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关节
  • 3篇假体
  • 2篇髋臼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1篇碘伏
  • 1篇定位器
  • 1篇压伤
  • 1篇引流
  • 1篇元件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植入
  • 1篇伤口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机制
  • 1篇体感
  • 1篇盆骨
  • 1篇皮下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杨兴
  • 7篇张阳春
  • 7篇盛璞义
  • 4篇余世明
  • 4篇李子卿
  • 4篇张紫机
  • 3篇王海兴
  • 3篇肖建红
  • 1篇傅明
  • 1篇张常然
  • 1篇翟齐毅
  • 1篇侯昌禾
  • 1篇李占春
  • 1篇李朝红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通过调节V-ATPase a3与ClC-7影响破骨细胞的泌酸功能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存在争议,作者的前期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于破骨细胞前体可显著抑制骨吸收功能,但关于其对破骨细胞泌酸功能的影响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破骨细胞泌酸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15μg/L的RANKL对破骨细胞前体RAW 264.7进行定向诱导(正常组),实验组中另加入50-400 mg/L不等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对照用牛血清白蛋白(100 mg/L)。通过骨吸收实验验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骨吸收的抑制效应,并以吖啶橙染色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破骨细胞泌酸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检测质子泵V-ATPase a3及氯离子通道ClC-7的表达情况,分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影响破骨细胞泌酸的相关机制。结果与结论:(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的骨吸收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2)吖啶橙染色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的红色荧光(620 nm)强度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抑制程度随着刺激浓度的增高而加重;(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及PCR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的V-ATPase a3及ClC-7表达量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4)综上结果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于破骨细胞前体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泌酸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了质子泵V-ATPase a3及氯离子通道ClC-7的表达相关。
王海兴李子卿肖胤勃张紫机张阳春杨兴李朝红盛璞义
关键词:骨细胞破骨细胞吖啶橙染色
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被引量:8
2016年
背景:假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后的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多数认为二期翻修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住院期长,花费巨大,且疗效不是十分确切,有的需多次手术,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目的:探讨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9例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患者,6膝,3髋,平均年龄63.4岁;置换后7 d-14个月发生感染,中位时间1个月;均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2例形成窦道,1例切口、引流口未愈合,结合细菌培养结果符合临床假体感染诊断。均保留假体进行清创,清创后负压式封闭引流,每天行碘伏灌洗,30-50 m L不等,夹闭近端引流管30 min后重新开始持续负压式引流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除1例未愈,1例死亡,1例肿瘤型假体失败最后截肢外,其余6例均治愈;(2)6例患者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时间为10-84 d,中位时间57 d,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无复发病例;(3)结果说明,负压式封闭引流术联合碘伏灌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假体,简单、安全、费用低,治疗假体感染效果显著,是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可选择的一种疗法。
张阳春肖建红张紫机杨兴余世明盛璞义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假体植入碘伏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感染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关节假体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关节假体周围组织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的表达情况,探讨各种界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对初次THA,术中收集滑膜或关节囊组织;对无菌性松动及假体感染患者,翻修术中收集髋臼侧及股骨侧假体周围界膜组织。按照常规免疫组化操作规程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IRAK-M的表达情况。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体感染、无菌性松动的界膜IRAK-M蛋白高表达,且IRAK-M染色阳性细胞几乎仅见于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两种类型的松动界膜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骨关节炎滑膜IRAK-M表达不明显。结论IRAK-M在假体周围的界膜中有着高表达,可能参与免疫耐受,导致关节置换术后,局部抗感染免疫下降。
杨兴盛璞义余世明李占春张阳春
关键词:巨噬细胞骨关节炎
人皮下脂肪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及鉴定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脂肪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多优势,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纯化人皮下脂肪来源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及诱导其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对人脂肪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及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脂肪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选取第2代及第5代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选取第5代细胞,分别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以确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方法,可成功从人脂肪组织中获得纯度较高的人脂肪干细胞。2人脂肪干细胞经历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和生长平台期,符合正常细胞的生长规律,且其生长具有对数生长期,其倍增时间较短。3人脂肪干细胞表达干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成脂成骨多向分化潜能。4DAPI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标记人脂肪干细胞的方法,DAPI不损伤细胞活性,对细胞标记率高。
肖建红张阳春张常然杨兴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细胞鉴定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在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骨科住院患者30例,术前诊断明确,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30例患者分为OA组及对照组,其中OA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或(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共15例为非OA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IRAK-4的表达,以及收集关节液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患者IRAK-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A患者中滑膜组织IRAK-4蛋白呈100%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中15例只有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显示OA患者关节液中IL-1与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 OA患者滑膜组织高表达IRAK-4,作为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胞内激酶连接体,IRAK-4可能参与调控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
张阳春肖建红杨兴余世明盛璞义
关键词:骨关节炎滑膜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一种基于骨盆骨性标志的髋臼假体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骨盆骨性标志的髋臼假体定位器。一种基于骨盆骨性标志的髋臼假体定位器,其中,包括水平测量仪、克氏针孔部件,水平测量仪与克氏针孔部件之间镶嵌连接在一起,克氏针孔部...
盛璞义罗国填张阳春李子卿张紫机陈蔚深杨兴王海兴
文献传递
一种带有药物的抗生素骨水泥膝关节活动型间隔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关节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药物的抗生素骨水泥膝关节活动型间隔体。一种带有药物的抗生素骨水泥膝关节活动型间隔体,包括股骨元件和胫骨元件,股骨元件和胫骨元件之间以关节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的胫骨元...
盛璞义罗国填侯昌禾张阳春翟齐毅李子卿陈蔚深张紫机杨兴
文献传递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初步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取6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女性尸体骨盆标本,建立髋关节生物力学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对骨盆缓慢施加连续纵向压力0~500 N,测量术前和术后载荷100、200、300、400、500 N时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变值,计算应力值.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25例(26髋),男6例,女19例;年龄11~57岁,平均31岁.术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头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角)及Sharp角.结果 随着脊柱纵向压力加大,股骨头上的应力值随之增加.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应力值在载荷超过300 N后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总体呈抛物线状.100~500 N载荷下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应力值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18例(19髋),随访率72%.随访时间7~85个月,平均4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4.3±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6±5.3)分;头臼指数平均增加36.5%、CE角平均增加33.1°、Sharp角平均减少12.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具有较好的矫正髋臼畸形的能力,可增大股骨头的髋臼覆盖面和降低承重区压力.
盛璞义李子卿杨兴王海兴罗国填傅明余世明张阳春陈蔚深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截骨术髋臼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