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桩基
  • 4篇桩基工程
  • 4篇细观
  • 4篇离散元
  • 3篇单桩
  • 3篇三维离散元
  • 3篇模型试验
  • 3篇荷载传递
  • 3篇承台
  • 2篇性状
  • 2篇性状研究
  • 2篇颗粒流
  • 2篇颗粒流数值模...
  • 2篇PCC桩
  • 1篇地基
  • 1篇土塞
  • 1篇土塞效应
  • 1篇桩侧
  • 1篇桩侧摩阻力
  • 1篇桩基础

机构

  • 7篇淮阴工学院
  • 6篇江苏省建筑科...
  • 6篇淮安市建筑设...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陈思
  • 7篇陈亚东
  • 5篇于艳
  • 4篇佘跃心
  • 1篇蔡江东
  • 1篇蒋洋
  • 1篇刘晔
  • 1篇王旭东

传媒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年份

  • 7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机理细观模型试验
2015年
采用自行研制的土体数字化变形测量装置,对承受中心荷载的矩形基础进行了室内细观模型试验,重点研究矩形基础沿着长边和短边剖面上土体位移发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基础下地基土位移的影响范围随着荷载增加而不断向竖向及水平方向扩展,沿着矩形基础长度和宽度方向竖向位移的影响深度在破坏时趋于一致,而基础宽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影响范围约为长度方向的1.5倍,且沿着基础宽度方向地表隆起变形比长度方向大,沿着长度方向滑动面主要由基础两边的剪切滑动区及基础正下方的倒梯形弹性平衡区构成,沿着宽度方向弹性平衡区为三角形,矩形基础下弹性核的形状为横置的三棱台。研究结果为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亚东陈思于艳佘跃心
关键词:模型试验细观滑动面
长短桩组合桩基宏细观工作性状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基于数字图像的变形测量系统,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长短桩组合桩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土体变形渐进发展规律;建立了长短桩组合桩基的颗粒流数值分析模型,对桩周土体细观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承台下土体在加载初期即有相当量的荷载分担,长桩的侧摩阻力在加载后期基本保持不变,而短桩的侧摩阻力仍有一定的增长,长桩和短桩的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削弱,尤以短桩削弱较多;长短桩组合桩基中土体竖向位移的影响区域扩展到长桩桩端附近,基础剪切滑动面位于承台边缘及桩端以下局部范围土体中;短桩桩端土体竖向应力较早达到极限,而长桩桩端土体竖向应力在加载后期超过短桩,长桩和短桩桩端土体竖向应力与孔隙率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陈亚东陈思于艳
关键词:桩基础颗粒流数值模拟工作性状
竖向受荷PCC桩宏细观工作性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可视化模型试验及离散元数值仿真方法,对竖向受荷现浇混凝土大直径薄壁管桩(简称PCC桩)桩土传力特性、位移场发展规律及破坏性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CC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外侧摩阻力高于内侧摩阻力,内侧摩阻力发展滞后于外侧摩阻力,桩外侧摩阻力在桩身上段发挥较充分,内侧摩阻力在桩身下段发挥较充分,桩内侧摩阻力及端阻力控制PCC桩后期承载力;桩外侧土体以斜向下的剪切变形为主,其影响范围约为2D(D为外径);内侧以竖向压缩变形为主,加载初期与桩同步变形,加载后期桩内侧下部土体与桩之间相对位移明显大于桩内侧上部土体;桩端土体可分为圆锥形竖向压缩区及侧向变形区,其在深度方向的影响范围达到4D,桩端土变形模式在平面上呈扇形;接触力链的分布与侧阻力沿桩长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而桩端土孔隙率的变化则从细观角度反映侧阻先于端阻发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PCC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具有意义。
陈亚东王旭东佘跃心蔡江东陈思
关键词:桩基工程离散元法传力特性
竖向受荷PCC桩承载机制颗粒流数值模拟
2015年
采用颗粒流数值仿真技术,从细观力学角度对砂土中竖向受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与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传力机理、桩内外侧土体位移场分布特征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C桩侧阻力及端阻力在加载初期同步发挥,桩外侧摩阻力始终明显高于桩内侧,桩芯土体承载力发挥不充分,PCC桩承载力主要由桩外侧摩阻力控制;桩外侧摩阻力在桩身中部及靠近端部发挥较为充分,在0.65 L入土深度处外侧摩阻力明显弱化;桩内侧土体在桩身上段范围内位移矢量较小,桩端以上3 d1范围内土颗粒由于土塞效应的存在随桩身一起发生刺入变形,桩外侧土体在桩身中部位移影响范围达到2 d,整个桩外侧位移影响区呈弧形分布;桩周土体接触力链及孔隙率变化与PCC桩宏观力学表现保持一致。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PCC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具有意义。
陈亚东陈思于艳刘晔佘跃心
关键词:管桩颗粒流桩侧摩阻力土塞效应
带承台单桩工作机理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5年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桩的后期承载力主要由承台下土体来承担,随着承台尺寸的增加,承台对基桩承载力的削弱作用以及对土体侧向变形的约束效应逐渐增强。对于较大承台带台单桩,其竖向变形影响范围将扩展到桩端附近,桩端土体仍然呈现单桩的孔穴扩张变形模式,小承台带台单桩随桩端土体的刺入呈冲剪破坏模式,而大承台带台单桩最终呈现一定的整体剪切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桩型工作机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亚东陈思于艳佘跃心蒋洋
关键词:桩基工程模型试验荷载传递
带承台单桩工作机理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
陈亚东陈思于艳佘跃心蒋洋
关键词:桩基工程荷载传递特性细观结构
文献传递
带承台单桩工作机理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
陈亚东陈思于艳佘跃心蒋洋
关键词:桩基工程模型试验荷载传递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