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存霞

作品数:4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专利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病毒
  • 13篇引物
  • 11篇特异性引物
  • 8篇疫苗
  • 7篇抗原
  • 7篇肝炎
  • 6篇疫苗抗原
  • 6篇疫苗生产
  • 6篇试剂
  • 6篇试剂盒
  • 6篇细胞
  • 6篇细胞培养
  • 6篇细胞培养技术
  • 6篇细胞系
  • 6篇慢病毒
  • 6篇慢病毒载体
  • 6篇基因
  • 6篇肝炎病毒
  • 6篇病毒载体
  • 4篇荧光

机构

  • 46篇山东省农业科...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省动物疫...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青岛蔚蓝生物...
  • 1篇山东天牧生物...

作者

  • 46篇刘存霞
  • 38篇黄兵
  • 35篇马秀丽
  • 34篇李玉峰
  • 32篇宋敏训
  • 32篇于可响
  • 22篇胡峰
  • 10篇亓丽红
  • 8篇史玉颖
  • 6篇刘华雷
  • 6篇刘爱玲
  • 5篇艾武
  • 5篇吴静
  • 5篇高月花
  • 5篇姜亦飞
  • 5篇刘玉山
  • 4篇吴家强
  • 3篇张连芝
  • 2篇朱建华
  • 2篇林树乾

传媒

  • 7篇家禽科学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养兔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沉默DF‑1细胞系中IFNAR1基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默DF‑1细胞系中IFNAR1基因的方法。它首先根据IFNAR1基因,设计RNA干扰靶点序列的多个siRNA,进一步筛选出mRNA水平上敲低IFNAR1基因表达的siRNA;再构建含有IFNAR1 RN...
李玉峰亓丽红马秀丽刘存霞刘爱玲黄兵刘华雷宋敏训朱建华王绛辉
文献传递
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的选育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将鸭坦布苏病毒BZ_2010株在SPF鸡胚上进行连续传代致弱;旨在选育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活疫苗候选毒株。【方法】以SPF鸡胚为增殖宿主,将BZ_2010株连续传代,直至第120代;以1日龄雏鸭和30周龄的产蛋种鸭为试验对象,对第120代次毒株(命名为VC2)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1d雏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的返强情况进行评价;以18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中和抗体进行监测;以25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BZ_2010株和VC2株的E基因和N54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传代病毒对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逐渐缩短,而病毒毒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ELD_(50)由第20代的10^(-5.3)/0.1 mL提高到第120代的10^(-5.8)/0.1mL,而且第80代之前提高较快,后期基本稳定。将VC2株通过颈部皮下接种1d雏鸭和肌肉接种30周龄产蛋种鸭,接种后试验鸭无异常临床表现,肝脏也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VC2在1d雏鸭进行连续5次传代,未发现试验鸭有任何异常症状,将第5代组织悬液接种1d雏鸭,采集肝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VC2株E蛋白的第86、157、189、301和31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而NS4A蛋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即第54位氨基酸由F变为L。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第4周即可达到高峰,并且维持较长时间;VC2免疫后于第2周和第50周利用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VC2免疫组在攻毒后未出现异常症状,粪便正常,产蛋率保持正常,这说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结论】通过鸡胚连续传代成功获得了一株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可维持较长时间。攻毒试验结果表明,VC2株
于可响马秀丽袁小远刘存霞胡峰凌红丽李玉峰黄兵
关键词:鸡胚弱化活疫苗
鸭3型腺病毒与鸭新型呼肠孤病毒鉴别诊断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鸭3型腺病毒与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包括用于检测鸭3型腺病毒的检测引物DAdV3‑1/DAdV3‑2,和用于检测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检测引物NDRV‑7/NDRV‑8,如SEQ ID NO....
于可响李玉峰姜亦飞路晓刘存霞马秀丽黄兵宋敏训
文献传递
一种通用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含有以鸭甲肝病毒DHAV‑1VP3‑3VP1重组蛋白包被的ELISA板。该重组蛋白是以下述方法获得:以DHAV‑1和DHAV‑3作为材料,分别对DHA...
马秀丽黄兵李玉峰于可响刘存霞宋敏训刘玉山史玉颖
文献传递
表达1型和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VP1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被引量:6
2017年
为进一步研发安全有效的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多价疫苗,本研究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弱毒疫苗株为载体,构建出共表达DHAV-1和-3型VP1基因的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并对其毒力、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DHAV-1和-3型VP1蛋白在细胞内能够有效表达。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重组病毒产生的中和抗体能和DHAV-1和DHAV-3VP1表达蛋白发生较强的反应。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保持了原重组疫苗株rLS-RFP对鸡胚的高滴度生长适应和低致病的特性。将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免疫种鸭1次,通过中和试验检测该重组病毒能够在鸭体内产生针对DHAV-1和DHAV-3的中和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18.17和1∶16.60。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具有作为鸭肝炎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用于种鸭的潜力。
郑文卿宋敏训李建亮黄兵李玉峰于可响刘存霞马秀丽崔言顺
关键词:反向遗传操作重组新城疫病毒
鸽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被引量:1
2021年
鸽子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是一种多病原微生物诱发的混合感染,是鸽舍中常见的疾病。1发病原因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引起,其中以鸽毛滴虫、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最为普遍,平时他们潜伏在健康鸽体内,呈菌群平衡状态,但遇到紧迫、疲劳、气候恶劣、抵抗力减弱、大量微生物入侵时,便会单一或混合发病。
田野刘丽萍路晓赵巧雅盛媛高月花郭效珍胡峰刘存霞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病原微生物衣原体感染菌群平衡鸽毛滴虫支原体
一株鹌鹑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2021年
本研究从发病鹌鹑体内分离出1株支原体,通过菌落形态、pvp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鉴定为鸡毒支原体。采用6种抗菌药物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发现该分离株对泰妙菌素最敏感,MIC达0.00625μg/mL;其次为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强力霉素,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较差。
刘丽萍李玉杰路晓赵巧雅盛媛高月花郭效珍胡峰田野刘存霞于可响
关键词:鸡毒支原体鹌鹑最小抑菌浓度
一种沉默DF‑1细胞系中IFNAR2基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默DF‑1细胞系中IFNAR2基因的方法。它首先根据IFNAR2基因,设计RNA干扰靶点序列的多个siRNA,进一步筛选出mRNA水平上敲低IFNAR2基因表达的siRNA;再构建含有IFNAR2 RN...
黄兵刘存霞马秀丽艾武刘爱玲李玉峰刘华雷宋敏训王月明刘洪对
文献传递
北京鸭关节炎病例的细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2018年
从表现为关节炎症状的北京鸭体内分离到23株细菌,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确定分离株分别属于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另有一株球菌尚不明分类地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等对分离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等抑菌效果较差。选取12个代表菌株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单独对肉鸭没有明显致病作用,说明这些细菌可能仅作为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于鸭场环境中。
田雪孙晓军刘存霞黄兵李玉峰宋敏训
关键词:北京鸭关节炎细菌药物敏感试验RDNA
鸭甲型肝炎病毒的遗传和抗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测定了实验室保存的25株(2000年~2017年)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和32株(2008年~2017年)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HAV-3)的VP1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以及Genbank中下载的DHAV的VP1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并选取代表毒株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分析DHAV-1或DHAV-3的遗传和抗原稳定性。结果表明,DHAV-1进化为2个遗传分支,2016年~2017年的分离毒株分布在同一分支上;DHAV-3进化为2个不同的分支,2008年~2017年分离毒株集中在相同分支上,又进一步进化为不同的亚分支;DHAV-1或DHAV-3毒株之间无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DHAV-1或DHAV-3同一血清型之间具有较好的交叉保护,表明同一血清型的DHAV未发生抗原变异。本研究揭示了DHAV-1或DHAV-3的遗传进化特点和相同血清型之间的抗原稳定性。
马秀丽黄兵李玉峰于可响刘存霞胡峰亓丽红宋敏训艾武
关键词:血清中和试验血清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