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

作品数:93 被引量:37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篇化学工程
  • 8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0篇加氢
  • 24篇渣油
  • 19篇悬浮床
  • 17篇裂化
  • 14篇加氢裂化
  • 11篇悬浮床加氢
  • 11篇催化剂
  • 9篇水溶
  • 9篇水溶性
  • 9篇催化
  • 8篇渣油悬浮床
  • 7篇悬浮床加氢裂...
  • 7篇中间相沥青
  • 7篇重油
  • 7篇硫化
  • 7篇分散型催化剂
  • 7篇分子
  • 6篇溶剂
  • 5篇电缆
  • 5篇渣油悬浮床加...

机构

  • 8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海洋石油...
  • 5篇山东省科学院
  • 5篇中海油田服务...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神华宁夏煤业...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橡胶工业...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山东省应用微...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茂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营金岛环境...
  • 1篇山东江山高分...
  • 1篇辽宁省生态环...

作者

  • 93篇刘东
  • 39篇阙国和
  • 25篇邓文安
  • 8篇周家顺
  • 8篇王宗贤
  • 7篇崔文龙
  • 6篇张数义
  • 6篇张宏玉
  • 6篇殷长龙
  • 6篇罗辉
  • 5篇梁士昌
  • 5篇李雯
  • 5篇郑凯元
  • 4篇韩彬
  • 4篇刘晨光
  • 4篇孔学
  • 4篇李丽
  • 3篇侯婷
  • 3篇张小英
  • 3篇张玉贞

传媒

  • 19篇石油学报(石...
  • 7篇燃料化学学报
  • 6篇石油炼制与化...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石油大学学报...
  • 3篇石油化工高等...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3篇炼油技术与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石油化工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炼油设计
  • 1篇工业催化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5
  • 1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方法被引量:5
2010年
综述了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含氮化合物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类氮化物的富集、分离以及鉴定的各种方法。目前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分离方法有柱层析色谱法、酸抽提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出的含氮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高分辨质谱(FT-ICR)等手段进行鉴定。
侯婷刘东邓文安韩彬
关键词:石油含氮化合物
轮古高硫渣油中类型硫的分布被引量:6
2010年
对轮古渣油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分析,考察了硫在组分中的分布规律。针对轻、重组分不同的特点,分别采用选择性氧化结合色谱分离和溶剂抽提分离的方法,测定了亚组分中的硫醚硫和噻吩硫,从而完善了渣油体系类型硫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渣油及组分中类型硫的分布。结果表明,轮古渣油中硫在各组分中的分布并非单调增加,而是呈双峰形分布,主要集中在芳香分和沥青质中。轮古渣油中的硫约有18.24%为可氧化的硫醚硫,约有81.76%为噻吩硫。随组分变重,轮古渣油组分中的总硫增加,硫醚硫在组分中所占比例变小,而噻吩硫的比率越来越大。硫醚硫主要分布在芳香分中,在重组分中分布相对均匀;噻吩硫分布规律同总硫一致,主要集中于芳香分和沥青质中。
崔文龙邓文安刘东阙国和
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渣油临氢热反应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微型高压釜,对克炼常压渣油(常渣)、辽河稠油减压渣油(减渣)以及新疆轮古稠油常渣(轮古常渣)在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的临氢热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反应苛刻度下,甲苯不溶物的产率变化趋势比较平缓,而较高的反应苛刻度下,甲苯不溶物产率则迅速增加。在相同的反应苛刻度下,这三种渣油裂化生成轻质馏分油产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克炼常渣>辽河减渣>轮古常渣,而缩合产物产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轮古常渣>辽河减渣>克炼常渣。集总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克炼常渣一级反应活化能最低,二级反应活化能最高;轮古常渣一级反应活化能最高,二级反应活化能最低;辽河减渣介于二者之间。
邓文安文萍刘东阙国和
关键词:渣油催化剂动力学
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高硫原油脱硫机制及再生性能研究
2013年
以NaBH4为还原剂,SnCl2、SbCl3为金属前躯物,制备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沙特中质原油的脱硫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分析脱硫反应前后SnSb合金的形貌及表面元素与含量,应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定量表征反应前后沙特中质原油的汽油、柴油馏分中硫化物的变化情况,探讨SnSb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化学脱硫机制。结果表明,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结构简单的活性硫化物脱除率较高,对噻吩类结构复杂的硫化物脱除率相对较低。硫化物在SnSb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可发生破坏性吸附反应,通过高温焙烧、NaOH溶液清洗、甲苯清洗3种再生方式均可使SnSb金属间化合物的脱硫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生,其中甲苯清洗法的再生效果最好。
李雯李雯郑凯元刘东
关键词:高硫原油脱硫
一种用于稠油工况油水界面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稠油工况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安装于油水分离器的油水混合舱,包括水相密度测量装置、油相密度测量装置和差压测量装置,所述水相密度测量装置设置于油水混合舱的油水界面低报警点以下,所述油相密度测量装置设置于...
邵海龙张海涛刘鸿雁赵波薛春芳胡伟邱波王志祥李红王爱军朱万林李季贺相军罗莹刘东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原油/碱综合作用下的物理化学特性
2007年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的共同作用,是多年的热门研究课题,它对混合体系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测量混合物溶液电导率和界面张力,深入研究了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MarlonARL(MARL)在含有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和碱(NaOH)的溶液中的作用。由于三元复合驱(ASP)是最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且油水界面张力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针对阿尔及利亚原油的特点,优化出三元复合驱的浓度(质量分数)配方:碱0.007,MARL0.02,聚合物0.002。测量结果显示,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对电导率和界面张力有重要影响;同时,SDS和MARL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三元复合驱和油水体系的电导率和界面张力。
刘东胡廷惠张立波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原油电导率
负载型钼催化剂表面氢气吸附性能研究
<正>1.实验部分 H2与CO交替吸附试验:15wt%Mo/Al2O3催化剂经过还原后,323K不同条件下吸附CO并测定加氢反应后甲烷峰的高度变化。吸附反应条件如表1: H2与NO共吸附及交替吸附试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还...
金环年刘东阙国和
关键词:钼催化剂氢气探针分子原位红外光谱
文献传递
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原油预脱硫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9
2013年
综述了目前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以及原油预脱硫的相关技术,关于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详细叙述了氧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溶剂萃取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络合脱硫、膜分离脱硫等技术,阐述了各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特点及脱硫效果;针对原油预脱硫技术,主要介绍了物理法原油预脱硫、超声-氧化法原油预脱硫、电化学法原油预脱硫以及微生物法原油预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应用能耗低、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果好的非加氢脱硫手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综合应用非加氢脱硫技术对原油进行预脱硫处理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郑凯元曲凤娇陈英杰刘东李雯邹京伦侯绪连
关键词:非加氢脱硫原油
一种低软化点高中间相含量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软化点高中间相含量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在惰性气氛或氮气气氛下,将环烷基常压渣油480~560℃馏分与环烷基减压馏分油的催化裂化油浆进行一次共炭化处理,得到一次共炭化沥青;(2)在惰性...
刘东付玉娥娄丹玲陈科宇娄斌侯绪连杜辉李明马文茜何笑雨
文献传递
尾油循环对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的影响被引量:16
2001年
利用中型悬浮床加氢试验装置 ,在氢压 1 0 MPa,温度 4 30~ 4 50℃ ,添加 80 0 μg/g多金属分散型催化剂的条件下 ,考察了克拉玛依炼厂常压渣油的加氢裂化性能。在总空速不变的条件下 ,将加氢后的尾油与新鲜原料混合 ,进行循环加氢裂化。采用了常压渣油循环、减压渣油循环和减压蜡油加部分减压渣油循环 3种方式。结果表明 ,尾油循环加氢裂化 ,可以提高轻油的收率。尾油中包含的催化剂仍具有催化活性 。
周家顺邓文安刘东梁士昌阙国和
关键词:渣油加氢裂化悬浮床尾油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