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睾丸扭转诊治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 2019年
-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特别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急诊病之一,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来避免睾丸切除。睾丸扭转在年轻男性人群中并不罕见,事实上,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发病率甚至比睾丸肿瘤还要高得多。然而睾丸扭转对男性健康威胁方面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公众关注。本文阐述了睾丸扭转在病因、遗传、诊断、治疗、生育、医疗投诉方面的研究现状。
- 廖有刚龙建华申凯雷波王志
- 关键词:睾丸扭转睾丸切除术睾丸固定术生育
- 一种用于悬挂膀胱冲洗液的支架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悬挂膀胱冲洗液的支架,包括支杆、用于固定安装支杆的底座、可以沿支杆延伸方向移动的升降装置、用于把升降装置固定在支杆上锁紧装置,支杆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刻度线,用于查看升降装置的位置,升降装置上设有用于...
- 唐菓申凯李惠蓉李维
- 文献传递
- 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ureteral calculus,UC)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抽选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ESWL治疗的386例UC患者,碎石失败79例,作为碎石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碎石失败的影响因素,对P<0.05的相关因素再予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石直径及位置、病程、肾积水程度、结石嵌顿和术后予以坦索罗辛等因素在碎石成功与失败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直径超过10 cm、中下段UC、服用坦索罗辛、病程>3个月、结石嵌顿等因素是影响CC碎石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7,P=0.033;OR=2.569,P=0.023;OR=1.676,P=0.042;OR=2.387,P=0.011;OR=2.433,P=0.015)。结论:对于结石较大、中下段UC、病程>3个月、结石嵌顿的UC患者,行ESWL后较易发生狭窄,在治疗上应更加慎重,术后采用坦索罗辛口服具有保护性作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申凯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坦索罗辛冲击波碎石
- 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男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39例,分别采用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及传统膀胱全切术十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及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白天、夜间的尿控情况;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尿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O.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白天、夜间的尿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其白天的尿控情况均好于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控情况,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志申凯廖有刚
- 关键词:腹膜
- 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HOLRBT)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江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5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TURBT治疗,B组患者采用HOLRB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及血清学指标。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及1年无复发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组患者血清多肽生长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低于A组,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RBT比较,采用HOLRBT方法治疗NMIBC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创伤,安全有效,并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 王志申凯王耀东
-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
-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列线图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来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对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1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既往ESWL史、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水平、术中灌注量、术中通道类型、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资料,并进行尿路感染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拟合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的体质量指数>24 kg/m^(2)、糖尿病、既往ESWL史、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3.5 cm、手术时间>100 min、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6.1 mmol/L、术中灌注量>30 L、术中多通道、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 d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术中灌注量是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预测尿路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823~0.969)。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提示模型预测有较高的准确度。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尿路感染率有较高一致性(χ^(2)=1.968,P=0.121)。结论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大小、手术�
- 申凯廖有刚雷波颜良英
-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镜检查经皮肾镜碎石术
- BMP-2、BMP-7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经尿道切除术治疗的11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膀胱癌组织(膀胱癌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中BMP-2、BMP-7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BMP-2、BMP-7蛋白表达水平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膀胱癌组的BMP-2、BMP-7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均P<0.05)。BMP-2、BMP-7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浸润深度、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且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病理级别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患者的BMP-2、BMP-7阳性表达率较低(均P<0.05)。BMP-2、BMP-7阳性的膀胱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MP-2、BMP-7的阴性患者[75.0%(30/40)vs.41.0%(32/78)、77.8%(28/36)vs.41.5%(34/82),均P<0.05]。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BMP-2阴性、BMP-7阴性的膀胱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缩短(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BMP-2阴性、BMP-7阴性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中BMP-2、BMP-7蛋白表达降低,二者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程度呈负相关,BMP-2、BMP-7阴性表达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影响因素。
- 申凯张家铭雷波王志
-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 右髂内动脉瘤压迫输尿管致肾积水1例报告
- 2017年
- 髂内动脉瘤多见于老年患者、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年患者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49岁因右髂内动脉瘤压迫右输尿管导致右肾积水患者,患者右髂内静脉同样存在扩张增粗,考虑先天性血管畸形,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9岁,
- 廖有刚王志雷波李维张家铭申凯
- 关键词:动脉瘤肾积水尿路梗阻
- 肿瘤标志物PSA和PSC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名健康者(非患者组)、9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84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中PSA和PSCA的含量,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独或联合检测PSA和PSC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BPH组和PCA组血清中PSA和PSCA含量显著高于非患者组(P<0.01),PCA组中PSA和PSCA含量显著高于BPH组(P<0.01)。PSA、PSCA单独或联合检测区分非患者和BPH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95%CI为0.615~0.766),0.700(95%CI为0.673~0.814)和0.898(95%CI为0.854~0.943),表明两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于BPH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区分非患者和PCA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95%CI为0.813~0.921),0.904(95%CI为0.858~0.951)和0.973(95%CI为0.944~1.000),表明PSA、PSC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于PCA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区分BPH患者和PCA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95%CI为0.608~0.766),0.818(95%CI为0.752~0.884)和0.862(95%CI为0.803~0.920),表明在区分BPH和PCA的诊断中,二者单独检测均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结论血清PSA和PSC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于BPH和PCA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并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 王志廖有刚申凯辛宇鹏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尿液脱落细胞检查与肿瘤残留、复发的相关性,探索术后尿液脱落细胞学阳性作为二次电切手术指针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对电切术前、术后[分别于手术室、术后第一天、术后四周(每周一次)]收集新鲜尿液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术后即刻灌注,前四周,每周一次;后每月一次,共1年),术后随访至肿瘤复发或满两年。统计各个研究时间段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尿液脱落细胞学阳性率情况。结果: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前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5例,术后即刻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86例,术后第一天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32例,术后第一周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0例,术后第二周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5例(均行二次电切,证实为肿瘤残留),术后三周、四周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在两年的随访期内共15例证实为肿瘤复发,其中4例为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行电切术后通过连续多次进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尿液中播散的癌细胞以及创面残余癌组织存在,可作为决定是否进一步行二次电切手术的备选条件。
- 廖有刚王志龙建华雷波李维张家铭申凯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脱落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