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聪

作品数:20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盆地
  • 8篇延长组
  • 7篇流体
  • 6篇源岩
  • 5篇烃源
  • 5篇烃源岩
  • 5篇包裹体
  • 4篇流体包裹
  • 4篇流体包裹体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测井
  • 3篇单井
  • 3篇地层
  • 3篇油气
  • 3篇自然电位
  • 3篇自然电位测井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变换
  • 3篇镜质体
  • 3篇镜质体反射率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0篇贺聪
  • 12篇吉利明
  • 12篇吴远东
  • 8篇苏奥
  • 5篇陈红汉
  • 4篇张明震
  • 3篇雷川
  • 3篇张中宁
  • 3篇苏龙
  • 3篇梁晓飞
  • 3篇孙丽娜
  • 2篇夏燕青
  • 1篇张晓宝
  • 1篇李剑锋
  • 1篇曹占元
  • 1篇王萍

传媒

  • 5篇特种油气藏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5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湖地区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甚少。依据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以探明冷湖地区油砂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通过对柴北缘冷湖地区五号构造带古近系上干柴沟组8个油砂样品的质谱、色谱分析显示油砂常规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C21-与∑C22+的比值为0.73-2.16,4-甲基甾烷与常规甾烷比值为0.051-0.143,反映母质来源为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C29ββ与C29(ββ+αα)的比值为0.350-0.532,C29ααα-20S与C2920(S+R)的比值为0.397-0.493,Ts与Tm的比值为1.106-1.148,C30βα与C30αβ的比值为0.082-0.189,反映油砂样品已达到成熟阶段。伽马蜡烷与0.5C31霍烷比值较低为0.117-0.423、且升霍烷未出现翘尾现象,反映油砂源岩为淡水沉积环境。降新藿烷C29Ts与C30重排藿烷较发育,说明其烃源岩与煤系有直接关系。该研究成果为冷湖地区油砂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梁晓飞曹占元吴远东贺聪张晓宝
关键词: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成熟度色谱质谱油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石油地质学中应用改进被引量:4
2016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SLM)被应用于石油地质学各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之中,为了更有效开发该仪器的功能应用于石油地质学领域,本文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秋月一井致密砂岩储层岩石薄片为例,应用CSLM观察和计算了孔喉直径、结构、形态和油气赋存状况,同时改进了孔隙度计算方法,提高了精度;以塔里木盆地顺904井志留系储层流体包裹体薄片为例,改进了测量油包裹体的气液比的方法,减少了油包裹体的荧光遮盖效应,提高了精度,并结合热动力模拟软件恢复了古压力值。
苏奥陈红汉贺聪雷明珠雷川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体包裹体气液比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倒转成因分析及地质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为促进稳定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在天然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通过调研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了天然气烷烃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序列倒转的成因及原理,包括有机成因气与无机成因气混合、细菌氧化降解作用、不同类型天然气(油型气和煤成气)混合、不同源或不同期天然气(如原生气与次生气)混合、高温及高压作用(气层气和水层气混合、硫酸盐热氧化还原反应、瑞利分馏作用)以及天然气运移扩散效应等。分析认为,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在天然气地质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判识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研究母质成熟度及天然气次生变化,反映气藏的地质特征(如成藏期次和沉积环境),以及判断天然气远景区等。
贺聪吉利明苏奥吴远东张明震
SP测井小波变换在单井层序划分中的应用
利用单井自然电位(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结合露头剖面传统层序地层划分标准,探讨了小波变换曲线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A井三叠系陆相延长组三级层序界面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后的d12...
贺聪吴远东吉利明张明震梁晓飞
关键词:自然电位测井小波变换层序地层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方法优选及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尽管通过测井数据预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具有经济快速的明显优势,但由于不同地区及地层的特殊性,其预测误差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利用前人提出的预测烃源岩TOC含量的自然伽马测井法、体积密度测井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地质特征建立了研究区TOC含量预测的经验公式和模型。优选认为BP模型为延长组TOC含量预测精度最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盆地南部YK1井延长组,得到9 220个样点的TOC值,辨识出4段连续厚度大于10m的有效烃源岩,分别位于长9^1段、长7^3段、长7^2段和长7^1段,并且长7^2—长7^3段为TOC含量最高的优质层段。研究发现,这些有效烃源岩层段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油页岩,并且同一层段TOC含量预测值在不同地区的钻井中可能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与延长组不同沉积时期古湖泊沉积相的分布和差异相一致。
贺聪苏奥张明震吴远东吉利明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SP测井小波变换在单井层序划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单井自然电位(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结合露头剖面传统层序地层划分标准,探讨了小波变换曲线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A井三叠系陆相延长组三级层序界面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后的d12小波(SP_coif5_d12)极大值可能对应湖退—湖侵旋回转换面(即层序界面);而小波曲线的极小值对应最大湖泛面,SP_coif5_d12小波可以作为湖盆的三级层序划分指标,说明coif5小波变换极值点位置检测到的SP测井信号与层序界面具有对应关系。该方法非常简捷,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适于缺乏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的单井研究。
贺聪苏奥吉利明吴远东梁晓飞
关键词:自然电位测井小波变换层序地层延长组
利用预测有机碳含量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有机质丰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快速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有机质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盆地南部不同地区的5口典型钻井,通过基于测井数据定量预测有机碳(TOC)含量的快捷方法,评价了不同钻井区域长9段~长4+5段烃源岩的TOC丰度,并对其差异性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和西南部延长组TOC含量以烃源岩评价标准中的"好"和"很好"等级为主,而盆地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以"一般"和"好"等级为主。华池、合水和瑶曲地区有机质富集层主要集中在长7段,达到"很好"烃源岩标准的连续厚度约30m,志丹地区有机质富集层集中在长9段,达到"很好"等级的连续烃源岩厚约20m,它们形成于延长组层序Ⅰ或层序Ⅱ的高位体系域中;而宜川地区不发育有机质富集层段。研究认为,沉积相的展布和演化是导致延长组有机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火山活动和沉积速率的变化加剧了有机质丰度的空间差异,而深部热流体活动和古气候条件等可能也是延长组有机质丰度差异分布的影响因素。
贺聪吉利明苏奥张明震吴远东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SP测井小波变换在单井层序划分中的应用
利用单井自然电位(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结合露头剖面传统层序地层划分标准,探讨了小波变换曲线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A井三叠系陆相延长组三级层序界面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后的d12...
贺聪吴远东吉利明张明震梁晓飞
关键词:自然电位测井小波变换层序地层延长组
文献传递
三叠系延长组典型陆相烃源岩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孢粉相)特征及其意义
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作为烃源岩质量评价的常规指标,在国际上通常以孢粉相(Palynofacies)替代.它是介于煤岩学和孢粉学的一项交叉研究,常被应用于烃源岩质量评价和古环境分析等领域.但由于地球生命体系演化,海陆生物属性...
张明震吉利民贺聪吴远东
关键词:油气勘探干酪根显微组分古环境重建
半开放体系下流体压力对烃源岩HTHP模拟产物产率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究半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对烃源岩热演化和成烃过程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HTHP)模拟仪,在一定半开放体系中,对采自钻孔的泥岩样品进行恒压和增压2个系列的生烃模拟实验。恒压实验中沥青、热解油和气态烃产率高峰分别出现在350℃、450℃和520℃,产率依次为1.82mg/g、4.86mg/g和2.67mL/g,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_O)分别为0.68%、1.72%和3.0%。增压实验中,沥青、热解油和气态烃产率高峰也分别出现在350℃、450℃和520℃,产率依次为0.56mg/g、5.41mg/g和2.61mL/g,对应R_O值分别为0.56%、2.42%和2.74%。表明在半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的升高虽不利于沥青形成,但可能会通过促进热解油的形成,从而使总液态烃产率升高。同时,流体压力的升高可能不利于气态烃的形成,会降低气态烃产率。指示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流体压力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成烃过程有不同的影响。此外,增压实验中所得残渣总有机碳(TOC)含量均低于恒压实验,表征生烃潜力的相关指标S_2、I_H、H/C也均低于恒压实验,表明高流体压力虽可提高有机质成烃效率,但在促进有机质成油的同时也降低了残渣的生烃潜力。不同热演化阶段流体压力对有机质成熟度的相关指标T_(max)值和R_O值也有不同影响,热解油大量生成阶段T_(max)值、R_O值随流体压力升高明显增加。
吴远东张中宁孙丽娜贺聪吉利明苏龙夏燕青
关键词:流体压力生烃潜力成熟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