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远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输血
  • 3篇血清
  • 3篇溶血
  • 3篇成分输血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溶血
  • 2篇新生儿溶血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型
  • 2篇溶血病
  • 2篇手术
  • 2篇输血反应
  • 2篇临床输血
  • 2篇ABO血型
  • 1篇单波长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测定
  • 1篇血清蛋白
  • 1篇血清蛋白测定
  • 1篇血清糖

机构

  • 12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自贡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陈志远
  • 4篇尹婷婷
  • 1篇张洪为
  • 1篇胡江红
  • 1篇邹文
  • 1篇周春
  • 1篇邵阳
  • 1篇蒋钰
  • 1篇陈秀珍
  • 1篇何红梅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全国第八届输...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调查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原因。方法样本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输血的6 773例患者,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6 77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12例,发生率为1.65%,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反应,其中输注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2.31%,血小板其次(2.05%),多发生在输血过程开始的1h内,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输血反应(P<0.05)。结论临床应密切观察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过程,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陈志远张洪为
关键词:输血反应血液成分输血血液制品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自动分析
2003年
目的 建立双试剂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自动分析方法。方法 根据测定条件的优化实验采用双试剂酶法直接测定。结果 该法180 s达反应终点,线性达1 306 μmol/L(Y=0.983 5X+0.124,r=0.999 7);批内CV<1.45%,日间CV<3.56%,总CV<4.19%;平均回收率100.3%;加入TG<7.6mmol/L,BIL<456μmol/L,Hb<200 g/L,UA<1 240μmol/L,GLU<75.2 mmol/L时无显著干扰。结论该法适合全自动分析。
陈志远袁平宗陈秀珍
关键词:血清糖化蛋白双试剂酶法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稀释式自身输血(HAT)在外科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使用HAT的6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例为治疗组;使用异体输血法的70例外科手术病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接受不同输血治疗的情况,对其输血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AT能避免和减少输用异体血液;治疗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在治疗组输血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T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陈志远尹婷婷谢润娟邹文
关键词:稀释式自身输血外科手术
慢性肝病肝硬化细胞外间质检测指标分析
2003年
目的 初步评价 4项细胞外间质 (ECM)指标 ,包括透明质酸 (HA) , 型胶原 (COL ) , 型胶原 N端肽(P NP) ,层粘蛋白 (L N)在肝硬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 ISA)检测 ,比较 4项指标与病理检查结果即组织学炎症 ,纤维化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A、COL 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不同期的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的进展而逐渐升高 ,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提示 HA、COL 炎症及纤维化改变程度有较好相关性。 P N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症轻度、重度变化 ,但在纤维化不同期差异无显著意义。 L N在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各级、期改变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故不能反映炎症及纤维化的变化。结论 本研究中的 4项 ECM指标在肝硬化及炎症中的诊断价值以 HA最高 ,其次为 COL ,其中 HA不仅能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性和炎症性改变 。
陈志远
关键词:肝硬化透明质酸胶原层粘连蛋白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我院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43%。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胡江红陈志远周春尹婷婷蒋钰
关键词:成分输血
226例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的检测与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对226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进行ABO新生儿溶血(HDN)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在226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中由ABO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38例,占送检标本的61.06%,其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A型患儿为63例,阳性率45.65%,B型患儿为75例,阳性率54.35%。结论: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以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为确诊试验,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明确诊断可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陈志远尹婷婷
关键词: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
酶标仪双波长和单波长检测技术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寻找一种重复性、准确性较好的酶标仪检测方法。方法对酶标仪双、单波长检测进行准确性、重复性比较。结果同一酶标仪的单波长、双波长测定结果不同,不同酶标仪所测结果不同,而同一酶标仪重复测定结果相近。结论使用酶标仪比色时,应采用双波长检测,提高实验分析准确度,减少实验误差。
阮艳秋陈志远
关键词:酶标仪双波长单波长
202例HDN血清学检查结果及血型分布
目的 探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清学实验检测结果及本地区患儿血型分布的重要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2~2013年的202例临床送检的高胆红素血症、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标本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做回顾性统...
张静陈志远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血清学检查
2000年至2006年我院临床输血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6年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及全部临床供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成分用血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手术用血比例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提倡临床成分输血,节省血液资源。
李传达陈志远邵阳
关键词:临床输血成分输血手术用血统计分析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估白细胞过滤器对于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12月的122例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对照组采用普通输血器输血,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平均差较低,FNHTR总发生率为9.84%;对照组FNHTR总发生率为27.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白细胞过滤器能显著降低FNHTR发生率,在输血方面安全程度更高。此外,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各频段FNHTR发生率可知,输血次数增加,FNHTR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需反复输血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陈志远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器输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