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淋巴
  • 4篇淋巴管
  • 2篇生物安全性
  • 2篇水肿
  • 2篇淋巴水肿
  • 2篇纳米凝胶
  • 2篇安全性
  • 1篇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炎症
  • 1篇药量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储存
  • 1篇荧光
  • 1篇造影
  • 1篇皂苷
  • 1篇支皮瓣
  • 1篇脂质
  • 1篇脂质沉积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崔春晓
  • 4篇蒋朝华
  • 3篇戴婷婷
  • 3篇李圣利
  • 2篇周淑彦
  • 2篇章一新
  • 2篇李科
  • 2篇窦红静
  • 2篇曹卫刚
  • 1篇周广东

传媒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储药式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药式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储药式微针包括贴片、设置在贴片上的储药腔、设置在储药腔底面上的间隔层以及设置在间隔层上的多个微针,储药腔空间与所有的微针对应。制备方面,该微针的制备流程包括PDMS模板预制...
章一新李科王雪茜崔春晓
葡聚糖纳米凝胶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容性研究
2015年
目的 观察人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与生物材料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FDNG)的相容性.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FDNG)的表征,噻唑蓝(MTT)检测FDNG对LECs毒性及增殖影响;将LECs同FDNG共孵育,荧光显微镜检测其是否发生复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复合率;透射电镜检测FDNG在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定位及代谢方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人工基质胶(Matrigel)三维成管实验检测其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FDNG粒径180 nm,在波长为492 nm的激发光下发出绿色荧光;MTT检测结果显示与不同浓度FDNG共孵育组的活细胞数量和增殖速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和FDNG共孵育24 h后,99.4%的LECs摄取FDNG,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相差显微镜下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正常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复合FDNG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管试验显示,吞噬了FDNG的LECs可以成管.结论 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相容性.
崔春晓戴婷婷周淑彦蒋朝华窦红静周广东李圣利
关键词:葡聚糖淋巴管内皮细胞生物安全性
七叶皂苷钠在制备抗淋巴水肿及其相关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七叶皂苷钠在制备抗淋巴水肿及其相关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七叶皂苷钠应用于淋巴水肿大鼠模型以及体外淋巴水肿中可减轻淋巴水肿病灶局部炎症状态,从而改善病灶局部脂质沉积以及纤维化表现,减...
李科孟心娴章一新崔春晓
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用于皮肤淋巴管显影的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用于皮肤微淋巴管显影的可行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 应用葡聚糖和聚丙烯酸为原料,合成荧光纳米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其表征.注入小鼠趾蹼皮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查小鼠下肢皮肤淋巴管走行和分布.1个月后,取其肝脏、肾脏、脾脏及心脏,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验证其是否具有生物安全性.结果 葡聚糖和聚丙烯酸通过自组装一步法合成了荧光纳米凝胶,控制其粒径约为180 nm,皮下注射能够被皮肤淋巴管吸收,并清晰准确地显示和定位皮肤淋巴管,示踪出皮肤淋巴管的走行和分布.组织学分析证实,远期未发现重要组织器官的病损.结论 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能够应用于皮肤淋巴管的显影,可以清晰地示踪皮肤淋巴管的走行和分布,并具有生物安全性.
王海珍戴婷婷崔春晓周淑彦蒋朝华窦红静
关键词:淋巴管淋巴造影生物安全性
应用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微囊型淋巴管畸形(LMs)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对肋间后动脉穿支(LICAP)皮瓣修复微囊型LMs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例13-22岁腋胸侧壁微囊型LMs患者,应用MRI和B超确定病变切除的范围和层次,对彻底切除后均遗留的腋窝、胸侧壁皮肤组织缺损,应用LICAP皮瓣进行修复,7位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位患者供区植皮覆盖。结果 应用LICAP皮瓣可成功修复所有微囊型LMs切除术造成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1-3年,皮瓣形态良好,B超和MRI证实无复发微囊腔出现,皮瓣供区无功能受损。结论 超声和MRI可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作精确定位并进行手术后评估。微囊型LMs手术切除术后遗留组织缺损可应用LICAP皮瓣获得良好的组织覆盖和修复,术后受区外形良好,供区无功能损伤。
王海珍崔春晓蒋朝华李圣利曹卫刚
关键词:淋巴管畸形
改良小鼠后肢淋巴水肿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调整辐射剂量和手术时机,构建一种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小鼠后肢淋巴水肿模型。方法将36只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术前放疗组(R+S)、术后放射组(S+R)、术前及术后放射组(r+S+r)。采用淋巴结摘除手术联合局部放射的方法进行模型构建。R+S组于术前3 d接受4.5 Gy的局部放射,S+R组于术后2周接受4.5 Gy的局部放射,r+S+r组于术前3 d和术后2周分别接受2.25 Gy的局部放射。术后采用排水法测量动物后肢体积变化。术后24周时在后肢注射FDNG以显示体内淋巴管的分布,并结合免疫组化计数微淋巴管数目来评价淋巴管新生的情况。结果在我们为期6个月的观察中,所有小鼠均成功形成淋巴水肿。尤以r+S+r组形成的淋巴水肿最为明显、稳定持久,且死亡率和并发症率较低。术后24周的淋巴管造影显示,R+S及S+R组后肢浅表淋巴管密度增加,r+S+r组少有淋巴管再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S+r组的淋巴管数量要少于R+S及S+R组(P<0.05)。结论在术前3 d及术后2周分别接受2.25 Gy的局部放射,可以成功构建稳定持久的小鼠后肢淋巴水肿模型。
孙一宇崔春晓戴婷婷蒋朝华曹卫刚李圣利
关键词:淋巴水肿动物模型淋巴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