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秋艳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重度烧伤致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PIGN)是一种与皮肤黏膜感染密切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对PIGN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存在很大争议,现报道1例特重度烧伤致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伴急性肾损伤,使用激素治疗成功的病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头面颈部、躯干、四肢、臀部火焰烧伤5 h,于2013年9月5日入住我院烧伤科。否认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Bp:140/90 mm Hg,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 黄海燕蒋秋艳邹贵勉车文体
- 关键词:烧伤肾小球肾炎
- 两点穿刺瑞替普酶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临床总结被引量:1
- 2021年
-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vascular graft,AVG)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透析通路,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是导致AVG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溶栓被认为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1]。前期研究发现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其效果优于尿激酶[2],杨媛媛等[3]发现应用尿激酶多点溶栓效果优于单点穿刺。为探讨更安全、有效的AVG血栓溶栓策略,本中心采用两点穿刺瑞替普酶局部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国内数据库尚未搜索到应用该方案治疗AVG血栓的临床研究,现对两点穿刺瑞替普酶应用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9例患者共溶栓12例次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选择及用药经验提供参考。
- 蒋秋艳蒋秋艳胡广张梦婷邹贵勉
-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内瘘两点穿刺用药经验溶栓效果瑞替普酶
- 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在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与瑞替普酶(reteplase,r-PA)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13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r-PA治疗组105例,rt-PA治疗组27例。溶栓治疗后观察两组再通率、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危险因素、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溶通22例(81.48%),r-PA组溶通82例(78.10%),两组内瘘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7比82/105,χ~2=0.147,P=0.701),rt-PA组溶通时间慢于r-PA组[3.75(1.75~4.88)比1.50(1.50~3.23),Z=-2.135,P=0.033]。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下降,rPA组较rt-PA组下降更显著[(1.92±0.88)g/L比(2.73±0.88)g/L,t=-5.331,P<0.001],但仍在安全范围。在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上rt-PA组低于于r-P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比17/105,χ~2=0.726,P=0.394)。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 rt-PA与r-PA在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中效果大致相当,具有再通率高、剂量小的优点,rt-P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可能更小,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 廖琪熊艳蒋秋艳王凤英邹贵勉眭维国
- 关键词: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动静脉瘘血栓溶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