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万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腺癌
  • 4篇血栓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肿瘤
  • 4篇门静脉
  • 4篇静脉
  • 3篇肿瘤转移
  • 3篇腺癌组织
  • 3篇门静脉血
  • 3篇门静脉血栓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癌组织
  • 3篇超声
  • 2篇蛋白
  • 2篇选择素
  • 2篇血栓形成
  • 2篇预后
  • 2篇乳腺癌组织

机构

  • 1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吴万波
  • 5篇张明
  • 4篇丁耘峰
  • 4篇慎华平
  • 4篇魏云海
  • 3篇王晓红
  • 3篇邵霞
  • 3篇王战伟
  • 2篇陈文显
  • 2篇张国雷
  • 2篇王雁
  • 2篇沈华
  • 2篇朱晓伟
  • 1篇沈吉
  • 1篇李丽琴
  • 1篇钟婧
  • 1篇戴利成
  • 1篇陈雪东
  • 1篇李静
  • 1篇王大禹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P-选择素的门静脉血栓早期预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静脉血栓,即PVT,预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P-选择素的门静脉血栓早期预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P-选择素指数标记、脾切除联合血管断流术后PVT形成风险程度标记及单纯脾切除术术后PVT形成风险程度标记...
魏云海张国雷慎华平陈雪东王大禹吴万波邵婕
文献传递
基于双模态超声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负荷模型构建分析
2024年
目的构建基于双模态超声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负荷风险模型,以识别淋巴结高转移负荷人群,并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双模态超声检查并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高转移负荷组62例(≥3个转移淋巴结)和低转移负荷组106例(≤2个转移淋巴结)。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变量构建基于双模超声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高转移负荷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效能。结果经过LASSO回归分析10倍交叉验证最终筛选出脉管侵犯、导管扩张、Adler血流分级、弹性应变率4个代表性特征。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存在脉管侵犯(OR=2.250,95%CI:1.012~5.002)、Adler血流分级为Ⅱ/Ⅲ级(OR=2.929,95%CI:1.256~6.827)、导管扩张(OR=2.548,95%CI:1.066~6.093)、弹性应变率高(OR=4.167,95%CI:2.486~6.982)均为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高负荷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显示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高转移负荷相关因素的C-index为0.834(95%CI:0.771~0.898)且校正曲线显示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基于常规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图像构建的模型结合了多种模态的特点,使其信息互补,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负荷定性及定位分析的准确性。
杨骏宇沈吉沈思平李丹吴万波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
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6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3月~2014年3月的108例门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各54例,介入治疗组采用静脉切开取栓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死亡率及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介入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均操作成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介入治疗组死亡率与与手术治疗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介入治疗组有8例出现肝性脑病,手术治疗组有14例出现肝性脑病,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4.8%、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2,P〈0.05)。结论对门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不仅手术安全,手术后生存率比较高,是一种理想介入治疗方法。
吴万波魏云海魏锋慎华平张明朱晓伟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门静脉压力
Six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ix1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乳腺癌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ix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转...
张明王晓红邵霞吴万波王战伟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转移复发监测
B超引导后路颈内穿刺在输液港置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行输液港置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拟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28)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B组(n=28)同A组但改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C组(n=28)采用盲穿法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所有患者的操作均由同一医疗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记录颈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B超引导较盲穿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且手术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较中路手术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颈内置管方法。
倪小锋张明丁耘峰吴万波王战伟
关键词:超声引导
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7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多普勒血管彩超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血小板及D-二聚体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四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于第1天即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相较其他指标,P-选择素于术后第5天P值仍小于0.001,维持时间最长。术后第1天,四项指标中P-选择素的门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及诊断率均高于D-二聚体、血小板、血栓前体蛋白,且误诊率及漏诊率最低。结论: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
魏云海尹磊王雁沈华慎华平吴万波陈文显
关键词:P选择素门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大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和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诱导PVT,对照组仅开腹后行门静脉系统的游离。于术前、术后30 min以及术后3、6、12、24 h用血管超声多普勒观察两组PVT形成情况,测定两组大鼠静脉血P-选择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于24 h后处死所有大鼠,肉眼观察两组大鼠PVT形成情况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死亡5只,未形成血栓大鼠6只,形成稳定的PVT大鼠34只(75.56%);对照组大鼠死亡2只,形成少量附壁血栓大鼠3只,未形成血栓大鼠40只,两组PVT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栓长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两组大鼠血栓形成相关指标在术前、术后30 min及术后3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术后6 h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符合临床实际的PVT大鼠模型,P-选择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作为参考指标。
张津瑜陈文显沈华王雁张国雷慎华平吴万波魏云海
关键词:血栓形成门静脉动物
Six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ix1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乳腺癌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ix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处转移...
张明王晓红邵霞吴万波王战伟丁耘峰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肿瘤转移
肿瘤相关基因Gankyrin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Gankyrin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ankyrin在62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Ganky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45/62)及19.4%(12/62),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癌组织Gankyrin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及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无关(P〉0.05);Gankyrin阳性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为17.8%(8/45),阴性者为41.2%(7/17),Gankyrin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者(P=0.034)。结论Gankyrin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吴万波王晓红丁耘峰张明邵霞朱晓伟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分期肿瘤转移预后
术前超声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拟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59例)和非转移组(89例)。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常规超声参数(肿瘤最大径、边界、形态、距被膜距离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T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转移组微钙化、距被膜距离<1 mm、肿瘤最大径>7 mm占比较非转移组多(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微钙化(r=0.227,P<0.05)、距被膜距离(r=0.293,P<0.05)、肿瘤最大径(r=0.360,P<0.05)呈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钙化(OR=2.601,95%CI:1.049~6.452)、距被膜距离<1 mm(OR=2.955,95%CI:1.102~7.922)、肿瘤最大径>7 mm(OR=2.965,95%CI:1.095~8.031)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微钙化的出现、距被膜距离<1 mm、肿瘤最大径>7 mm超声参数提示PTC可能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
李丹吴万波沈思平姚黎丽杨骏宇阳建军
关键词:超声参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