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海燕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4
供职机构:太仓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血
  • 6篇血性
  • 6篇中风
  • 6篇缺血性中风
  • 5篇补阳还五
  • 5篇补阳还五汤
  • 4篇动脉
  • 4篇血瘀
  • 4篇气虚
  • 4篇气虚血瘀
  • 4篇脑梗
  • 4篇颈动脉
  • 4篇斑块
  • 3篇动脉斑块
  • 3篇抑郁
  • 3篇中风恢复期
  • 3篇缺血性中风恢...
  • 3篇逍遥散
  • 3篇西酞普兰
  • 3篇脑梗死

机构

  • 13篇太仓市中医医...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周海燕
  • 15篇袁磊
  • 12篇徐丹
  • 11篇杨进平
  • 11篇杨磊
  • 8篇王敏玲
  • 8篇陈后勤
  • 3篇万伟祖
  • 3篇杜中亮
  • 2篇高星
  • 2篇祁晓
  • 1篇高星

传媒

  • 4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中医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卒中二级预防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病例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照组),测定各患者血脂、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并对其进行体质辨别。结果:两组患者倾向体质、偏颇体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以兼夹体质为多,提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体质调理时要综合考虑。
杨进平闻瑛王敏玲高星杜中亮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袁磊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颈动脉斑块体质
百奥蚓激酶对轻、中度脑梗塞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百奥蚓激酶对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塞(轻、中度)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轻、中度脑梗塞(无意识障碍)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蚓激酶组34例,对照组34例。分别于住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1年进行Be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结果治疗组随访时的BI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比例要高于对照组。而中重度障碍率低于对照组。1年后评估BI改善值及生活基本自理比例较对照组亦有改善(P<0.01)。结论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及立普妥、尼莫同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闻瑛袁磊周海燕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蚓激酶致残率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部位及严重性与颈动脉彩超所示部位及严重性是否存在明显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排除心源性卒中,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病灶同侧斑块为204例,占51%,病灶对侧斑块为108例,占27%,斑块中均以软斑及混合斑所占比例为高;NIHSS评分轻度者狭窄占58例(24%),中度者狭窄占61例(49.2%),重度及极重度者狭窄占27例(79.4%),且评分重者斑块多发。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病变严重性与脑血管病严重性亦明显相关。
闻瑛袁磊周海燕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NIHSS评分
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每个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两组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及痰蒙神窍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素比较,内火证、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气虚痰瘀互阻证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
杨进平闻瑛王敏玲高星杜中亮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袁磊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证候证素颈动脉斑块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0例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祁晓王敏玲沈逸幸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0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2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验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56.7%(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及对Hcy、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阳还五汤+西比灵(治疗组)和西比灵(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及Hcy、血脂变化,并采用中医症状分级评分量表对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疗效显著,组间比较治疗组更有优势。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下降,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Hcy水平治疗前后比较,组内比较前后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疗效显著,通过降低Hcy及血脂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袁磊闻瑛江雯涵周海燕杨磊陈后勤徐丹张蕊杨进平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一种适于BVVP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宽度可变型诊疗床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BVVP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宽度可变型诊疗床。通过互相交接的第一活动床板和第二活动床板,完成床板平面的加宽,以适应对BVVP患者检查及手法复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配合医生进行的左右体位...
徐丹贾果江雯涵闻瑛陈后勤张谨枫张蕊周海燕袁磊
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40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两组疗程均为4周。各组在治疗前后均运用HAMD抑郁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临床评估及TESS副反应量表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袁磊杨进平徐丹江雯涵周海燕闻瑛杨磊王敏玲万伟祖
关键词:逍遥散艾司西酞普兰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1
2016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及检测血脂、Hcy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验证。结果:实验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脂水平、Hcy水平,提高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血脂及Hcy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祁晓王敏玲沈逸幸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HCY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