓琳邢秀梅赵志强陆垚孙易高艳芳何云
关键词:铅暴露胚胎成纤维细胞
文献传递
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端粒长度的改变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与端粒长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珠三角某蓄电池厂的21名铅暴露工人为铅暴露组,26名无铅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针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肝素抗凝外周血。检测工人外周血中血铅浓度、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指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指标以及相对端粒长度改变情况。结果:铅暴露工人的血铅浓度为(3.08±1.86)mg/mL,与对照人群(0.26±0.25)mg/mL相比明显升高(P<0.05)。彗星试验中,铅暴露组工人的慧星尾长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中,暴露组工人双核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铅暴露工人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较对照人群缩短(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胞质阻滞微核试验的指标中双核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桥率与工龄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47、0.432、0.351,P均<0.05)。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工人工龄、血铅水平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306、-0.394,(P均<0.05)。结论:铅暴露可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以及相对端粒长度的缩短。
陆垚刘新霞邢秀梅赵志强欧晓燕苏晓琳孙易陈静莉申碧羚蒋骏何云
关键词:端粒长度铅暴露彗星试验
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在外源化学物安全性研究中应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克隆技术等分子技术在实验动物模型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随着环境刺激物、毒物、药物和化学物的生物有害效应研究的极大发展,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在这些领...
赵志强
关键词:毒理学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小鼠胎盘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在胎盘血管毒物筛查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小鼠胎盘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应用于胎盘血管毒物筛查研究。方法:将C57小鼠雌雄合笼受孕后,在小鼠妊娠的第18.5天,取胎盘,通过机械分离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胎盘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来源与纯度;采用MTS比色法检测胎盘周细胞的生长曲线。将胎盘周细胞分别暴露于0、6.25、12.50、25.00、50.00和100.00μmol/L的醋酸铅24 h后,用MTS法检测染毒后的细胞活力。结果:利用机械分离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后,小鼠胎盘周细胞可贴壁生长,呈多边形,表达特异性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暴露于6.25~100.00μmol/L醋酸铅24 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且各个剂量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分离和组织块消化法可以简单、快捷地获得高纯度的小鼠胎盘周细胞,并可以应用于铅等胎盘血管毒物的检测。
蒋骏孙易陆垚赵志强陈静莉赵和平吴赛高艳芳邢秀梅何云
关键词:原代培养Α-平滑肌肌动蛋白
CCM3调控醋酸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下降机制
2017年
目的观察脑海绵状血管瘤(CCM)致病基因CCM3基因敲除对醋酸铅诱导的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内质网应激(ERS)机制。方法以野生型CCM3(CCM3-WT)和基因敲除CCM3(CCM3-KO)HUVECs为实验细胞。(1)分别以浓度为0、10、50、200μmol/L醋酸铅处理2种基因型细胞24 h后,通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2)取2种基因型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0、50、200μmol/L)醋酸铅处理24 h和以浓度为50μmol/L醋酸铅处理0、6、12、24、48 h后,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相对表达水平。(3)取2种基因型细胞分为铅染毒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组,前者仅予浓度为50μmol/L醋酸铅处理24 h,后者在采用相同浓度的醋酸铅染毒前予内质网应激抑制剂TUDCA预处理细胞,通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功能。结果 (1)CCM3-WT和CCM3-KO细胞的迁移率均呈随着醋酸铅染毒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2)除10μmol/L组CCM3-KO细胞GRP78外,10、50和200μmol/L组CCM3-KO细胞GRP78、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激活因子4(ATF4)和C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同剂量组CCM3-WT细胞(P<0.05),且CCM3-KO细胞PERK和CHO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随着醋酸铅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48 h组CCM3-KO细胞上述4种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同时间点CCM3-WT细胞(P<0.05)。在醋酸铅染毒剂量为50μmol/L时,CCM3-KO细胞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CM3-WT细胞(P<0.05),且CCM3-KO细胞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呈随着铅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3)TUDCA组细胞迁移率低于铅染毒组(P<0.05)。结论醋酸铅可能通过激活PERK-ATF4-CHOP信号通路启动ERS,从而降低HUVECs
陈静莉邢秀梅赵志强孙易高艳芳何云
关键词:细胞迁移脑海绵状血管瘤内质网应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