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伟光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CT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期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成像
  • 1篇造影
  • 1篇中国人
  • 1篇乳突
  • 1篇乳突孔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造影
  • 1篇肾动脉
  • 1篇肾动脉狭窄
  • 1篇顺行
  • 1篇顺行静脉造影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瘤

机构

  • 5篇东莞市石龙人...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华侨医院

作者

  • 5篇程伟光
  • 4篇王广
  • 3篇林建勤
  • 3篇周德明
  • 3篇彭森
  • 2篇张婷
  • 1篇龚静山
  • 1篇杨泽年
  • 1篇卢小华
  • 1篇熊斌

传媒

  • 2篇现代医院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实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试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5倒接受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一组203人次按常规方法行CT动态增强(在静脉开始注射造影剂后14~18s进行动脉期扫描),第二组222人次接受试验性增强法CT动态增强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增强结果。结果第一组57.1%(116/203)的病例获得了最佳的肝动脉期图像,第二组87.4%(194/222)的病例获得了最佳的肝动脉期图像。统计学分析两组肝动脉期图像质量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性增强法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动脉期的显示优于常规CT动态增强检查法。
彭森程伟光周德明张婷林建勤
关键词:CT肝动脉期
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显示率,分析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时显影不良的原因,探讨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深静脉显影不良的原因。对47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比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深静脉显示率。结果造影结果显示,常规单纯束扎法进行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60.7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37.97%;在综合改良法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8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64%;两种方法造影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多种改良法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彭森林建勤程伟光周德明王广卢小华
关键词:顺行静脉造影下肢深静脉
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阔韧带肌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5例女性患者阔韧带平滑肌瘤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中6例接受增强平扫及CT检查,9例接受增强平扫及MRI检查。结果在CT与MRI上,15例均在盆腔内、子宫外显示肿块,实质性肿块9例,实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囊变区6例。肿块边界清楚光整,与周围组织间分界清楚10例,病灶与子宫分界不清5例。病灶实性成分CT平扫与子宫呈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囊变区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基本一致。瘤内变性、坏死或液化区不强化。结论 CT、MRI发现盆腔内、子宫外边界清楚的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肿块,肿块实性成分CT平扫密度与子宫相近或相等,MRI平扫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子宫肌层相当,是阔韧带平滑肌瘤较具特征的征象。当肿瘤囊变区较大,甚至病灶以囊变为主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但肿瘤实性成分的影像表现仍保持以上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林建勤龚静山熊斌王广罗仲尧程伟光杨泽年
关键词:阔韧带平滑肌瘤磁共振成像
16排螺旋CT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因高血压怀疑肾动脉狭窄的8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全部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三维后处理,包括MIP、MPVR、VR,并与轴位图像做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轴位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能够准确判断狭窄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可以对肾动脉狭窄进行准确评估,是非损伤性的、有效的成像技术,可常规作为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张婷温运雄王广程伟光彭森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肾动脉狭窄
中国人乳突管(道)的螺旋CT观测
2012年
目的:探讨乳突管(道)在中国人中的检出率及其CT解剖特点。方法:收集了1074例颞骨CT资料,在横断位及三维重建图上观察乳突管(道)的检出率、长度、直径、形态及其在颅板的开口情况。结果:1074例中有880例出现乳突管(道),检出率81.94%。男性乳突管(道)检出率80.94%(497/614),女性乳突管(道)检出率83.26%(383/4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8侧乳突中1437侧出现乳突管(道),检出率66.90%。右侧乳突管(道)检出率70.11%(753/1074),左侧乳突管(道)检出率63.69%(684/1074),右侧高于左侧(P〈0.05)。在CT图片上(横断位和/或三维重建图)观察,乳突管(道)可呈现5种不同的形态:单管型、盲管型、“Y”字型、浅凹或凹槽型、双管型。结论:中国人乳突管(道)检出率较高。乳突区CT检查能有效显示乳突孔及乳突管(道),并能显示乳突管(道)的不同形态和开口位置,为该区手术入路或开窗暴露提供准确、直观的术前评估。
林建勤王广周德明程伟光钟瑞平李元
关键词:乳突孔颞骨CT中国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