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宇
- 作品数:21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创伤性疾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ilateral CSDH,bCSDH)约占所有CSDH的16%~20%[1]。CSDH的临床表现通常在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好发于老年人,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CSDH的发病机制为外伤后脑实质移位使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桥静脉撕裂,血液和渗出的脑脊液聚集形成具有包膜的液体性血肿[3]。CSDH主要结合病史和CT检查进行诊断,治疗方式一般采用钻孔引流术,部分采用硬通道钻孔手术、神经内镜下清除硬膜下血肿等,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7]。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是常见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致死、致残率高[8]。本文报道1例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bCSDH术后并发LHI的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原因和发生发展规律,以提高临床警惕。
- 王宏宇李刚李宏宇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面积脑梗死钻孔引流术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采用Rankin score(mRS)评分及对照研究对成人烟雾病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23例烟雾病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术(STA-MCA-EMS)进行治疗,应用改良mRS评分对手术前1d、手术后1周及手术后3月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3例行双侧STA-MCA-EMS,20例为单侧手术;术后以MRA及CTA评估吻合口情况,通畅性均改善良好。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手术后3月的mRS评分分别为3.04±1.35分、2.89±1.64分、1.39±1.52分,术前1 d与术后1周的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1 d与术后3 m mRS评分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周与术后3月mRS评分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全组病死率为0。结论 STA-MCA-EDAS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有效方法。
- 杨彦昊李宏宇关振斌
- 关键词:烟雾病颞肌贴敷术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成人烟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临床非常少见的慢性脑血管疾病,又名为自发性颅底动脉环闭症,以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渐进性闭塞,从而进展为颅底穿支动脉膨大,出现异常的代偿性血管网。在DSA中,这些血管网表现为烟雾样特征。
- 杨彦昊李宏宇关俊宏
- 关键词: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烟雾病成人脑血管疾病颈内动脉穿支动脉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浆IL-6、TNF-α、ET-1、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IA)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IA术后CVS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浆IL-6、TNF-α、ET-1、NO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7%,较对照组(75.6%)明显升高(P=0.034)。两组治疗14 d后MoCA评分、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IL-6、TNF-α、ET-1水平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6%,与对照组(9.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更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可能与其改善血浆中IL-6、TNF-α、ET-1、NO水平有关。
- 杨彦昊李宏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血管痉挛川芎嗪注射液尼莫地平
- 脚癣引起骑跨型肺栓塞1例
- 2006年
- 周大悦周大明李宏宇
- 关键词:肺栓塞脚癣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1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47例,并发症发生率68.7%。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出血量,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14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脑梗死、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以感染最多(占38.7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李宏宇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治疗并发症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降低影响因素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70mmHg)和B组(CPP<70mmHg),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cod pressure,MABP)为(62.42±7.01)mmHg、血液PaO_2(60.08±5.99)mmHg.明显低于A组的MABP(95.12±9.16)mmHg和PaO_2(91.66±7.30)mmHg,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30.40±5.77)mmHg,较A组(19.22±2.80)mmHg明显增高(P<0.05).结论CPP降低在伤后24h患者与低MABP和低氧血症有关,而伤后24~72h与ICP增高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CPP监护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李宏宇赵明光陈游力魏学忠
- 关键词:脑损伤脑灌注压颅内压
- 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比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诊治的1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血管内栓塞治疗组(即血管内组)74例和开颅夹闭治疗组(即开颅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结果血管内组临床疗效优于开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开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颅夹闭治疗比较,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佳、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 李刚李宏宇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破裂
- 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8-OH-DPAT[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降低脑温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建立大鼠DAI模型。模型制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10只,伤后15 min腹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组(恒定体温组):10只,维持体温恒定,伤后15 min腹腔给予8-OH-DPAT;C组(实验组):10只,伤后15min腹腔给予8-OH-DPAT。记录相应时点各组大鼠脑红蛋白(NGB)、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量变化及脑温度值。结果与A组比较C组于给药后15 min即可引起脑温下降,至90 min达到高峰,3 h 25 min脑温恢复至A组水平。相应时点B、C组与A组比较NGB、HSP7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8-OH-DPAT具有降低DAI大鼠脑温的效果,伤后早期增强NGB及HSP70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且8-OH-DPAT降低脑温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 宋振全李刚赵明光刘洋李宏宇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8-OH-DPAT
- 金葡菌脓毒症致多脏器脓肿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周大悦周大明刘锦平李宏宇
- 关键词:金葡菌败血症脓毒症低密度病灶臀部疼痛血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