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朋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添加氮素条件下促腐菌剂对秸秆分解过程中碳氮元素变化影响的研究
- 以低产淹育水稻土(黄泥田)及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尿素、猪粪)及促腐菌剂添加对秸秆分解的影响,探讨了秸秆腐解效果及其过程中碳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剂添加可促进尿素和猪粪两种氮素处理...
- 苏朋何艳徐建明吴建军
- 关键词:NO3-N
- 文献传递
- 培肥华中双季稻区低产黄泥田的还田秸秆快腐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肥华中双季稻区低产黄泥田的还田秸秆快腐处理方法,针对华中早-晚双季稻轮作区低产黄泥田土壤不同田间时令收获后所得秸秆,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使用收割机对新鲜水稻秸秆进行田间直接粉碎,粉碎后的碎片段长3...
- 何艳苏朋徐建明吴建军吴良欢
- 文献传递
- 添加氮素条件下促腐菌剂对秸秆分解过程中碳氮元素变化影响的研究
- 以低产淹育水稻土(黄泥田)及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尿素、猪粪)及促腐菌剂添加对秸秆分解的影响,探讨了秸秆腐解效果及其过程中碳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剂添加可促进尿素和猪粪两种氮素处理...
- 苏朋何艳徐建明吴建军
- 关键词:水稻土秸秆分解氮素处理
- 文献传递
- 植物物料在南方典型水稻土中的碳矿化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研究
-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中极小的变动就能引起大气CO2浓度较大的波动,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壤碳库的动态平衡也影响肥力,决定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因此,保护和提升土壤有机碳不仅能够影响全球气候变...
- 苏朋
- 关键词:水稻土壤植物物料微生物群落
- 文献传递
- 培肥华中双季稻区低产黄泥田的还田秸秆快腐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肥华中双季稻区低产黄泥田的还田秸秆快腐处理方法,针对华中早-晚双季稻轮作区低产黄泥田土壤不同田间时令收获后所得秸秆,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使用收割机对新鲜水稻秸秆进行田间直接粉碎,粉碎后的碎片段长3...
- 何艳苏朋徐建明吴建军吴良欢
- 文献传递
- 控温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黄泥田氮素转化及酸度对水肥耦合的应答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在华中低产酸化黄泥田双季稻区,研究不同温度、水分条件及施肥对添加微生物促腐菌剂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氮素转化和酸度矫治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于15℃和35℃条件下,设2个水分条件[40%和100%最大田间持水量(WHC)]及2种氮肥处理(尿素、猪粪),动态监测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无机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总水溶性氮(TDN)含量,以及土壤p H变化在105 d培养周期内的变化特征。【结果】温度与各形态氮含量及土壤p H间均缺乏相关性,不同温度下水分、氮肥类型对氮转化及p H影响大致相同;35℃和15℃条件下几乎整个培养周期内,各处理氨态氮含量表现为WHC40%+U>WHC40%+M>WHC100%+U>WHC100%+M,即尿素处理优于猪粪处理(P<0.01),不论添加何种氮素均表现为WHC40%>WHC100%(P<0.01);NO-3-N和TDN含量顺序为WHC100%+U>WHC100%+M>WHC40%+U>WHC40%+M,其中后二者NO-3-N含量无差异,WHC100%条件下NO-3-N和TDN含量均显著高于40%WHC(P<0.05);氮净矿化量为WHC40%+U>WHC100%+U,添加猪粪处理后在两水分条件下都为负值,表现生物固定,而净硝化强度为WHC100%+U>WHC100%+M,低水分含量的两氮肥添加均表现弱硝化;各处理至培养结束时土壤p H均大幅提升,p H值大小呈WHC40%+M>WHC40%+U>WHC100%+M>WHC100%+U,净变化值则分别为+0.35、+0.51、-0.61和+0.15,其中,WHC100%+M处理虽然最终表现有0.61单位降低,但在前期仍有大幅上升的现象。【结论】高温度、水分含量下,施尿素可因其短期内氮矿化与p H(高净氮矿化量、净硝化量、酸度提升)方面的优势而作为田间推荐的水肥耦合管理措施;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对设定的温度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相比于尿素在改变各种氮浓度和诱导p H变化方面的良好作用,猪粪从供氮时效方面讲,是一种可采用的但也相对难以利用的氮源。
- 苏朋傅昱何艳徐建明吴建军吴良欢
- 关键词:氮素转化
- 控制条件下水肥耦合对黄泥田还田秸秆腐解及土壤碳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水温和肥剂管理措施下土壤碳素转化特征。【方法】以华中双季稻区低产水稻土黄泥田为供试材料,模拟早稻和晚稻秸秆还田的田间环境,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开展了两种温度环境中(15℃、35℃)不同水分(40%和100%最大田间持水量,即40%WHC、100%WHC)、配施氮肥类型(尿素、猪粪即U、M)、以及促腐菌剂添加对秸秆腐解效果及其过程中土壤碳素转化影响的研究。对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以及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在105天培养周期内变化特征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两种温度环境中整个培养周期内,各处理的CO2释放速率和释放总量通常表现为100%WHC-M>100%WHC-U>40%WHC-M>40%WHC-U,即猪粪优于尿素的规律,而不论配施何种氮肥都存在100%WHC>40%WHC(P<0.01)的现象,同时40%WHC条件下辅施菌剂可显著提升CO2释放量;与此相反,两种温度环境下DOC含量都表现为40%WHC-M>40%WHC-U>100%WHC-M>100%WHC-U(后两者差异小),即40%WHC条件下DOC含量显著高于100%WHC(P<0.05),且配施猪粪处理优于配施尿素处理,但这两种氮肥处理间差异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以CO2-C释放量计算0 7 d、0 28 d、0 105 d内物料分解率,结果表明,35℃时100%WHC-U的处理中物料分解最快,15℃时40%WHC-M的处理中物料分解最慢。与之对应,105 d内TOC含量和净增量则在35℃时100%WHC-U的处理中最小(P<0.01),而在15℃时40%WHC-M的处理中最大(P<0.01);TOC的净增量和净损失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尤其试验前期不同水分(P<0.01)、氮素(P<0.05)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促腐菌剂添加普遍减小TOC含量;培养周期内所有处理的CO2释放速率与DOC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水分状况对碳素的转化存在极大影响,其次是氮肥类型,且氮肥的影响作用随秸秆还田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高湿条件更利于促进秸秆腐解,但导致土�
- 苏朋傅昱何艳徐建明吴建军吴良欢
- 关键词: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