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挺兵

作品数:80 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1篇鱼类
  • 12篇铜鱼
  • 10篇圆口铜鱼
  • 10篇群落
  • 10篇群落结构
  • 7篇驯养
  • 7篇裂腹鱼
  • 6篇养殖
  • 6篇金沙江
  • 6篇环境因子
  • 5篇植物
  • 5篇水库
  • 5篇孵化
  • 5篇浮游植物
  • 4篇幼鱼
  • 4篇鱼类保护
  • 4篇食性
  • 4篇水生
  • 4篇水质
  • 4篇产卵

机构

  • 72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通海县水产工...
  • 4篇长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云南亚美湖泊...
  • 4篇西藏自治区农...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作者

  • 75篇朱挺兵
  • 63篇杨德国
  • 35篇吴兴兵
  • 30篇李学梅
  • 27篇朱永久
  • 13篇何勇凤
  • 8篇郭威
  • 6篇张堂林
  • 6篇王旭歌
  • 6篇颜文斌
  • 4篇柴毅
  • 4篇李晓莉
  • 3篇李雷
  • 3篇李云峰
  • 3篇刘阳
  • 3篇李飞
  • 3篇陈亮
  • 2篇吴金明
  • 2篇张辉
  • 2篇倪朝辉

传媒

  • 15篇淡水渔业
  • 6篇生物资源
  • 4篇水产学报
  • 4篇水生态学杂志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15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拉萨裂腹鱼麻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萨裂腹鱼麻醉方法,其步骤是:1)麻醉水源的准备A:在麻醉容器内加入与拉萨裂腹鱼养殖池同温水源,温度为15~20℃,溶解氧大于等于5 mg/L;2)MS‑222麻醉液的配制B:在步骤1)中获取的水源中加入...
朱挺兵龚进玲吴兴兵杨德国
文献传递
一种裂腹鱼类受精卵孵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腹鱼类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步骤:1)孵化场选址:A、孵化场应在河流河滩或山泉水下游滩地选址建造;B、水源施工:选择河道中间有沙洲;C、排污渠布局:在孵化场下水区域,疏导一条地势低于孵化场的水渠,在上游引...
颜文斌朱挺兵朱永久吴兴兵杨德国郭威胡文安
文献传递
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月份。氮磷收支研究表明,饲料是养殖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占氮总输入的(87.43±0.19)%,占磷总输入的(94.52±0.09)%。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综合积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72.07±1.04)%和(85.27±1.08)%,其次是养殖鱼类,终末水层积累的氮磷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小。养殖池塘的氮、磷平均利用率分别为17.51%和9.7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和鲢之间的氮、磷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刘璐李学梅吴兴兵朱挺兵杨德国朱永久
关键词:生态混养氮磷收支
澜沧江西藏段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生态价值、栖息地质量5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基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到了各评价对象的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德钦纹胸[鱼兆](Glyptothorax deqinensis)的分值最高,为0.77,其次为细尾[鱼兆](Pareuchiloglanis gracilicaudata)和无斑褶[鱼兆](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得分均为0.74,随后依次是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0.60、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0.48、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0.37、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0.35。基于综合评价值,将德钦纹胸[鱼兆]、细尾[鱼兆]和无斑褶[鱼兆]列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裸腹叶须鱼列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前腹裸裂尻鱼列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澜沧江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列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
朱挺兵胡飞飞龚进玲王旭歌杨德国李雷
关键词:土著鱼类评价指标
一种高原鱼类苗种运输和驯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鱼类苗种运输和驯养方法,步骤:A、苗种选择:以高原地区的鱼类生产和科研单位人工孵化获得的高原鱼类苗种或野外捕捞的野生高原鱼类苗种;B、长途运输:运输时间选择在春季或秋季;C、运输后恢复:到达目的地后,...
朱挺兵郭威吴兴兵杨德国
文献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长湖鱼类营养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7年秋季(10月)和2018年春季(3月)湖北省荆州长湖鱼类营养结构特征,构建了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双位图,并计算了7个相关的量化指标。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6种鱼类,δ^(13)C均值范围为(-27.7±0.8)‰~(-24.8±0.1)‰,δ^(15)N的均值范围为(11.4±0.3)‰~(16.6±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长湖鱼类以偏肉食性鱼类黄颡鱼的营养级最高(3.28±0.2),草鱼的营养级最低(1.74±0.1)。稳定同位素的量化指标表明,长湖春季鱼类群落核心生态位空间(standard ellipse area,SEA)、生态位总空间(total area,TA)和基础食物来源(δ^(13)C range,CR)均高于秋季,两个季度的营养多样性(centrifugal distance,CD)和鱼类群落的整体密度(mean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MNND)相似,但春季的营养长度(δ^(15)N range,NR)和鱼类群落营养生态位分布范围(standard deviation of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SDNND)值低于秋季。说明春季长湖的生态位总空间(TA上升)和基础食物来源(CR上升)较为丰富,但因鱼类种类的食性相近,其群落的总食物链降低(NR下降)。该研究可为分析拆围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积累基础数据,也为长湖的渔业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李学梅朱挺兵王旭歌何勇凤杨德国
关键词:鱼类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
金沙江上游赠曲的鱼类与裸腹叶须鱼的食性被引量:1
2016年
2013年5月和9月对金沙江上游支流赠曲的鱼类资源和裸腹叶须鱼的食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赠曲现有鱼类10种,隶属2目3科5属,其中鲤科鱼类7种,占70%;鮡科2种,占20%;鳅科1种,占10%。赠曲裸腹叶须鱼的食物组成包括53种(属)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硅藻门是出现率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和数量百分比最高的饵料生物;水生昆虫是质量百分比最大的饵料生物。裸腹叶须鱼的摄食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差异,雨季末期的摄食强度较低。食物中植物性饵料相对重要性随着裸腹叶须鱼体长的增长而增加。综合而言,赠曲的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鲤科鱼类是优势类群;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鱼类,且摄食强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为保护赠曲鱼类,建议在赠曲梯级水力开发过程中做好鱼类栖息地保护或再造等生态补偿措施。
朱挺兵李飞杨德国
关键词:鱼类资源食性
电麻醉对圆口铜鱼幼鱼行为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探讨了低压直流电麻醉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体质量300~420 g)行为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电麻醉组(30 V)和对照组(0 V)。电麻醉组试验鱼在电麻醉开始3 s内的身体行为反应最为剧烈,25 s内进入全麻状态。麻醉8 min后停止,试验鱼能迅速恢复平衡但活动迟缓。电麻醉组试验鱼的入麻时间为17.4 s±4.5 s。除电麻醉组的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之外,2组的其他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麻醉对圆口铜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有限。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低压直流电麻醉是一种入麻时间短、复苏时间快、对机体伤害较小的圆口铜鱼幼鱼麻醉方式。
朱挺兵李飞吴兴兵朱永久郭威杨德国
关键词:圆口铜鱼血液生化应激
云南特有螺类光肋螺蛳主要生物学特征研究
2021年
光肋螺蛳(Margarya mansugi)是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特有螺类。受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影响,光肋螺蛳自然种群急剧萎缩,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由于光肋螺蛳的研究资料匮乏,其生物学特征尚未被完全掌握,制约了光肋螺蛳保护对策的制定。为此,通过室内人工驯养观察,记述了光肋螺蛳的形态、活动习性、食性、生长和繁殖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光肋螺蛳壳质厚且坚硬,呈长圆锥形,褐色,角质厣,螺壳一般有5~6个螺层,体螺层有4条环肋,雌螺体型一般比同龄雄螺大;喜栖息在水体底层,夜晚活动频率明显高于白天;主要以藻类为食,成螺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仔螺、幼螺和成螺的生长速度顺次降低;性成熟时间需要两年以上,卵胎生,终年生产,一般在白天交配,交配时间7~10 h,分批产仔,每次产仔1~2只,观察到的一只雌螺分9批产仔,共产仔螺14只。从受精到仔螺产出需85 d以上。本研究可为光肋螺蛳基础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为高原湖泊特有螺类的人工驯养繁育提供参考。
刘开润朱挺兵夏黎亮梁用本王春勇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人工驯养
一种圆口铜鱼人工催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人工催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亲鱼选择、催产药物配制及注射、催产池及水质控制、人工授精、孵化,本发明在人工生态条件下,通过人工注射激素诱导的方法,使成熟圆口铜鱼产卵、排精,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
朱永久杨德国吴兴兵朱挺兵何勇风李学梅郭威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