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雄 作品数:21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捕获与连接的探针式PCR矩阵拆分混样检测疟原虫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基于捕获与连接的探针式PCR(capture and ligation probe-PCR,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法和镜检两种方法对1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综合评价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法对疟原虫的检测效果。从云南省疟疾参比实验室标本库选取93份阴性样本和7份阳性样本,随机混合,采用双盲法进行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检测,并与镜检法的结果对比分析,通过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检测时间及检测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价。7份镜检阳性样本被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以镜检为金标准,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全部样本的检测时间为5.0 h,较镜检的33.3 h缩短85.0%;检测成本为300元,较镜检的1 000元降低了70.0%。 周耀武 林祖锐 程志斌 郑直 周兴武 周子悠 王多全 李建雄 曾旭灿 孙晓东跨中缅泰的三种民族社区登革热暴发疫点处置和防控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跨境主要民族社区中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措施,改进以社区为基础登革热防控。方法在中国和缅甸分别抽取2017年有登革热暴发疫情傣族、景颇族和佤族社区各一个,采用重点人员深度访谈和参与式直接观察相结合定性研究方法,调查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防控干预和管理措施。结果共完成6个社区的调查,中国景洪市郊曼朵傣族村使用环境治理为主防控措施,对发现积水伊蚊阳性家庭进行经济处罚;缅甸南邓佤族社区实行领导负责制,实行环境治理和化学杀虫剂喷洒灭蚊并重防控措施,对发现有登革热病人和积水伊蚊阳性的社区领导进行惩处和追究行政责任;中国盈江县那邦镇景颇寨和沧源县芒卡镇芒岗佤族村,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万东傣族村和克钦邦第二特区歪咱克钦族村四个社区主要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分配环境治理任务给各家各户,然后定期督促检查。结论6个社区登革热媒介控制和管理精细程度不同,推荐进一步加强管理,开展行为改变交流,促进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媒介控制,遏制登革热暴发疫情。 刘慧 许建卫 许建卫 杨明东 夏敏 尹一杰 杨明东关键词:登革热 疫点 环境治理 跨境民族 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评估调查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为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近2007~2011年的疟疾疫情,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法确定调查点,按照《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专项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抽查县疟疾发病率为4.02/万,其中输入病例占88.12%,间日疟占74.00%,恶性疟占26.00%。发病率超过1/万以上的县有瑞丽市、陇川县和腾冲县;调查县(市)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为92.30%,病例确诊率为100.00%,病人规范治疗率为100.00%,病例个案调查率为99.04%,疟疾疫点处置率为100.00%,疫点室内滞留喷洒率为96.30%。发热病人48h内求诊比例为84.92%,疟疾病例确诊后24h内网络直报率为100.00%,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6%;居民长效蚊帐拥有率20.73%,药浸蚊帐拥有率36.35%,至少拥有一顶长效蚊帐/药浸蚊帐的家庭比例为86.88%,调查前一夜睡在长效蚊帐/药浸蚊帐内的目标人群比例为53.01%,重点人群(孕妇)使用长效蚊帐比例为54.55%,目标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7.56%;能开展疟原虫镜检的医疗机构数比例为100.00%,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培训率为78.87%,疟防人员、临床医生、村医疟疾防治培训率分别为86.43%、31.77%和96.57%。结论云南省疟疾流行区防治力度的加强和防治能力的提高使全省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李奔福 沈加员 杨锐 陈国伟 孙晓东 李建雄 张丕伟 李加全 李鸿斌 范波 杨妮 郭天娇 董朝良 张伟关键词:消除疟疾 全球基金 云南省一类疟区间日疟原虫IgG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监测云南省一类疟区人群的间日疟原虫抗体(Ig G)水平,为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在云南6个一类疟区县(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居民滤纸血膜,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检验,变量间相关性进行Pearson分析。结果共检测腾冲、盈江、耿马、瑞丽、孟连、盐津6县(市)的7 050份血样,间日疟原虫抗体(Ig G)阳性率为9.05%,各县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个边境县的平均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地县盐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阳性率9.98%显著高于男性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阳性率10.79%显著高于居民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儿童、青壮年和中老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52%、7.59%和9.4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省合计及6个县(市)2013年和2014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一类疟区的人群间日疟原虫抗体(lg G)水平能反映前期的疟疾流行强度,女性、学生人群间日疟原虫抗体水平高的现象值得重视。 王剑 林祖锐 吕全 李建雄 赵晓涛 许时燕 徐艳春 孙晓东关键词:间日疟原虫 IGG抗体 血清学 疟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7年 为分析疟疾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Cochrane等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等方法,收集国内外1990-2016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疟疾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计算各因素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累计疟疾病例3 509例,对照12 44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很少或从不使用蚊帐、临时性的房屋结构、发病前1个月内到过疟疾流行区、过去1年中家中或四邻有疟疾病例等因素的合并OR(95%CI)分别为1.62(1.42,1.85)、1.57(1.09,2.28)、2.88(2.00,4.16)、3.59(2.93,4.4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危险因素。提示在今后的疟疾防治中应重点关注患者周围人群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以及加强个人防护等的卫生宣教。 曾旭灿 罗春海 林祖锐 周子悠 吕全 周兴武 李建雄 周耀武 孙晓东关键词:疟疾 META分析 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的监测数据,计算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性别标化感染率,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估算疾病负担。结果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0.47%,感染虫种包括钩虫、蛔虫以及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98%、3.00%和3.49%。男性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9.83%,女性感染率为11.07%,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89,P<0.05)。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χ^(2)=1903.447、460.915、754.366和790.847,P均<0.05),常见肠道寄生虫性别标化感染率同样呈下降趋势(r_(s)=-1,P<0.05),由24.99%下降至5.71%,下降的幅度逐年减小。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年均DALYs为11.483人·年,其中男性年均DALYs为5.249人·年,女性年均DALYs为6.234人·年。2016年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DALYs最高,为17.218人·年;2015—2019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和鞭虫病的DALYs率呈下降趋势(r_(s)=-1、-0.9、-0.9、-1,P均<0.05)。5~14岁儿童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DALYs率最高,为8.456人·年/千人。结论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还需要加强对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控,进一步降低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 江淑娜 吴方伟 李奔福 严信留 李建雄 蔡璇 彭佳 王正青 字金荣 徐倩 杨亚明关键词:肠道寄生虫病 疾病负担 一种检测美洲钩虫的引物混合物、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美洲钩虫的引物混合物、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所述引物混合物包括:引物F3.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引物B3.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引物FIP3,其核苷酸序列如... 杨亚明 郭建妮 蔡璇 吴方伟 李奔福 严信留 彭佳 字金荣 王正青 徐倩 李建雄云南省北部地区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北部地区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抗体水平。方法按照《全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于2013-2017年对迪庆、大理等9个州(市)的德钦、香格里拉、维西、洱源等28个县(市、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7所小学,对6~12岁儿童采集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棘球蚴IgG抗体,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6~12岁儿童13913人,血清抗体阳性236人,阳性率为1.7%。9个州(市)中以迪庆州阳性率最高,为2.22%(92/4134);曲靖市阳性率最低,为0.64%(4/625)。28个县(市、区)中以剑川县阳性率最高,为3.18%(8/251);贡山县阳性率最低,为0.28%(1/349)。不同地州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P<0.05)。男性儿童阳性率为2.01%(143/7109),女性儿童为1.37%(93/6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1)。按年龄分组,以12岁组阳性率最高,为2.43%(85/3491);6岁组最低,为0.68%(3/436)。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1,P>0.05)。按调查地区生产方式分组,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牧区2.41%(76/3149),半农半牧区1.93%(128/6629),农区0.77%(32/4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P<0.01)。半农半牧区男女儿童阳性率分别为2.43%和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1)。藏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彝族、汉族6个民族儿童占总调查儿童人数的96.56%(13435/13913),且主要聚集在滇西北地区,其中以牧区藏族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为2.6%(51/1960);其次为半农半牧区的白族儿童,为2.11%(58/2749),傈僳族1.82%(53/2879),纳西族1.68%(12/713),彝族1.46%(25/1708)。不同民族儿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7,P<0.01)。结论云南省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尚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当地儿童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儿童感染包虫病的风险。 字金荣 杨亚明 吴方伟 严信留 彭佳 蔡璇 王正青 李建雄 徐倩 史帅 段承丽 李奔福关键词:棘球蚴病 血清抗体 儿童 云南省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co1和nd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细粒棘球蚴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和NADPH脱氢酶第1亚基(nd1)的基因型和序列多态性。方法动物源棘球蚴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大关县、洱源县、泸水市、维西县的屠宰场牛、羊和放养猪的肝脏或肺病灶组织分离的包囊,人源棘球蚴采自从剑川县、云龙县、隆阳区和玉龙县医院手术摘除的病灶组织。病原学鉴定后选取细粒棘球蚴,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1和nd1基因并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序列一致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用MEGA⁃X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co1和nd1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62份棘球蚴样品,其中36份经病原学检测确定为细粒棘球蚴。co1基因测序成功32条,其中15条为G1型,17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24 bp和807 bp,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分别为OP413393~OP413402、OP413498~OP413506和OP420520。nd1基因测序成功34条,其中11条为G1型,23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82 bp和888 bp,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为OP471626~OP471638。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co1的G1、G5型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占1.94%(16/824)、3.10%(25/807);nd1的G1、G5型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占0.45%(4/882)、2.93%(26/888)。基因型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1基因共有6条同源序列,其中G1型4条,同源序列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011、0.0000、0.0000~0.0006和0.0000~0.0017;G5型2条,同源序列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025和0.0000~0.0012。nd1基因共有3条同源序列,其中G1型1条,遗传距离为0.0000~0.0011;G5型2条,遗传距离为0.0000和0.0000~0.0011。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o1和nd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均形成G1和G5型2个分支,G1型与中国中西部(青海、宁夏、甘肃、四川),不丹、中东地区伊朗和约旦等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97617.1、KJ628328.1、EU072106.1、MW138946.1、AB688602.1)的亲缘关系较近;G5型与越南、中国广西、英国、波兰、� 李奔福 王正青 徐倩 字金荣 严信留 彭佳 李建雄 蔡璇 吴方伟 杨亚明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中国和缅甸傣族对登革热的认知和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比较 2019年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傣族对登革热看法、疑似病人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正确求医。方法采用重点人员深度访谈和入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结果缅甸傣族和边境线上打洛镇傣族均知道傣族语登革热名字是'Paya Yong(帕雅蛹)',但在中国距边境50 km的勐混镇和100 km景洪市郊区傣族不知道任何傣族语登革热名字;中国傣族登革热临床症状知识和登革热敏感意识显著高于缅甸傣族(P<0.01),中国88.5%(95%CI:84.0%~92.1%)傣族户主知道登革热,50.2%(95%CI:43.9%~56.2%)视登革热为严重疾病;缅甸33.5%(95%CI:27.7%~39.6%)傣族知道登革热,27.8%(95%CI:22.4%~33.7%)认为是严重疾病。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对登革热意识敏感性是影响中缅两国傣族登革热求医行为首要影响因素,认为登革热能致人死亡户主的家庭更容易前往正规医院求医,中缅两国比值比(OR)分别为6.112(95%CI:2.416~15.456)和5.113(2.081~12.576),此外中国傣族家庭决策和缅甸傣族登革热知识也影响求医行为。结论在中缅边境地区,登革热防控不但受病原和媒介生物相互输入影响,也受社会文化相互输入的影响,需进一步通过行为改变的交流,促进求医行为。 刘慧 许建卫 许建卫 杨明东 夏敏 尹一杰 杨明东关键词:登革热 求医行为 影响因素 中缅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