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川崎
  • 3篇川崎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彝族
  • 1篇少年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手足口病治疗
  • 1篇青少年
  • 1篇球蛋白

机构

  • 5篇凉山州第一人...
  • 2篇凉山州第二人...

作者

  • 5篇张海
  • 4篇杨尧
  • 3篇石艳
  • 2篇杨玉湘
  • 2篇周静
  • 2篇黄婷婷
  • 2篇戴莉
  • 1篇王雪岩
  • 1篇方敏
  • 1篇黎明
  • 1篇李健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2~201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川崎病(KD)发病率、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由凉山州小儿KD 研究协作组制定统-KD 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给全州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住院的KD 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2所医院,有KD 患儿356例,其平均年发病率为9.07/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年龄2个月~14.1岁,中位年龄为2.3岁.发病高峰为2岁,91.6%患儿〈5岁.男:女=1.36:1.2005年及2010年有两次发病高峰.结论:2002~2010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KD 发病率较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低,而发病年龄特征、性别比例相似.发病季节与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美国等不一致,每年仅有夏季一个流行高峰期.彝族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儿童.
石艳戴莉杨尧杨玉湘张海周静黄婷婷
关键词:川崎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1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将其分为常规组、丙种球蛋白组、甲泼尼龙组、联合组,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手段治疗,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效果好,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短,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组及甲泼尼龙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症状缓解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短,未发生重症患者转为危重患者现象,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黎明张海方敏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重症手足口病
凉山州木里县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HD)在凉山州木里县高海拔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患病情况及分布特点,分析引起当地CHD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2009年11月对凉山州木里县5156名3~18岁儿童及青少年进行CHD流行病学调查,并对CHD的患病情况进行X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CHD总患病率为3.88‰,男性为2.08%,女性为6.18‰;不同民族CHD患病率藏族为4.70‰,彝族5.48‰,苗族1.40‰;CHD的类型房间隔缺损12例,占60%、室间隔缺损(VSD)2例.占10%: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占10%;法乐氏四联症3例,占15%;肺动脉瓣狭窄1例,占5‰结论凉山州木里县青少年CHD男女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各民族之间患病率无差异显著性,CHD以房间隔缺损型居多。
张海杨尧王雪岩李健
关键词:CHD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
凉山彝族地区彝族患者川崎病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研究
2014年
目的了解彝族患者KD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彝族K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汉族患者就其患病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期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汉族24933例,KD患者312例,占1.25%。彝族4852例,KD患者6例,占0.123%。患病率彝族明显低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汉族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16724例,占67.08%,彝族中感染性疾病患者3677例,占75.78%。彝族则明显高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仅彝族患者平均热程明显长于汉族。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损害两者无差异。彝族不完全KD发生率高于汉族,且对IVIG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彝族患者KD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其炎症反应较轻,对IVIG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好。但由于我们样本量太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进行长时间、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观察和研究。
张海石艳杨尧
关键词:川崎病患病率彝族
凉山彝族地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近9年来不完全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年龄构成、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治疗情况,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全州17个县市各医院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并与完全川崎病进行比较。结果 307例川崎病中83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7%。不完全川崎病在性别、年龄构成与完全川崎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完全川崎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口腔粘膜的改变,最少见的为淋巴结肿大。除发热外,其余各项表现与完全川崎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损害37例(44.58%),与完全川崎病的冠脉损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度以上冠脉损害则与完全川崎病组有显著差异(P<0.01)。不完全川崎病程第二周血小板明显增高,白细胞明显下降,与完全川崎病完全一致。不完全川崎病血清CRP为(37.86±48.89)mg/L,明显低于完全川崎病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敏感,与完全川崎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①凉山州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高于国内大样本调查的发生率。②年龄大小不是引起不完全川崎病的主要原因。③临床表现的差异不是诊断不完全川崎病的指标。④心血管的损害,特别是冠状动脉的中重度损害仍然是不完全川崎病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⑤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治疗反应敏感,早期使用,可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石艳戴莉杨尧杨玉湘张海周静黄婷婷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