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耘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跟骨
  • 2篇跟骨骨折
  • 1篇血运
  • 1篇愈合
  • 1篇愈合情况
  • 1篇远端
  • 1篇植皮
  • 1篇植皮术
  • 1篇置换术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软组织缺损修...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时点
  • 1篇手术治疗

机构

  • 6篇江油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梁耘
  • 5篇杨先武
  • 5篇张斌
  • 5篇李昌坤
  • 3篇程翔
  • 3篇戴伟
  • 1篇周珊
  • 1篇许涛
  • 1篇陈利江

传媒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52例(56足)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24个月,44例(84.6%)愈合优良,3例(5.8%)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2例(3.8%)切口内血肿形成,3例(5.8%)发生深部感染;AOFAS踝足功能评分为优18足,良23足,可11足,差4足,优良率为73%。结论:跟骨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张斌李昌坤杨先武程翔许涛梁耘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
平行克氏针皮肤牵张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牵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2017年5月,我院创伤骨科诊治的3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中,采用简易改良皮肤牵张术式治疗18例(观察组;改良皮肤牵张术式组),采用常规植皮术式治疗18例(对照组;植皮组).对比2组住院时间、再次手术率、手术及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36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创口愈合良好32例,创口感染不愈合3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无再次骨外露,局部感觉、功能良好.观察组1例在皮肤牵张术后皮肤撕裂,皮肤牵张失败,局部创面2期行植皮术,创口延迟愈合.对照组3例术后出现感染,1例植皮区愈合<50%,植皮术失败,局部创面行再植皮术后愈合;1例再次植皮术后失败,行局部皮瓣转移术术后愈合;1例创口不愈合.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观察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改良皮肤牵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伤治疗中,较常规植皮术式相比,改良皮肤牵张术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更简单、高效,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戴伟莫林海张慧张斌李昌坤杨先武程翔王乾坤梁耘古世伟张伟
关键词:皮肤缺损植皮术
后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后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8例累及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经后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男7例,女1例;年龄20~51岁,平均32岁;左侧2例、右侧6例,均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肱骨中下段骨折累及远端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远端骨折3例。肱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A2型4例,A3型1例,B1型1例,B2型1例,C1型1例。8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 d,平均8 d。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平均16周。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病例发生。肘关节活动度为120~140°,平均135°。根据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双钢板技术是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张斌李昌坤杨先武梁耘陈利江
关键词:肱骨骨折钢板
两种不同缝合方法对跟骨骨折术患者愈合情况、伤口血运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使用不同缝合方式对患者伤口愈合、血运及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术后缝合方式将使用Allgrower-Donati和垂直褥式技术缝合患者分别纳入AD缝合组(n=40)和垂直褥式缝合组(n=35)。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和血运变化、骨痂生长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D缝合组伤口愈合优良率高于垂直褥式缝合组;术后伤口肿胀、表皮水疱、皮缘色暗和皮肤温度低发生率低于垂直褥式缝合组(P<0.05);两组术后随着时间延长骨痂生长评分逐渐上升,且术后1、2、3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缝合组术后1、2、3月骨痂生长评分高于垂直褥式缝合组(P<0.05);AD缝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垂直褥式缝合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伤口缝合时使用Allgrower-Donati缝合技术,能够保护患者伤口血运,加快伤口愈合以及骨痂形成,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梁耘
关键词:伤口愈合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53例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53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32例,旋前外旋型Ⅲ、Ⅳ度13例,旋前外展型Ⅲ度5例,因腓骨骨折严重粉碎无法分类3例。Denis-Weber分类:A型4例,B型34例,C型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14 d,平均5 d。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后踝骨折采用踝前切口间接复位固定,内外踝骨折采用经皮螺钉、接骨板或张力带固定,必要时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8例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2周。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定,术后踝关节功能平均(94.7±4.2)分,其中优2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1例发生皮肤浅表性感染,经换药治愈;2例发生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断裂。结论: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覆盖,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李昌坤张斌杨先武程翔戴伟梁耘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微创性
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根据手术时点进行分组,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为A组(n=55)、>24 h为B组(n=49),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A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7 d时,A组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可促进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梁耘张斌李昌坤杨先武戴伟周珊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