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微纳光纤的制备及传感技术
- 利用物理掺杂和熔融加热一步拉伸技术,制作掺杂微纳米金属粒子的石英微纳光纤及普通微米光纤结构,并将其与传统光纤系统结合构建微纳米光纤传感探头,实现折射率和温度等传感应用;针对聚合物易掺杂、可溶于有机溶剂、低熔点的特性,将其...
- 李晋
- 基于乙醇填充的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被引量:1
- 2015年
- 提出一种具有独立探头的反射式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环镜结构,此结构利用乙醇的热光效应对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线性调制,双折射的改变引起 Sagnac 干涉系统光程差的变化,并导致光谱强度在某一温度区间随温度线性变化,实现了温度的高灵敏度测量.此结构克服了传统的环内结构易受外界扰动的缺点,并且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搭建分布式传感系统成为可能.实验验证了乙醇的折射率随温度的线性变化规律,灵敏度为4.45e -4/℃;验证了填充乙醇后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与温度的变化规律,灵敏度为0.015625/℃;验证了在20~40℃之间,输出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灵敏度为0.0031 mW/℃.利用琼斯矩阵理论论证了干涉光谱的形成机理,得到干涉谱方程.
- 高朋赵勇李晋
- 关键词:光纤环镜光纤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乙醇
- 光子晶体光纤气体吸收光谱探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为了研制结构紧凑、低功耗和本质安全的激光吸收光谱气体检测系统,光子晶体光纤气体检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参数的优化,可将90%以上的光场模式束缚在纤芯附近,从而将气体检测的相对灵敏度提升到60%以上,限制损耗降低到10^(-8) dB/m。对光学模式的调控依赖于纤芯微结构参数和包层光子晶体空气孔的阵列排布的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相对检测灵敏度和更低的光学损耗;接着,针对端头反射式、光纤光栅波长调制型和不同光纤复合型的气体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端头反射式结构最为简单,然而难以保证气体分子的高效交换。结合Bragg光栅和长周期光栅等特种光纤结构可以构建光学谐振腔,有效增强光信号与气体分子的吸收光程。结合不同类型光纤和气体敏感材料的复合光纤结构气体探头的设计,极大地优化了气体传感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等特性。延长光纤至1 m以上,或采用环形嵌入方式可有效增加光程,获得10^(-12)量级的检测限。掺铒光纤的引入可有效补偿光纤环内的光学损耗。最后,分析了多孔环形和柚子型等大空芯直径光子晶体光纤的气体检测性能和未来研究方向。针对光子晶体光纤气体激光光谱吸收检测技术,未来需要在性能优化、系统集成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开展研究,从而为冶金化工等行业中危险气体实时监测仪器的研制提供技术保障。
- 李晋闫浩孟杰
-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气体检测光纤传感空芯光纤
- 海水吸光度测量系统的搭建及误差来源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研究海水吸光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误差来源,搭建了搭载645 nm光源的海水吸光度测量系统,根据郎伯-比尔定律、误差传递原理和吸光度传感器结构,对海水吸光度测量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重复性测试和吸光度测量实验对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吸光度探测能力进行了实验验证。重复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测量前标定的方法可以将误差控制在±0.008 3 m^(-1)以内,其中由光源和光电传感器引起的误差为±0.006 7 m^(-1),样品池加工引起的误差为±0.0016 m^(-1)。吸光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超纯水的测量结果存在-0.019 44~-0.017 08 m^(-1)的光学吸收系数负测量偏差,自来水的光学吸收系数比超纯水的光学吸收系数大0.005 68 m^(-1),3%的氯化钠溶质可以使光学吸收系数增大0.097 56m^(-1)是自来水杂质引发增大量的17.2倍,海水中溶质可以使光学吸收系数增大0.726 32 m^(-1),是3%的氯化钠溶质引发增大量的7.4倍。以上结果表明,系统各模块引起的测量误差较小,符合吸光度测量要求,有能力探测出溶液中溶质对吸光度的影响,但存在一定的负测量误差。
- 穆壮壮赵强李晋孟凡利
- 关键词:海洋光学光学遥感吸光度
- 人工智能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人工智能是一个研发训练计算机来执行以前只有人类才有能力的智能行为方法的研究领域。自动化的目的是代替人或辅助人去完成人类生产、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特定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和效果。二者都是通过机器延伸增加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文章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发展、自动化的定义及发展、智能制造对人工智能的要求、工业人工智能的涵义、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的关系。
- 苑振宇孟凡利李晋高宏亮张华
-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