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珣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各40例。两组透析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血液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钙、血磷、β2-球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检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通量血液透析组Scr、BUN、Hb、TP、ALB、Ca、P、β2-MG、i PTH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Hs-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TRF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血液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维持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一种常用透析方式,能够稳定患者的内环境状态,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倪惜芝沈珣李春娣
-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老年慢性肾衰竭
- 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护理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血管通道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护理。结果治疗前皮肤瘙痒(27.0±5.8)分,治疗3个月后为(13.0±1.4)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12,P<0.01)。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配合精心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张弘利春叶邬明沈珣
- 关键词:肾衰竭肾透析血液灌流皮肤瘙痒护理
- 血清CRP和IL-37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水平,探讨CRP和IL-37与DCM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确诊DCM患者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2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生化指标检测,同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37水平,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和IL-37水平与DCM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CRP含量为(6.9±1.4)mg/dl,对照组为(1.9±0.4)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含量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r=-0.938,P<0.05),而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665,P<0.05)。DCM组IL-37含量为(12.2±8.9)pg/ml,对照组为(2.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7含量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765,P<0.05),而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94,P<0.05)。结论 DCM患者血清CRP和IL-37水平明显升高,且均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DCM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
- 赖建斌李建辉沈珣
- 关键词:糖尿病性心肌病C-反应蛋白
-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诊断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联合组、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三组,每组30例。随访1年,观察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所有患者一年内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并根据KDQOL-SFTM 1.2生存质量评分表对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血钾、血糖水平与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血液透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膜透析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合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的生存率低于血液透析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症状与不适12项、日常生活的影响8项、工作状况2项、社交质量3项、性功能2项、社会功能2项、精力状况4项较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液透析组得分高于腹膜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疼痛2项得分明显少于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透析能够稳定患者的内环境状态,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倪惜芝傅碧玲沈珣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