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
-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PFNA、DHS、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PFNA组69例,DHS组65例,ALP组7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8~28个月。与DHS组、AL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切口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PFNA、DHS、ALP三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0%、87.7%、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DHS、ALP三组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PFNA在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 顾军殷建江涛孙建飞惠利民徐洪亮凡进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对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及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探讨GIT1影响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GIT1杂合子小鼠雌雄配对饲养,对获得的新生小鼠采用PCR法行基因型鉴定。取GIT1野生型与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2代BMSCs分为4组,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组(A组)、野生型实验组(A1组)、基因敲除型对照组(B组)、基因敲除型实验组(B1组);A1、B1组细胞采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A、B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VEGFR-3、磷酸化VEGFR-2(phospho-VEGFR-2,p VEGFR-2)、p VEGFR-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血管内皮黏钙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表达。另取GIT1野生型小鼠第2代BMSCs分为4组:Ⅰ组,原细胞培养液培养;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EGFR-3阻断剂SAR131675;Ⅲ组,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Ⅳ组,内皮细胞诱导液中加入SAR13167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PECAM-1、VE-Cadherin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示,A、A1、B、B1组细胞的VEGFR-2、p VEGFR-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A1组VEGFR-3、p VEGFR-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示,A1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A、B、B1组,B1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VEGFR-3实验中,Ⅲ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Ⅰ、Ⅱ、Ⅳ组,Ⅳ组高于Ⅰ、Ⅱ组(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T1通过VEGFR-3影响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进而影响血管形成。
- 董献成殷建恽波吕斌殷国勇
- 关键词:BMSCS内皮细胞小鼠
- 颈椎前路手术中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颈椎前路手术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肿瘤、创伤等[1]。由于手术部位较深,位置隐蔽,毗邻复杂,术中交感干的损伤较常见[2]。有文献报道,医源性交感神经损伤致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2%~4%[3、4]。熟悉颈交感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CST)和颈长肌(longus collic,LC)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对手术成败至关重要。
- 殷建殷照阳余利鹏殷国勇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颈交感干手术中解剖学颈椎退变性疾病
- 依达拉奉通过抑制自噬对氧糖剥夺后复氧复糖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殷建殷国勇
-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7~64岁,平均36岁。尺骨鹰嘴、肱骨髁间、桡骨头骨折予以钢板固定,冠状突骨折以螺钉、克氏针或"套索"爱惜帮缝线固定,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止点撕脱性损伤以锚钉缝合修复。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om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肘关节骨折3个月后获得愈合。肘关节活动稳定,肘关节轴移试验和内翻实验均为阴性。15例无疼痛症状,1例静止时偶有疼痛,2例活动后疼痛。肘关节活动伸直平均角度(28.6±11.4)°,屈曲平均角度(132.6±8.2)°,旋前平均(71.0±9.2)°,旋后平均(55.8±7.4)°,满足日常生活需要。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55~92分,平均82分;其中优12例,良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83.3%。结论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关节功能。
- 殷建霍永峰盛路新孙晓殷照阳
-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脱位外科手术骨折固定术
-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运动规律及与正常人重力线的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D值,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中立位时,A角平均值为正值,自C2~C7该值逐渐增大;过伸位时,A角平均值减少,减少的幅度逐渐减少;过屈位时,A角平均值增加,增加的幅度仍逐渐减少。B角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大于A角。在屈伸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D角)基本等于下位椎体A角变化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之和(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屈伸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弧度的顶点上下移动在C4~C5,与正常人一致。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椎屈伸的变化过程中,后凸畸形患者与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规律,颈椎曲度的变化是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 周灵杰恽波殷建凡进方加虎殷国勇
- 关键词:颈椎后凸畸形矫形
- 自噬现象及其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指的是脊髓神经细胞经历一段时间的缺血后得到血液再灌注,却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可以引起患者四肢截瘫甚至死亡等一系列并发症[1、2],是目前发生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了患者及其家人、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
- 殷建殷照阳杨海源殷国勇凡进
- 关键词:自噬不可逆性缺血预处理细胞结构神经功能障碍
- 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强自噬水平及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保护脊髓神经
-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脊髓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C组,5只)、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组,20只):A组动物麻醉后仅...
- 蔡卫华殷建凡进李青青殷国勇
-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LC3BECLIN-1
- 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强自噬水平及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保护脊髓神经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脊髓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 :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C组5只)、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D组20只)。A组动物麻醉后仅切开腹腔后关腹;B组和D组采用左肾下方0.5 cm处腹主动脉夹闭法夹闭0.5 h后松开,再灌注3、6、12、24 h,其中D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缺血预处理,共3次;C组仅行3次缺血预处理。造模成功后,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自噬标志物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在再灌注3 h后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24 h后几乎无表达;Beclin-1蛋白于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且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24 h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脊髓损伤症状,脊髓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表达从再灌注3 h开始升高并持续至再灌注24 h;Beclin-1蛋白在再灌注24 h后才开始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维持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并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保护脊髓神经细胞。
- 顾军殷建殷照阳江涛杨海源黄瑶恽波凡进
-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LC3BECLIN-1
- 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学特征
- 2017年
- 目的研究颈交感干(CST)和颈长肌(LC)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32例成人尸体标本,剥离颈部肌肉及软组织,保留CST和LC,测量CST神经节的尺寸、神经节之间的距离、两侧LC内侧缘及CST与颈胸段脊椎前方中线的距离、两侧LC内侧缘之间的夹角。结果 CST中上神经节(SG)和下神经节(IG)或颈胸神经节(CTG)恒定存在,分别位于C_2~C_3、C_7~T_1水平;中神经节(MG)在28.1%的标本中观察到,位于C_6水平,且其中2例标本单侧MG为双节;IG在25.0%的标本中观察到。标本左右侧SG、MG、IG、CTG、椎神经节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侧LC内侧缘间距离由上往下逐渐增宽,而两侧CST间距则逐渐减少。左侧CST与椎体中线的夹角为(11.2±1.8)度,右侧为(10.3±1.4)度,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T和LC的走行有其解剖学特点。当LC被过度牵拉或横行切断时,CST最易被损伤,尤其位于C_6~C_7水平。熟悉CST和LC的局部解剖有利于术中辨别和避免交感干损伤。
- 殷照阳刘新晖王邵清凡进孙晓殷建
- 关键词:颈交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