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安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下水
  • 5篇污染
  • 4篇污染物
  • 2篇运移
  • 2篇溶解氧
  • 2篇溶解氧含量
  • 2篇水力
  • 2篇水力梯度
  • 2篇水力条件
  • 2篇水头
  • 2篇水质
  • 2篇土柱
  • 2篇平板
  • 2篇平板式
  • 2篇组件
  • 2篇组件式
  • 2篇污染物迁移
  • 2篇物理模型
  • 2篇供水
  • 2篇供水装置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0篇代朝猛
  • 10篇刘曙光
  • 10篇陶安
  • 9篇娄厦
  • 9篇谭博
  • 9篇钟桂辉
  • 1篇周辉
  • 1篇周游

传媒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平板式二维地下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式二维地下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装置,包括水箱、沙箱以及供水装置。所述水箱包括承压层隔板,可灵活调控模型内部水力梯度,模拟不同承压层情形;所述沙箱包括支撑杆、前面板、后面板以及底板,可实时观测模型内部水力条...
刘曙光代朝猛谭博陶安吴乔枫钟桂辉娄厦张雪豪
文献传递
一种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穿透智能化取样及在线监测的实验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穿透智能化取样及在线监测的实验系统,包括系统控制中心,蠕动泵,集成传感器,电磁振动手柄,填料柱体,部分收集器,在线实时监测系统以及其他连接设备或容器器皿。电脑为控制中心,多通道蠕动泵可控制多...
刘曙光代朝猛谭博周辉陶安钟桂辉娄夏顾圣华
文献传递
组件式垂直饱和土柱污染物迁移试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组件式垂直饱和土柱污染迁移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土柱和供水装置,所述试验土柱由三类基本组件组装构成,上部的进水组件、中部装样组件和下部出水组件,所述三类基本组件自带法兰盘连接,中部装样组件按一定角度错开后连接。所述...
刘曙光代朝猛吴乔枫谭博陶安钟桂辉娄厦周游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物理模型的潮汐型水头控制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物理模型的潮汐型水头控制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以及轮系组件。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组和用于切换输出功能的转换器;所述轮系组件包括外壳、凸轮、滑动杆以及弹簧,通过传动装置变速后轮系组件外壳与凸轮相...
刘曙光代朝猛谭博钟桂辉娄厦陶安吴乔枫
一种可测量水位、原位溶解氧及采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测量水位、原位溶解氧及采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方法及装置<b>。</b>本发明将溶氧仪探头与采水管结合,进行不同深度地下水溶解氧的原位观测,避免水样从采水管转移到采样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
刘曙光代朝猛陶安谭博钟桂辉娄厦
文献传递
一种平板式二维地下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式二维地下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装置,包括水箱、沙箱以及供水装置。所述水箱包括承压层隔板,可灵活调控模型内部水力梯度,模拟不同承压层情形;所述沙箱包括支撑杆、前面板、后面板以及底板,可实时观测模型内部水力条...
刘曙光代朝猛谭博陶安吴乔枫钟桂辉娄厦张雪豪
一种可测量水位、原位溶解氧及采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测量水位、原位溶解氧及采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将溶氧仪探头与采水管结合,进行不同深度地下水溶解氧的原位观测,避免水样从采水管转移到采样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根据卷盘不同直径部分绳子下降速度差...
刘曙光代朝猛陶安谭博钟桂辉娄厦
文献传递
组件式垂直饱和土柱污染物迁移试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组件式垂直饱和土柱污染迁移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土柱和供水装置,所述试验土柱由三类基本组件组装构成,上部的进水组件、中部装样组件和下部出水组件,所述三类基本组件自带法兰盘连接,中部装样组件按一定角度错开后连接。所述...
刘曙光代朝猛吴乔枫谭博陶安钟桂辉娄厦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物理模型的潮汐型水头控制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物理模型的潮汐型水头控制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以及轮系组件。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组和用于切换输出功能的转换器;所述轮系组件包括外壳、凸轮、滑动杆以及弹簧,通过传动装置变速后轮系组件外壳与凸轮相...
刘曙光代朝猛谭博钟桂辉娄厦陶安吴乔枫
文献传递
含水层中重金属溶质运移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在总结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基础上,综述含水层中重金属溶质运移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归纳总结模型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温度,p H值,孔隙水流速,有机质与胶体,土壤非均匀性对参数确定的影响。最后,指出含水层中重金属溶质运移过程中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将来在该领域需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展望。
陶安刘曙光娄厦代朝猛
关键词:含水层动力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