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凤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14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017年 腰椎滑脱症是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约为5%,以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为多见。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腰痛,若合并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马尾神经症状。 徐彬 徐峰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熊承杰 齐凤宇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微创 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6年 背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目的: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复杂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男21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44.5±7.1)岁。依据AO/OTA分型,其中43C2型11例,43C3型18例,基于CT断层扫描的骨折线分布和骨块移位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切开复位,组合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应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记录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6.3)个月,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19例,复位较好5例,复位一般3例。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8±1.9)个月。末次随访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及内固定失败;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67~95分,平均(85.4±6.5)分,其中优9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达81.5%。结论: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基于CT断层扫描的的手术入路策略,可精准重建关节面,组合接骨板内固定牢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相关并发症较少。 魏世隽 蔡贤华 徐峰 兰生辉 汤明 齐凤宇关键词: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0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0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48例,女53例;年龄为60~ 90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23例;ⅡA型15例,ⅡB型19例;Ⅲ型3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HS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75.5 ±8.0)岁.PFNA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6.6±10.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并对同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DHS组男性、女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327.2 ±27.8)、(349.3±21.4) mL,PFNA组男性、女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435.3±15.3)、(457.5±13.8)mL,同一组内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HS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338.3±23.9) mL]显著低于PFNA组患者[(446.7±15.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隐性失血量=204.228+ 32.268性别+12.349内固定方式.性别、内固定方式与隐性失血呈相关性(P<0.05).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密切相关,老年女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多于男性患者,PFNA固定患者隐性失血量多于DHS固定患者. 曾晶山 蔡贤华 李稳 齐凤宇 王庆 杨楚枫关键词:髋骨折 手术期间 统计学 基于CT断层扫描的入路选择策略在闭合性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的入路选择策略在闭合性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9例闭合性复杂胫骨Pilon骨折,男21例,女8例,年龄... 魏世隽 蔡贤华 刘曦明 汪国栋 汤明 齐凤宇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 手术策略 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横形伴后壁骨折6例。根据术前术中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技术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1±14.2)岁;常规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3.7±13.2)岁。3D技术组患者术前应用3D快速成型打印个体化骨折模型进行预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4例患者术后获3~16个月(平均11.1个月)随访。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2±13.5)min】较常规组患者[(96.8±13.1)min】短、术中出血量【(257.3±54.7)mL】和术中透视次数【(2.7±0.8)次】较常规组患者【(327.1±70.4)mL、(3.3±0.9)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89.5%(17/19),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平均分别为(16.2±1.6)、(16.0±1.5)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O%(3/15)、26.3%(5/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减少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是一种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辅助手段。 王锋 汪国栋 Chao Xie 刘曦明 Edward M. Schwarz 蔡贤华 齐凤宇 钟炎军关键词: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综合法分型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改良分型方法,并评估应用该分型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作者医院2008-08/2013-08月收治的15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受伤时踝关节所处位置以及骨折初始移位方向分为五种类型:内翻型、外翻型、背伸型、跖屈型、中立位型。依据原始移位方向及骨折线和骨折块分布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切口和固定方式,121例患者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按照AO/OTA分型,其中B型54例(44.6%),C型67例(55.4%)。术后应用Teeny and Wiss’s评分系统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1个月)。其中119例术后如期获得骨折愈合,2例延迟愈合(外翻型1例,中立位型1例)通过二期植骨最终获得愈合;并发症主要集中在外翻型和中立位型。按照Teeny and Wiss’s评分系统,109例(90%)获得了理想的骨折复位(包括解剖复位和良好复位)。末次随访平均AOFAS评分达86.3分。即使在损伤程度较为严重的中立位组,理想的复位率也达到了72.7%,末次随访平均AOFAS评分也达到了78.7分。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内固定失败。结论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综合法分型及对应的手术策略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增加骨折复位的准确性,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和固定失败率。 魏世隽 黄彬 蔡贤华 兰生辉 陈磊 齐凤宇关键词:PILON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478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纳入围手术期并发症范畴,手术导致患者新的损害于术后30 d内改善者定义为短暂并发症,超过30 d无改善者定义为持久并发症。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原因及对策。[结果]478例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82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78/478);82项并发症中4例发生4项持久并发症,74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78项;不同腰椎间盘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旁中央或中央型突出13.47%(26/193),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5.19%(12/79),腰椎术后复发33.96%(18/53),腰椎双节段突出者15.22%(7/46),脱出游离型13.95%(6/43),极外侧型突出14.29%(5/35),椎间盘源性腰痛者13.79%(4/29)。[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肌力减退、术后局部血肿形成、椎体终板炎、硬膜破裂、导丝断裂、术中休克等,其中下肢感觉异常是最常见并发症,腰椎术后复发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徐峰 徐彬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熊承杰 齐凤宇关键词:围手术期并发症 微创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作者医院2015-12/2016-04月收治的9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0~43岁,平均32.3岁;术前踝关节应力位片提示距骨倾斜平均14.3°(13~19°),关节镜下探查清理,经踝关节镜前外侧入口观察,前外侧辅助入口于腓骨远端和距骨颈外侧面ATFL足印区制作骨隧道,取自体股薄肌腱经骨隧道解剖重建ATFL,5.0mm×15 mm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功能支具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周在护踝保护下行走,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4.9个月),无患者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9例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体育活动;至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踝关节不稳定征象,AOFAS评分平均89.4分(85~96分),VAS评分平均1.4分(1~4分)。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肌腱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初期疗效理想。 魏世隽 蔡贤华 黄继锋 徐峰 刘曦明 齐凤宇 兰生辉 汤明 陈家 孔长旺 吴刚关键词:距腓前韧带 关节镜 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螺钉置入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导航组24例,螺钉置入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记录每例患者术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CT来评估两组置钉情况,依据Certzbein-Robbins改良分级来比较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将Ⅰ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准确率,Ⅰ类和Ⅱ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安全率。随访期内观察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钉棒断裂松脱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腰背痛VAS评分、骨折类型及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76.72%(89/116),安全率为95.69%(111/116);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0.63%(87/96),安全率为100%(96/9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脱情况发生。导航组在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方面明显长于传统组(P<0.05)。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患者会受到更长时间的射线暴露。 徐峰 徐彬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秦佳军 齐凤宇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011-08/2013-06月期间收治的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常规行X线片和CT扫描+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分型,本组最终获随访的38例患者中Ⅱ型31例,Ⅲ型7例,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术中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X线片及CT扫描评价骨折复位情况(Bhler角,Gissanes角,关节面台阶),末次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38例术后获得12~18(15.4±2.87)个月随访。1例SandersⅢ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后治愈,所有病例骨折均在10~12(11.2±0.36)周内获得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内固定失败发生,11例观察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征象。AOFAS评分平均(88.5±2.13)分,其中优11例,良18例,可9例。结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小切口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有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避免内侧柱复位不良,减少切口并发症,疗效满意。 邱建雄 魏世隽 蔡贤华 齐凤宇关键词:跟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