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家桓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电池
  • 4篇电极
  • 4篇生物燃料电池
  • 4篇燃料电池
  • 4篇微生物燃料
  • 4篇微生物燃料电...
  • 4篇污泥
  • 2篇电极材料
  • 2篇电子传递
  • 2篇多孔
  • 2篇多孔电极
  • 2篇有效资源
  • 2篇水厂
  • 2篇丝瓜
  • 2篇丝瓜络
  • 2篇炭化
  • 2篇资源化
  • 2篇污泥消化
  • 2篇污水
  • 2篇污水厂

机构

  • 9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袁勇
  • 9篇唐家桓
  • 7篇周顺桂
  • 3篇刘毅
  • 2篇刘婷
  • 2篇岳艳利
  • 2篇余震
  • 1篇庄莉
  • 1篇胡佩
  • 1篇蔡茜茜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污泥碳板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碳板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为将粉碎的木屑和烘干的污泥干粉按一定重量比混匀倒入模具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碾压成形;取出烘干,再进行高温梯度厌氧炭化,得污泥碳板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材料以污水...
袁勇刘婷唐家桓周顺桂
一种污泥碳板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碳板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为将粉碎的木屑和烘干的污泥干粉按一定重量比混匀倒入模具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碾压成形;取出烘干,再进行高温梯度厌氧炭化,得污泥碳板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材料以污水...
袁勇刘婷唐家桓周顺桂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MFC从污泥中回收磷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MFC从污泥中回收磷的方法。该方法为将含磷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取污泥消化液上清即为含磷污泥消化液;将含磷污泥消化液过滤取滤液,往滤液中加入白云石,调pH为3.5~5,即得电解液;向MFC中接种产电微生物...
余震袁勇唐家桓岳艳利
文献传递
一种三维多孔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苯胺、氧化剂分别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得苯胺溶液、氧化剂溶液;将丝瓜络浸于苯胺溶液中,在0~4℃条件下,向苯胺溶液中滴加氧化剂溶液,氧化聚合反应至丝瓜络颜色变...
袁勇刘毅周顺桂唐家桓
文献传递
腐殖质电化学特性及其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腐殖质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富含醌基、非均相的天然有机混合物,是土壤中的主要电活性物质,在环境微生物驱动的电子转移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腐殖质氧化还原活性及其电子转移能力的表征方法,并详细对比了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腐殖质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其本质是环境微生物以腐殖质作为电子受体,氧化环境中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并偶联能量的产生和支持菌体的生长,形成一种新型厌氧呼吸形式——腐殖质呼吸;腐殖质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态腐殖质可以还原环境中的一些氧化态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有机染料等.此外,腐殖质也可以介导微生物与固体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从而促进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生物电流产生.由于腐殖质介导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复杂,未来将主要通过现代光学和蛋白组学等最新技术来研究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以及其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采用醌基修饰等方法增强腐殖质的电子转移能力,有望加速其介导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以便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修复.
蔡茜茜袁勇胡佩周顺桂唐家桓
关键词:腐殖质电化学活性
一种利用MFC从污泥中回收磷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MFC从污泥中回收磷的方法。该方法为将含磷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取污泥消化液上清即为含磷污泥消化液;将含磷污泥消化液过滤取滤液,往滤液中加入白云石,调pH为3.5~5,即得电解液;向MFC中接种产电微生物...
余震袁勇唐家桓岳艳利
文献传递
电活性生物膜:形成、表征及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电活性生物膜(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iofi lms,EABs)是一类能够直接与胞外固态载体(铁氧化物、腐殖质及电极等)进行电子交换的生物膜.EABs的电子传递特性,赋予了它在环境、能源和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已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本文以革兰氏染色法为依据,分别介绍了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EG3)为代表的阴性和阳性电活性微生物;在普通生物膜的形成基础上,讨论了EABs的两种主要培养方法;分别从EABs输出电子与接受电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电活性微生物与胞外载体的电子传递机制;重点阐述了利用电化学、光谱学、电子显微镜、分子生态学等多技术手段表征单个电活性微生物和整个EABs的形态、结构,以及所揭示的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和相关影响因子;对EABs在电能输出、污染物治理、有价品合成等方面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最后,建议对EABs的研究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表征方法,同时应重点研究EABs接受电子的传递机制.对这些机理的深入了解,可使得EABs在污染物治理以及有机物的电合成等方面应用早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唐家桓刘毅周顺桂袁勇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效应、形成机制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biogeobattery)是一种发生在地球表层氧化-还原界面的自然现象,是微生物在厌氧区域氧化有机碳、硫化物等电子供体,产生的电子经胞外介体"长距离"传输至好氧区,从而与空间上隔离的氧气等电子受体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由于生物电流的偶联,使得过去认为因空间隔离而难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快速、即时的进行。Biogeobattery的科学本质是:通过微生物驱动电子流动,偶联空间上隔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Biogeobattery可能容易发生在有机物丰富、具备氧化-还原界面的生境,如海底沉积物环境、有机物污染区域等;它对于有机物厌氧矿化、温室气体排放、C/N/S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自然恢复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具有重大生态学意义,正成为地球科学、微生物学及生态学共同关注的国际前沿和热点。从"人工"biogeobattery(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入手,阐述了biogeobattery效应及其形成机制,从电池的电势、阴极-阳极响应关系、传导介质等方面详细介绍其研究方法,论述了biogeobattery的生态学意义,展望了研究重点。
唐家桓周顺桂袁勇庄莉
关键词:纳米导线自然电位声波
一种三维多孔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苯胺、氧化剂分别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得苯胺溶液、氧化剂溶液;将丝瓜络浸于苯胺溶液中,在0~4℃条件下,向苯胺溶液中滴加氧化剂溶液,氧化聚合反应至丝瓜络颜色变...
袁勇刘毅周顺桂唐家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