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鹏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肾功能分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组(29例)和非DGF组(88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发生DGF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17例肾移植受者,47例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29例术后发生DGF,DGF组中83%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高于非DGF组中的7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F组供者体质量指数(BMI)、终末血清肌酐(Scr),受者术前BMI、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比例均高于非DGF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Scr水平高、受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是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是同种异体肾移植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关策略以减少DGF和其他与代谢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 唐永斌田子健张志鹏王劲夫刘明张亚群
- 关键词:肾移植代谢综合征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肾移植是怎么回事
- 2023年
- 尿毒症即为肾功能不全的终末期,对于此类患者是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目前最常见的肾脏替代方案有三种,分别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脏移植。就效果质量而言,肾脏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最理想的替代疗法。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肾脏移植可以达到或者接近正常肾脏功能,实现更加理想的肾功能状态,可以保证更好的组织器官功能,减少心脏负担,降低长期透析的并发症;同时避免了反复就医而造成的生活困扰,可以正常回归到社会及工作当中。
- 张志鹏
- 关键词:肾脏移植心脏负担肾脏替代治疗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肾移植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盆腔照射放疗不会影响尿失禁的恢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照射放疗对患者尿失禁恢复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共纳入2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及术后辅助调强放疗的患者。其中17例于术后接受单纯瘤床区的调强放疗(单纯瘤床组),中位放疗剂量为72 Gy (64~74 Gy);11例接受瘤床联合盆腔淋巴引流区的调强放疗(联合组)。瘤床和盆腔淋巴引流区的中位照射剂量分别为70 Gy (50~74 Gy)和50 Gy (24~55 Gy)。在术后2个月及放疗后2、6、12、18、24、36个月使用扩大前列腺癌指数(EPCI)工具的排尿部分对患者的尿失禁恢复情况及排尿功能进行前瞻式的随访。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的恢复情况及排尿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种放疗范围下对应的术后尿失禁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454)。单纯瘤床组和联合组在放疗前使用EPCI工具所测得的基线排尿功能评分分别为39.76±9.88、38.09±7.74;放疗2年后分别测得为37.82±9.18、37.18±8.05,各组放疗前与放疗后的排尿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851)。联合组放疗过程中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23)。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瘤床联合盆腔淋巴结引流区调强放疗与单纯瘤床调强放疗相比,不会影响术后尿失禁的恢复且不会降低术后排尿功能。但前者在放疗过程中可能会增加白细胞减低的风险。
- 郭潇潇刘明钟秋子刘圣杰吴鹏杰张志鹏王建业
-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尿失禁排尿功能
- 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的下尿路症状特点
- 2023年
- 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是常见的帕金森综合征,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的鉴别诊断存在困难。下尿路症状是二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MSA下尿路症状发病率更高,发病更早,排尿期更加突出。PD的泌尿障碍主要为中枢机制,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MSA的病变范围更广,中枢和周围同时受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和严重的排尿障碍。尿动力学可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MSA有更突出的弱逼尿肌活动、残余尿量、早期出现尿道括约肌改变等。PD下尿路症状的治疗主要以抗胆碱能药物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而残余尿量增多的MSA患者则主要通过间歇导尿来改善。本文对两者的下尿路症状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尿动力学和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协助鉴别诊断和治疗。
- 杨梦婷张志鹏武冬冬苏闻陈海波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下尿路症状尿动力学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7例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0例、北京医院24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3例。男88例,女29例。平均年龄53(21~82)岁。肿瘤位于左肾57例,右肾60例。5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pRCC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7例,肿瘤最大径平均5.6(0.8~15.0)cm。pRCC分型1型29例,2型88例。术后病理分期:pT 1期74例(63.2%),pT 2期19例(16.2%),pT 3期14例(12.0%),pT 4期10例(8.5%)。WHO/ISUP病理分级:Ⅰ级11例(9.4%),Ⅱ级49例(41.9%),Ⅲ级45例(38.5%),Ⅳ级12例(10.3%)。脉管癌栓阳性19例(16.2%)。肿瘤坏死阳性32例(27.4%)。总体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9%。1型和2型pRCC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17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6%和72.1%,1型pRCC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2型(P=0.0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HR=3.302,95%CI1.190~9.160,P=0.022)、手术方式(HR=10.600,95%CI1.399~80.344,P=0.022)、病理分期(HR=7.840,95%CI2.716~22.628,P=0.000)、脉管癌栓(HR=7.116,95%CI2.616~19.358,P=0.000)和肿瘤坏死(HR=3.021,95%CI1.127~8.095,P=0.028)与2型pR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2型pRCC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T 1期2型pRCC患者接受肾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手术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2型pRCC较1型更常见。与1型pRCC相比,2型患者肿瘤pT分期更晚且病理分级更高。对于pT 1期的2型pRCC,肾部分切除术的效果不劣于根治性手术,可考虑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 洪保安侯惠民陈凌霄李智张志鹏杜鑫李源刘明张宁
-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病理特征预后
- 不同治疗方式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前列腺根治术)对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IPSS评分、QOL评分和FACT-P量表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情况,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治疗组间患者IPSS评分和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和P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身体状况、情感状况、生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Gleason评分患者身体状况评分、社会/家庭评分、生活状况评分及P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情感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发生肿瘤转移对患者身体状况评分及P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情感状况评分、社会/家庭评分、生活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虽然在缓解患者排尿症状和提高QOL得分方面未显示出明显优势,但却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李欣聂圣肖张志鹏陈玉果韩莹王璐张莹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下尿路症状生活质量
- 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P型患者下尿路症状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P型(MSA-P型)患者的下尿路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医院PD与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34例PD患者和19例MSA-P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评分以及下尿路症状等临床资料。比较PD和MSA-P型患者间以及有无泌尿症状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MSA-P型患者泌尿症状的发生率高于PD患者(χ^(2)=6.313,P=0.012),其中MSA-P型患者尿频(χ^(2)=6.313,P=0.012)、急迫性尿失禁(χ^(2)=6.259,P=0.012)以及排尿困难(χ^(2)=4.943,P=0.026)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D组。与不伴泌尿症状PD患者相比,伴泌尿症状的PD患者女性比例(P=0.030)、UPDRS-Ⅲ评分(t=-2.087,P=0.046)、HAMA评分(Z=2.989,P=0.002)、HAMD评分(Z=-2.228,P=0.025)更高,而MMSE评分更低(Z=-2.865,P=0.004)。病程早期及中晚期PD和MSA患者间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PD和MSA-P型患者均存在下尿路症状,MSA-P型患者的泌尿症状更突出;PD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与运动症状、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有相关性。MSA-P型患者下尿路症状和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关系尚不清楚。
- 杨梦婷张志鹏武冬冬苏闻陈海波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排尿障碍影响因素
- PI-RADS评分1~2分患者诊断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 PI-RADS评分1~2分患者前列腺癌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分析该类患者诊断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行多参数MRI检查并行经直肠12针前列腺系统穿刺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6.6±9.0)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44(4.93,10.98)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63(43,78)ml。196例PI-RADS评分1~2分;28例PSA<4 ng/ml,前列腺指检异常;168例PSA>4 ng/ml。前列腺癌如满足以下任一条:PSA密度>0.15 ng/ml^(2),Gleason评分>6分,≥3针阳性,肿瘤≥50%穿刺长度,则诊断为CsPCa。分析前列腺癌及CsPCa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196例中42例(21.4%)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其中30例(15.3%)为CsPCa。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阴性预测值为78.6%(154/196),诊断CsPCa的阴性预测值为84.7%(166/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SA密度越高,前列腺癌阳性率越高;年龄、PSA、PSA密度越高,f/tPSA越低,则CsPCa的比例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密度>0.15 ng/ml^(2)(OR=2.94,95%CI 1.45~5.95,P<0.05)是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OR=2.49,95%CI 1.22~5.07)、f/tPSA<0.2(OR=3.70,95%CI 1.25~11.23)、PSA密度>0.15 ng/ml^(2)(OR=5.77,95%CI 1.96~16.96)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PSA升高或前列腺指检异常的PI-RADS评分1~2分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1.4%,PSA密度>0.15 ng/ml^(2)是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CsPCa检出率为15.3%,年龄>70岁、f/tPSA<0.2、PSA密度>0.15 ng/ml^(2)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张志鹏刘明陈敏李春媚王鑫王萱万奔朱生才王建业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活检
- 肾上腺皮质腺癌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回顾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治经验,为肾上腺皮质腺癌术前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为基础,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皮质腺癌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随访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共有4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癌,根据ENSAT分期系统,临床Ⅱ期患者1例,其余3例均为临床Ⅲ期。所有患者均经开放手术治疗,术后1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所有患者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6~26个月。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差;腹部增强CT可作为首选检查。外科手术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即使是术后复发的患者,二次手术治疗效果亦强于单纯化疗。
- 张志鹏刘明朱生才万奔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腺癌
- 一种用于可植入人体的可膨胀装置的流体控制系统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植入人体的可膨胀装置的流体控制系统,包括流体控制机构,流体控制机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捏合组件、复位组件和活塞,捏合组件部分位于容纳腔中,复位组件和活塞均位于容纳腔,活塞与复位组件连接,活塞的外围...
- 张耀光张志鹏刘晓东孟令峰王建业