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真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实证
  • 2篇会计
  • 1篇道德
  • 1篇董事
  • 1篇独立董事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评价
  • 1篇语言
  • 1篇再融资
  • 1篇秩序
  • 1篇融资
  • 1篇诗歌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唐代
  • 1篇唐代科举
  • 1篇文学
  • 1篇乡土
  • 1篇礼治
  • 1篇礼治秩序
  • 1篇经验主义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立信会计...

作者

  • 5篇陈冬华
  • 5篇李真
  • 1篇全怡
  • 1篇杨贤
  • 1篇俞俊利

传媒

  • 2篇会计研究
  • 1篇财经研究
  • 1篇文学评论丛刊
  • 1篇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学术评价中的“巴别塔”问题——以我国会计及财务研究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带动了学术市场的全球化。然而,世界范围内语言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使得学术评价的跨语言进行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弱势语言的学术成就(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系统性低估的风险,本文将之称为学术评价中的"巴别塔"问题。以会计与财务研究领域中的中国问题研究为对象,本文实证比较了中文期刊与英文顶级期刊在原创性方面的表现,结果发现中文期刊在中国问题研究的原创性上并不逊色,部分还领先一步。这一实证发现,支持了学术评价中"巴别塔"问题的存在。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减轻"巴别塔"问题的对策,并说明了本研究的局限。本文并不否认英文顶级期刊在中国问题研究上的先进性,也不否认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国会计及财务研究国际化的成就,本文的主旨是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阐述并检验发表在中文期刊的研究成果在学术评价上是否受到了低估,并找到了有说服力的支持性证据,对未来如何开展更好的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启发。
陈冬华李真
关键词:语言学术评价会计
独立董事身份提高了分析师的预测质量吗?被引量:13
2014年
文章以2002-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被聘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证券分析师的来源以及独立董事身份是否有助于提高分析师的预测质量。研究发现:(1)被聘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证券分析师主要来自明星分析师,与跟踪聘任上市公司的非独立董事分析师相比,独立董事分析师对聘任上市公司的投资评级和盈余预测更为乐观,但与跟踪的非聘任上市公司相比,他们并没有对聘任上市公司发布显著乐观的投资评级和盈余预测;(2)在担任独立董事后,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及时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预测频率有所提高,但预测准确性下降,表现得更为乐观;(3)聘任证券分析师担任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股权再融资机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证券分析师担任独立董事对其独立性的影响路径,为证券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证券分析师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供了证据支持。
全怡陈冬华李真
关键词:股权再融资
家族治理中的礼治秩序与组织激励——来自《红楼梦》的量化文学实证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社会历来(特别自宋以降)“家国一体”,家族为个体的延伸,国家为家族的延伸,二者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了解家族治理及其背后的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国家、社会、组织与企业等治理问题的先决因素。然而,翔实及足够跨度的家族内部治理史料的匮乏阻碍了这一研究的有效推进。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量化文学实证,研究家族礼治秩序对权力分配与组织激励的影响,探索关系结构下中国社会的治理机制。实证结果发现,礼治秩序在权力分配方面,亲者更易获取外部政治联系和内部事务权力,说明权力分配沿着关系结构的延展而铺开;在组织激励方面,亲者做对天经地义,做错则实属不该,因此亲者奖少罚多,疏者奖多而罚少,即对亲疏实行差别化的奖惩标准。本文发现支持了关系结构中各方权利义务的双向(而非单向)存在,为我们完整理解关系结构的重要价值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作为建立在差序格局社会中显示组织一体对待、展现公平性的方式,该标准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更是一种嵌入中国社会的治理智慧与治理经验。本研究沿用陈冬华等(2017)的文学实证研究路径,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繁荣时期产生的真正具有治理意义的影响,有利于正本清源,重新评估历史与文化对于当下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借鉴意义。
俞俊利陈冬华李真
关键词:家族礼治秩序《红楼梦》
诗歌、道德与治理——基于唐代科举的量化历史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良政必赖于良治,而良治必不能脱离美德。道德既为治理提供愿景,基于道德的教化亦为治理提供良器。忽略个人道德水准的差异,将人抽象成经济学中的同质的自利人,对于治理学研究不仅是误导,而且是有害的。然而,在治理中的个人层面,道德度量之难,常使人望而却步。因此,是否可以在合理成本上度量个人道德品质,对于治理理论的构建及其应用,具有极重要之意义。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诗言志',诗歌可以反映作者的志向,而志向是隐蔽情操下的个人内在效用函数。有据于此,本文提出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造诣是否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诗人的道德品质。唐代的科举制度中要求考察应试者的诗作水平,作为官员选任的重要权重。本文尝试以唐代作为研究背景,以官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上述问题展开一次历史之实证考察,统计结果支持了诗歌造诣与个人品德之间的正向关系。
陈冬华李真杨贤俞俊利
关键词:道德诗歌科举唐代
乡土与城邦被引量:22
2015年
经验主义认为,认识产生于经验。基于经验主义的实证会计研究,其最直接最准确的经验来源是基于中国本乡本土的认识,这也符合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供求规律。由于现代化的进程、路径和结果之间的差异,作为转型中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与后现代新兴国家(美国)在学术的诉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对会计学术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我国会计学者应回归乡土经验,建设属于自己的学术城邦。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研究被美国的会计研究所裹挟,变成了以美国旨趣和需求为取向的会计学研究。这既非我们的比较优势,也不合我们的学术使命。旧模式仍在延续,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新模式尚在襁褓酝酿,步履维艰。何去何从,如何破局,本文作者不揣冒昧,试图尝试对这一问题从感性到理性探讨的超越,以期抛砖引玉,待学术界同仁批评斧正。
陈冬华李真
关键词:乡土经验主义会计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