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梗死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血管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炎
  • 2篇心室
  • 2篇心脏
  • 2篇型心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综合征
  • 2篇误诊
  • 2篇肌炎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17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17篇韩莹
  • 17篇袁勇
  • 15篇董剑廷
  • 12篇黄炫生
  • 9篇张励庭
  • 8篇邓志华
  • 8篇刘卫其
  • 4篇冯力
  • 3篇李飞
  • 2篇孙艳香
  • 1篇何洁芙
  • 1篇黄大钡
  • 1篇陈泳珊
  • 1篇黄泫生
  • 1篇张志刚
  • 1篇李斌飞
  • 1篇林素清
  • 1篇张劲
  • 1篇吴颖
  • 1篇陈宏霞

传媒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
NT-proBNP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其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并分析其与妊娠进程、左心室舒张功能、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1)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在晚期妊娠、产前、产后,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T-proBNP浓度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与NT-proBNP浓度改变呈正相关。(3)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所提示的血压水平波动与NT-proBNP浓度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孕妇血浆NT-proBNP浓度是反映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这对于临床上提早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预测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判断预后及决定是否及时终止妊娠、强化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何洁芙韩莹陈宏霞袁勇陈泳珊
关键词:N端脑钠肽前体妊娠高血压
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邓志华袁勇冯力董剑廷韩莹孙艳香李飞
关键词: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氨甲喋啶加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顽固性心包积液
2006年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大量心包积液(RLPE)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置管装置,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6例RLPE患者采用Seldinge′s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进行引流。同时辅助氨甲喋啶口服治疗。结果5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消失,痊愈出院,另1例病情缓解,控制了积液的增长。结论氨甲喋啶加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是治疗顽固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袁勇邓志华董剑廷张励庭黄炫生刘卫其韩莹吴颖黎洁文
关键词:氨甲喋啶
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肺梗塞1例被引量:2
2003年
董剑廷韩莹袁勇黄泫生刘卫其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病例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急诊PTCA9例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诊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病人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在 2 0 0 2年 1月至 12月间收治 9例的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了急诊PTCA临床观察 ,并对另外 5例保守治疗者进行了对比。 结果 经PTCA加综合治疗组死亡率低。 结论 PTCA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人的死亡率 。
董剑廷袁勇黄炫生张励庭刘卫其韩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诊PTCA血管成型术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ST段抬高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 7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UAP) 48例 ,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病人 2 4例 ,除常规内科治疗外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PTCA和支架植入术 )。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 3 1例 ( 4 3 .1% ) ,双支血管病变 2 5例 ( 3 4 7% ) ,三支血管病变16例 ( 2 2 2 % ) ,分别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97 2 % ( 70 /72 ) ,失败的两例患者主要是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所致。在 70例患者中 ,共植入支架 91枚。随访至术后 3 0d ,无症状或症状明显缓解的 61例 ;2例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4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 ;3例患者转外科行CABG术 ;2例患者死亡。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张励庭袁勇董剑廷黄炫生刘卫其韩莹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DD起搏器综合征1例
2004年
董剑廷黄炫生袁勇刘卫其韩莹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外心肺循环治疗暴发型心肌炎一例
2005年
袁勇董剑廷李斌飞张志刚黄炫生张励庭韩莹邓志华
关键词:药物治疗暴发型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抢救成功死亡率
匹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口服匹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组)和试验组(匹伐他汀+胺碘酮组),每组60例,疗程为6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6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治疗6月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以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左心房的重构,有助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且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脂作用有关。
李飞袁勇董剑廷冯力邓志华韩莹
关键词:匹伐他汀C反应蛋白胺碘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