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斌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微生物
  • 5篇菌根
  • 5篇菌根真菌
  • 5篇丛枝菌根
  • 5篇丛枝菌根真菌
  • 4篇堆肥
  • 3篇高通量
  • 3篇高通量测序
  • 3篇测序
  • 2篇氮素
  • 2篇性状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多样性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污泥
  • 2篇保藏

机构

  • 14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北京城市排水...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承德市农林科...
  • 1篇农业农村部农...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14篇刘建斌
  • 10篇张淑彬
  • 8篇武凤霞
  • 4篇殷晓芳
  • 3篇李吉进
  • 2篇熊建军
  • 2篇邹国元
  • 1篇孙世友
  • 1篇李鸿雁
  • 1篇肖强
  • 1篇李钰飞
  • 1篇衣文平
  • 1篇许俊香
  • 1篇朱英波
  • 1篇刘培财
  • 1篇高洪波
  • 1篇李丽霞
  • 1篇张毅功
  • 1篇刘本生
  • 1篇孙钦平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不同菌种保藏方法研究
王幼珊张淑彬刘建斌
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旨在明确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城市污泥堆肥快速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污泥工厂化高温好氧堆肥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平板计数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细菌组成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传统平板计数法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过程中,常温细菌(28℃)数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高温细菌(55℃)的数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堆肥过程中共分离到6株常温细菌(Paracoccus thiocyanatus,Advenella sp.,Arthrobacter sp.,Lysobacter sp.,Serratia sp.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和2株高温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和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DGGE的图谱结果显示,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组成有明显的变化,聚类分析表明微生物类群分属4个不同类群。污泥堆肥高温期(堆肥第7天)细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主要细菌分布在6个门,8个纲中,其中88.6%的细菌属于Chloroflexi门,Thermomicrobia纲,Sphaerobacte目中的细菌。在城市污泥工厂化堆肥过程中细菌组成和数量处于明显的变化过程中,Sphaerobacte目中的细菌是污泥堆肥高温阶段的优势微生物。
刘建斌熊建军张淑彬刘培财殷晓芳王幼珊
关键词:污泥堆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高通量测序
丛枝菌根真菌对辣椒疫霉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大椒品种"国禧109"为试材,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和G.intraradices 2个菌种的各5个菌株对辣椒疫霉病害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多数菌种能够抑制大椒苗疫霉病的发生,对疫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37.0%~75.0%。不同菌种或菌株之间的防治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G.mosseae菌种的防治效果要强于G.intraradices菌种,其中GM5菌株防治效果达到了75.0%,G.intraradices菌种仅有1个菌株GI7的防治效果达到了50.0%。G.mosseae菌种具有防治辣椒疫霉病害的应用潜力。
张淑彬刘建斌王幼珊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辣椒疫霉大椒侵染率
污泥工厂化好氧发酵中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以北京城市污泥、返混物料和蘑菇渣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工厂化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不同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的18d中,55℃以上的为8d,满足高温堆肥无害化要求;堆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从35.4%下降到30.4%。铵态氮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太大变化,一直保持在1.04~1.08mg/g,但硝态氮从开始的2.51mg/kg上升到最后的6.15mg/kg,而且堆肥后期上升速度最快。对微生物进行平板培养分析表明,在污泥堆肥过程中细菌是主要功能微生物,在常温、中温和高温情况下都大量存在,生物量在106~108 CFU/g;放线菌在常温和中温情况下大量存在,生物量在104~108 CFU/g,但在高温55℃条件下却没有培养分离到;丝状真菌在污泥堆肥中的生物量很少,在103 CFU/g以下,而且只有常温和中温菌株。污泥工厂化堆肥过程中,细菌是有机分解的主力,放线菌次之,丝状真菌的作用最小。
熊建军刘建斌高洪波张淑彬殷晓芳王幼珊
关键词:污泥工厂化堆肥化微生物
不同施肥种类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大田夏玉米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种类(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玉米鲜质量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提高11.1%、7.1%,总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9%、6.5%;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以0~20 cm土层最大,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2.38 mg/L,化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高,为18.7 mg/L,40 cm以下土层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很低,且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培养微生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土壤的0~6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和常规化肥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混施处理细菌种类最多。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真菌种类最多,但数量和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在0~20 cm土层化肥+有机肥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武凤霞应梦真李吉进刘建斌
关键词:施肥措施微生物量土壤氮素土壤酶活
不同来源沼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为探索不同来源沼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基于BIOLOG微平板培养方法,对比了鸡粪源、猪粪源和牛粪源沼液在等氮条件下加入土壤后的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同无任何添加的对照相比,不同来源的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牛粪沼液处理中最高,而猪粪沼液中微生物量碳则同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鸡粪沼液引发了微生物最高的碳源利用强度,而猪粪沼液则表现出抑制的趋势。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在鸡粪沼液处理中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猪粪沼液(P<0.05)。对于氨基酸碳源的利用,各沼液处理均表现出抑制的趋势,但仅在猪粪沼液处理中达显著水平(P<0.05)。鸡粪沼液相比其他处理显著促进了微生物对羧酸的利用(P<0.05)。相比其他处理,鸡粪沼液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均一度指数的最高值也出现在鸡粪沼液处理,但其仅显著高于猪粪沼液处理(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猪粪沼液处理的微生物碳代谢群落同对照的差异最大,相比而言牛粪和鸡粪沼液对微生物代谢群落的影响较小。总体而言,不同来源沼液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的影响存在差异,其长期的效应有待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验证。
李钰飞许俊香刘本生孙钦平李吉进刘建斌郎乾乾孙仁华靳红燕
关键词:沼液微生物多样性BIOLOG微生物量碳氮
不同培养基浓度对土壤耐低温微生物分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从环境中分离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纯培养微生物是微生物应用研究的基础,而提高环境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是筛选纯培养微生物的关键。本研究以常规微生物分离培养基营养浓度为基础,对贫营养、富营养培养基在低温条件下(8℃)获得的培养物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培养基营养浓度对低温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影响,以期为特殊培养基的设计及多培养基组合提高土壤低温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提供思路和依据。结果表明在低温培养条件下,稀释培养基营养成分可以提高耐低温可培养性微生物种类,但会降低耐低温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低温条件下实验室分离培养方法和16 s RNA高通量测序法对常年低温环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通用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和培养出土壤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且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出来的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土壤环境的优势菌群。
武凤霞张淑彬应梦真刘建斌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培养基
连作对设施番茄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以北京市房山区设施番茄连作0、1、3、5、6、7、8、9、10、20年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序分析法、KMnO_4滴定法和比色法对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理化数据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逐渐减低,电导率、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先逐步上升,后逐年下降。土壤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上升,连作6年达到最高值(2. 5×10~8CFU/g)后开始下降,真菌数量则在连作7年达到最高值(2. 4×10~5CFU/g)后下降。但细菌与真菌的比值一直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连作6年达到最大值(0. 87 mL/g),脲酶活性在连作5年达到最大值(2. 52 mg/g)。结果表明,连作对设施番茄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都有较深影响,特别是连作6~7年,土壤各方面的性质都出现极值。
李兰君刘玳含刘建斌武凤霞朱英波
关键词:设施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不同施磷水平下AM真菌发育及其对玉米氮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不同丛枝菌根(a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种(株)因其分离地点及宿主的不同,其生理发育与生态功能差异显著,尤其是土壤养分状况对其影响更明显。研究不同土壤磷水平对AM真菌侵染宿主及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以及不同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可以深化了解AM真菌与土壤磷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土壤灭菌后分别添加0、50、200、500 mg/kg 4个水平的磷营养(P0、P50、P200、P500),并分别接种6种AM真菌,以不接种为对照。测定了AM真菌侵染率、丛枝丰度、孢子数、菌丝密度、玉米植株氮磷比(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不同土壤磷水平与AM真菌生长发育间的关系,以及AM真菌对玉米吸收利用氮、磷的影响。【结果】在P50条件下,AM真菌的侵染率、根内丛枝结构、根外生物量(孢子数、菌丝密度)显著高于不加磷P0和P200和P500处理,而且AM真菌侵染及生长发育指标在高磷水平时,显著下降。不同磷水平处理下,不同AM真菌对玉米的侵染能力及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在P0和P50条件下,接种G.m处理侵染率达到75%,菌丝密度达240 m/g,显著高于其他五个AM真菌。AM真菌C.c、R.a、C.et的菌根侵染状况及生物量次之,D.s、D.eb最差。在高磷P200和P500条件下,仅有F.m真菌处理的侵染状况及生物量最高。在P0、P50水平下,接种F.m、R.a、D.eb显著降低了植株氮含量;在不加磷(P0)水平下,接种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中磷含量的提高,在P50水平下,F.m植株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在P0、P50、P200水平下,接种AM真菌处理降低了玉米植株中N/P比,且不同菌种间存在差异,接种真菌F.m处理的N/P比明显最低。【结论】土壤添加低量磷(50 mg/kg)更适合AM真菌的侵染及生长发育,也利于菌根效应的发挥。侵染能力及效应以耐高磷菌种F.m最好,然后依次为C.c、R.a、C.et。在适量
张淑彬王幼珊殷晓芳刘建斌武凤霞
关键词:玉米丛枝菌根真菌氮磷比
堆肥茶生防作用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探讨
2020年
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是目前常用的资源化再循环技术,所得的堆肥产品兼具营养、促生和抗病作用,是促进“减肥减药”工作的重要产品。将腐熟的堆肥加水进行二次好氧或厌氧发酵制备的堆肥茶,可最大化地提取堆肥中功能性物质和养分,并促进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扩增繁殖,表现出更好的抗病、促生和营养功能。同时,由于堆肥茶是液态生防制品可以通过喷灌、滴灌等技术进行根层滴灌或叶面喷施,实现药肥一体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堆肥茶抗病效果、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抗病效果的制备工艺、施用方法,分析其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后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武凤霞刘婧怡李吉进丁建莉张淑彬魏丹刘建斌
关键词:堆肥茶生物防治影响因素抗病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