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7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播期、播种量与施肥量对裸燕麦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7 2015年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周萍萍 赵军 颜红海 兰秀锦 彭远英关键词:裸燕麦 播期 播种量 施肥量 农艺性状 与燕麦裸粒性状基因N1共分离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燕麦裸粒性基因N1共分离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遗传学技术领域。该KAS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为C/G,该KASP分子标记与燕麦裸粒性基因N1共分离于4D染色体上;本发明公开的KASP分子标记与... 彭远英 颜红海 董小龙 任长忠 周萍萍 彭云 郭来春 张心怡 陈涛 牟秋雨KCl胁迫对黑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2年 以黑麦为试验材料,研究浓度分别为0.2%、0.6%、1.0%、1.4%、1.8%的KCl溶液对黑麦种子抗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随着KCl浓度的增加,黑麦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下降,黑麦的活力指数也成下降趋势。幼苗及胚根生长速度随着KCl浓度增加而减小。 张琴 周萍萍 朱松 李立芹关键词:黑麦 种子 一种鉴定燕麦属物种A、C基因组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鉴定燕麦属物种A、C基因组的方法,以待鉴定材料DNA为模板,以SEQ?ID?No.3和4所示序列为引物,扩增含有如SEQ?ID?No.1/2所示序列的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电泳结果... 彭远英 颜红海 周萍萍 蒲至恩 王智英 赵军 唐雪琴 魏育明文献传递 基于Rpb2基因序列的燕麦属物种关系研究及中国裸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燕麦属(Avena L.)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目前发现约30个物种。其染色体基数为7。燕麦属物种中包含A、B、C、D四种主要的染色体类型,并构成三种染色体倍性。燕麦属中,许多物种在形态特征上十分相似、并且地理... 周萍萍关键词:燕麦属 系统发育 裸燕麦 文献传递 一种与燕麦株高相关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与燕麦株高相关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通过对WAOAT2132×Carcas的F<Sub>8</Sub>,三分三×Caracas的F<Sub>2</Sub>群体进行分析,证实该标记可准确找到含Dw6的矮... 颜红海 彭远英 徐颖红 周萍萍 李舒畅 董小龙 张永杰 满琴 陈涛 吕紫琴一种鉴定燕麦属物种A、C基因组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鉴定燕麦属物种A、C基因组的方法,以待鉴定材料DNA为模板,以SEQ ID No.3和4所示序列为引物,扩增含有如SEQ ID No.1/2所示序列的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电泳结果... 彭远英 颜红海 周萍萍 蒲至恩 王智英 赵军 唐雪琴 魏育明文献传递 一种能提高燕麦结实率的栽培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提高燕麦结实率的栽培预处理装置,包括框架、进料口和出料板,所述框架内腔一侧设置有筛选框,所述筛选框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筛选框的顶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通过转动辊与筛选框的内表壁转动连接,所述... 彭远英 颜红海 廖姝 周萍萍 赵钢 罗晓玲 王春龙 向达兵 杨可涵 赖世奎 杨闯 张海旭文献传递 禾谷类作物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禾谷类作物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采用的酶测定方法具有与标准方法一致的准确度和专一性,种子用量少,且使用廉价易得的酶,适用于珍稀种质资源小批量多批次长期、连续测定的工业生产的需要。 彭远英 唐雪琴 颜红海 周萍萍 赵军 王智英 魏育明文献传递 基于高通量GBS-SNP标记的栽培燕麦六倍体起源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栽培六倍体燕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理清其起源对燕麦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对27份来自中国的大粒裸燕麦材料测序,结合先前发表的包括6个六倍体燕麦种在内的66份燕麦材料的GBS数据进行SNP挖掘。UNEAK管道挖掘共计得到MAF大于0.5,call rate大于0.95的SNP标记8902个。进一步剔除缺失值大于0.15的4个燕麦材料后,对其余89份材料进行PCA分析、STRUCTURE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种中,除A.sterilis外,大多数来自同一物种的材料聚为一类,不同物种间能够较好地分开,表明这些物种之间存在较强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分别代表野生种和栽培种的2支,表明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在栽培种中,A.sativa与A.byzantina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散在不同的类群中,二者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A.sativa ssp.nuda与A.sativa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因此形成独立的类群。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野生种A.sterilis的材料被分在2个类群中,其中来自西南亚地区(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地区)的居群与A.sativa和A.byzantina聚在一起,揭示此地区的A.sterilis居群可能是A.sativa和A.byzantina的祖先种。野生种A.hybrida显示出与A.fatua较高的遗传同质性,因此将其作为A.fatua的亚种较为合理。本研究为栽培六倍体燕麦起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萍萍 周萍萍 彭远英关键词:驯化 SNP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