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燊 作品数:16 被引量:12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高速荧光透视成像探究裸足与着鞋对跑步时距上和距下关节在体运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采用国内首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system,DFIS)独立量化裸足与着鞋跑时距上和距下关节的在体六自由度(6 degree of freedom,6DOF)运动学。方法:选取12名健康男性跑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踝中立位影像学数据,构建踝关节模型并建立距上、距下关节局部坐标系。利用DFIS采集受试者在裸足与着鞋条件下后跟着地时(3 m/s±5%跑速)的荧光成像,并通过3D-2D图像配准技术获取距上、距下关节的6DOF运动学特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种条件下距上和距下2个关节的6DOF参数。结果:相比裸足,着鞋跑显著降低了支撑中期距上关节的峰值跖/背屈角度与整个支撑期的屈伸活动度(P<0.05);显著增加了支撑中期距下关节的峰值背屈与峰值外翻角度(P<0.05);在整个支撑期3个平动方向(内外、前后、上下)上的运动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述发现有效弥补了现阶段采用传统测量技术只能获取单一踝关节运动学结果的缺陷;而着鞋跑显著增加了距下关节的外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距下关节外翻与跑步损伤之间的关联;同时,着鞋对踝运动的影响在距上和距下关节处的不同则强调了采用DFIS捕捉独立关节运动的重要性。 叶东强 孙晓乐 肖松林 张希妮 张燊 王少白 傅维杰 刘宇关键词:距下关节 后跟着地跑步技术对足弓肌肉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无跑步习惯人群是否存在足弓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方法:本研究招募无跑步习惯者和后跟着地跑者(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跑步)各12名。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优势侧的持续10秒的跖趾关节力量测试和足趾拉力测试,分别获取最大力量数值并除以体重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力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无跑步习惯组,后跟着地跑组的跖趾关节绝对力量和足趾拉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跖趾关节相对力量具有下降趋势(P=0.065)。结论: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普通无跑步习惯的人群,足弓相关构成肌肉的相对力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跑姿和缓冲跑鞋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张燊 崔科东 张希妮 傅维杰不同着地方式对内侧纵弓在体6自由度运动学影响 2021年 目的采用国内首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分析不同跑步着地姿态对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名健康男性跑者,优势腿均为右腿。对受试者仰卧中立位右侧踝关节以及足部进行CT图像扫描。测试要求受试者穿着缓冲跑鞋分别采用后跟和前掌着地两种跑姿以3 m/s(±5%)跑速通过测试跑道。采用DFIS(100 Hz)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1 kHz)同步采集受试者右脚支撑期X-射线图像以及GRF数据。 苏婉妍 孙晓乐 张燊 傅维杰关键词:跑速 中立位 双平面 同步采集 踝关节 前掌和后跟着地对跑步时足部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 研究目的:在人类步态中,内侧纵弓发挥着重要的力学作用。在跑步支撑初期由"足部弹簧"机制作用,足弓发生压缩和拉长,缓冲并吸收部分冲击力转换成弹性势能,之后随地面反作用力下降,足弓进行回弹,内侧纵弓高度增加并释放弹性能量推进... 苏婉妍 孙晓乐 张燊 傅维杰足部功能训练对足趾肌力和足弓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12周足部功能训练对足趾肌肉力量、足弓形态以及跑步时足弓的运动学影响。方法:选取26名足弓形态正常的后跟着地跑(RFS)爱好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12周的足部功能训练(包括足部力量训练和前掌着地跑姿转换训练),对照组不改变原有运动习惯。利用游标卡尺、拉力计和自制跖趾关节力量测试仪,比较训练前后(组别×训练前后)的足趾肌力和足弓形态学变化;采用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分析RFS/前掌着地跑(FFS)的足弓运动学(着地瞬间足弓高度、足弓高度/角度变化和足弓刚度等)差异。结果:12周干预训练后:1)干预组的第1足趾绝对力量、第1足趾相对力量和其余4趾绝对力量有显著提高(P<0.05);2)干预组标准化前后的站姿舟骨高度显著上升(P<0.05);3)RFS测试中,干预组足弓最大角度明显缩小(P<0.05),足弓着地高度明显提高(P<0.05),足弓高度变化量增大(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12周足部功能训练可以提高足弓构成肌群的力量,改善站立时的足弓形态,并显著减小后跟着地跑时的足弓最大压缩角度、提高着地瞬间的足弓高度和足弓高度变化量,提示足弓出现了适应性变化。建议足弓肌群力量薄弱的人群可将本训练方法作为一种增强或康复手段。 张燊 崔科东 张希妮 傅维杰 刘宇不同触地方式对跑步时足弓、跖趾关节及足底筋膜在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触地方式对跑步时足弓、第一跖趾关节六自由度运动以及足底筋膜长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100Hz)和三维测力台(2000Hz)同步采集30名健康男性跑者在跑步(3m/s±5%)... 孙晓乐 叶东强 张燊 张希妮 傅维杰不同着地冲击模式的下肢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比较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着地模式下,下肢运动学、冲击力特征、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化模式,以及全面理解人体下肢着地冲击的神经-肌骨系统调控机制。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男性运动员,受试者随机进行3种下落高度(30cm、45cm、60cm)×两种下落方式的测试,每组测试重复3次。主要选择运动学、冲击力、软组织振动以及肌电图学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3种高度条件下的触地瞬间和缓冲期,主动着地相比于被动着地,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角度显著减小(P<0.05),角速度明显增大(P<0.05)。3种高度条件下,主动着地的冲击力峰值(P<0.05)、最大负载率(P<0.05)、冲击力频率(P<0.05)均显著小于被动着地。股四头肌(除60cm)和腘绳肌在3种高度情况下,主动着地的加速度最大振幅均显著小于被动着地(P<0.01)。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软组织阻尼在3种高度情况下,主动着地均显著大于被动着地(P<0.05)。在触地前激活、触地后激活和缓冲阶段,主动着地部分肌肉的肌电振幅均显著大于被动着地(P<0.05)。结论:主动着地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积极调整肌骨系统的落地策略,有效减少冲击传递下的软组织振动,进而达到有效完成动作控制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的作用。相反,被动着地时,肌骨系统需要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和相应软组织的振动,进一步增加了冲击损伤的危险。 张燊 傅维杰 刘宇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力学评价及其与损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20年 综述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文献,对运动性疲劳诱导方案、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与损伤关系进行总结。现阶段,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运动性疲劳主要可分为传统型疲劳方案和功能型疲劳方案两种,传统型疲劳方案的模型主要有功率自行车、跑台及台阶实验模型等;功能型疲劳方案更贴近运动实际或比赛中所发生的情况,通常表现为多运动平面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此外,对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力学评价主要从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关节力矩、肌电图指标等方面展开,不同疲劳方案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将疲劳诱导方案和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以便将不同疲劳方案的诱导效果进行比较,为疲劳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同时,针对具体动作结构特征,更多地关注不同疲劳方案诱导后大脑-神经活化反馈及肌肉-骨骼激活效应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同疲劳方案间的生物力学机制差异,更深层次地探讨疲劳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夏锐 张希妮 张燊 孙晓乐 傅维杰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生物力学评价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及其在提升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018年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方法,通过置于头颅部位的电极产生直流电来调节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阳极产生兴奋性作用,阴极产生抑制性作用。到目前为止,tDCS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已取得一定成果,证实其对慢性疼痛、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有关tDCS在运动科学中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收集国内外近20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回顾了tDCS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机制等,重点探讨与分析了其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以期为运动表现的改善提供新方法和新视角。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有关tDCS对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结论和应用尚有不同的观点,但已有研究证实,tDCS可以改善人体的运动表现,包括提高肌肉爆发力、延缓运动疲劳、加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获得等。然而,tDCS其刺激参数和刺激位置的选择,尤其是刺激时刻和体育训练方案的合理结合,仍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卞秀玲 王雅娜 王开元 张燊 刘宇关键词:爆发力 足弓的运动功能进展及其在人体运动中的生物力学贡献 被引量:42 2018年 概述了足内侧纵弓的解剖结构及其在跑步中的生物力学作用。尝试解释足弓肌肉功能的发展与不同跑姿着地技术和不同功能效果的跑鞋之间的关系。前掌着地跑者的足部肌肉功能相对更强,可以在跑步着地过程中更好地控制足弓的形变和蹬伸阶段的发力。后跟着地跑者足部肌肉功能相对较弱,足弓需要更多的外在支撑,同时,由于着地瞬间踝关节刚度相对增加,进而导致传递至下肢的冲击能量增加,此时跑鞋的支撑性能和缓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长期穿着这种具有足弓支撑和缓冲性能的跑鞋跑步,可能会进一步造成足部肌肉能力的下降。而在跑步运动中,构成与支撑足弓的肌群力量不足易使足弓面临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且足弓的功能训练和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手段中都不应忽略构成足弓的相关肌群的力量强化。 张燊 张希妮 崔科东 傅维杰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