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小峰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油气
  • 2篇油气勘探
  • 2篇侏罗系
  • 2篇勘探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切片
  • 1篇地震沉积学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延长组
  • 1篇隐伏
  • 1篇应力场
  • 1篇油层
  • 1篇油气聚集
  • 1篇油气聚集规律
  • 1篇油气勘探方向
  • 1篇油气勘探领域
  • 1篇源岩
  • 1篇生烃
  • 1篇生烃潜力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韩小峰
  • 4篇杨占龙
  • 3篇吴青鹏
  • 3篇黄云峰
  • 3篇黄小鹏
  • 2篇邓毅林
  • 2篇张丽萍
  • 1篇王斌婷
  • 1篇郭精义
  • 1篇魏立花
  • 1篇李红哲
  • 1篇李在光
  • 1篇黄军平
  • 1篇张晶
  • 1篇向倪娇
  • 1篇牛慧赟

传媒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底形、沉积模式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
杨占龙吴青鹏韩小峰黄云峰黄小鹏张晶邓毅林郭精义张丽萍李在光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底形、沉积模式与油气聚集规律》项目是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多个研究课题成果的集成。项目通过近3年的攻关研究,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延长组湖盆底形及其对沉积与成藏的控制作用等方面...
关键词:
关键词:含油层系油气聚集规律鄂尔多斯盆地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体系演化被引量:12
2009年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在研究区开展储、盖层评价、生储盖层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吴青鹏杨占龙李红哲韩小峰
关键词:吐哈盆地层序
雅布赖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被引量:9
2013年
雅布赖盆地侏罗系具有油气资源潜力,但勘探程度较低。为给勘探部署提供参考信息,主要通过分析侏罗系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分布和地质背景,研究了生烃潜力,并进一步讨论了油气勘探方向。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湖相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中侏罗统青土井组次之,相比而言,上侏罗统沙枣河组为非差烃源岩。新河组下段烃源岩厚度大,约为35~1174m,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均值为1.61%。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多数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小湖次凹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中发现藻纹层和泥岩互层分布的有机质高度富集段,进一步表明新河组下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平面上,新河组下段生烃潜力以小湖子次凹和盐场次凹好于梭托次凹为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小湖子次凹和盐场次凹烃源岩埋藏深、地温梯度较梭托次凹高,而梭托次凹烃源岩埋藏浅,热演化程度较低所致。盆地南部构造高部位或洼槽区岩性圈闭发育部位为近期勘探值得考虑并关注的方向。这些认识还可供西北其他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研究作类比参考。
黄军平杨克荣杨占龙王斌婷向倪娇邓毅林韩小峰
关键词: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潜力
用于沉积分析的地震沉积学技术研究——以鄯南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鄯南地区SQ7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沉积砂体展布认识不明确,常规沉积分析方法和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精细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地震沉积学分析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90°相位化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岩性归位,采用地层等时切片等技术对该区SQ7砂体展布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对等时格架下的地震属性切片和岩性体等时切片的分析,揭示了该区SQ7时期南部物源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精细刻画了砂体分布范围,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地震沉积依据。
黄云峰韩小峰魏立花黄小鹏张丽萍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相位地层切片地震属性沉积微相
吐鲁番坳陷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与油气勘探被引量:2
2014年
以吐鲁番—哈密盆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展布特点分析为基础,以轴面成图为基础的构造趋势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三维空间构造模拟认为吐鲁番坳陷沉积盖层发育EW向展布的3排弧形构造带构成的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模拟研究认为,以盆地中部应力突破带为东西方向对称中心,依附于3大主力生烃洼陷(胜北洼陷、丘东洼陷、小草湖洼陷)发育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油气地质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对称性。盆地现今构造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征明显,区域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是吐鲁番坳陷弧形构造体系形成且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由于燕山中晚期到喜马拉雅期博格达山由北向南的冲断推覆,在盆地内发育大规模由北向南的层间差异滑脱推覆构造,弧形构造带西段以NW向展布为主,东段以NE向展布为主,应力的左旋、右旋特征形成了平面构造格局的"弧形"展布并在盆地内部形成3排弧形构造带。近EW向发育的具有挤压性质的断层构成构造圈闭的良好封堵要素,SN向发育的具有走滑性质的平移断层因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烃源岩而构成圈闭的良好输导条件。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吐鲁番—哈密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的认识,依据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可比性和对称性及弧形构造体系本身的构造特点,对进一步扩展吐鲁番坳陷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占龙黄云峰吴青鹏黄小鹏韩小峰牛慧赟
关键词:应力场油气勘探领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