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书法
  • 2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 1篇杂糅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中锋
  • 1篇石经
  • 1篇书法风格
  • 1篇书法教育
  • 1篇书法艺术
  • 1篇书风
  • 1篇书谱
  • 1篇书体
  • 1篇孙过庭
  • 1篇提按
  • 1篇前锋
  • 1篇情性
  • 1篇情性观
  • 1篇教育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陈思
  • 2篇倪文东
  • 1篇高文兴
  • 1篇杨杰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艺术教育
  • 2篇中国书法
  • 1篇艺术品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破而能立 杂而能容——“杂糅”之美的当代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杂糅",是历代书者都在追求的书法创作方法。此法力图通过打破字体、笔法、结构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形和法相互杂糅重组,形成作品内在深层的张力,变出独特的美感,终得新的风貌。当代书家在汲古的同时,欲求变、求新、立己貌,"杂糅"是必经之路。"杂糅"之美其内涵是什么?我以为在于破而能立,杂而能容。"杂糅"所求之美"杂糅"所追求的美感是相对于"定体"而言的。相对于"定体"的单纯、明确、秩序之美,"杂糅
陈思
关键词:提按中锋八分书书体前锋
孙过庭《书谱》书法“情性观”刍议被引量:1
2015年
孙过庭在《书谱》中阐发了书法的本质特征,在书法情性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章以《书谱》情性观为基点,分别对书法的"情"与"性"展开探讨、感悟与刍议,试图进一步阐明书法艺术中"情"与"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书法艺术"情性"的审美与鉴赏提供一些借鉴。
陈思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书法艺术情性
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的调研与思考被引量:44
2016年
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目前的现状是:发展迅速、特点鲜明、办学层次多、教学方法活。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学科不明确、专业基础薄弱、缺乏统一规范、招生与就业脱节、师资力量不平衡、教学和培养机制不完善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开办书法专业的院校的足够重视。书法作为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但实际又较年轻和新兴的学科,许多问题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之中,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仍然有待于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内得到更加深入地开掘。学科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普遍有待于进一步充实,科学研究的布局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教材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各高校的教育和学术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互补和共享。
倪文东陈思高文兴杨杰李伟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
潘主兰甲骨文笔法探析
2015年
当代甲骨文书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当数笔法。近现代书家潘主兰的甲骨文书法颇有成就,其笔法极具典型性。文章对其"契刻意味"纯粹的甲骨文笔法进行研究,分析其如何用中段藏棱、隐性震颤等笔法来书写甲骨文,展示既有原甲骨简约古朴之神性,又细劲典雅的独特风格,以期为当今书坛甲骨文创作的笔法难题提供一些建议。
陈思
关键词:甲骨文
试论北朝后期政治文化与“复古”书风之关联
2015年
北魏洛阳体楷书发展成熟之后,北朝后期书坛出现了一股复古书风。在尊崇古体的思想支配下,业已式微的篆书、隶书大量复兴,而楷体风貌亦由"洛阳体"的斜画紧结转变为平画宽结,一些碑碣墓志将楷法与篆隶相杂,形成复古潮流。其成因复杂,与当时政治、文化等诸因素密切相关,文章拟分五点探寻北朝后期复古书风形成的原因。
陈思
关键词:书风古体石经书法风格
蔡襄尺牍书法艺术特色初探
2015年
蔡襄为北宋书坛四大家之一,诸体皆善,其尺牍颇具文人士大夫书法特色,前期谨严蕴籍,晚期质朴天真渐入化境。其书重古法、崇中和、尚"神气",同时具有开放的艺术理念,并将文人气息融入书法,开启有宋一代"尚意书风"之端,在宋代书坛有承上启下之历史地位。文章对蔡襄尺牍书法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并对其在宋代"尚意书风"中的历史地位做以探讨。
陈思倪文东
关键词:蔡襄艺术特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